新書推薦: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218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449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500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245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704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296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286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500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主要研究1700年到1900年俄国经济史,阐释彼得一世改革至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经济发展概况,着重从农业发展状况、工业主要成就、工业化进程、俄国贸易、工商业和全俄市场形成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俄国建国晚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稍显逊色,早期经济以手工业为主,18世纪初才引进西方技术和经验,俄国大工业才初具规模。一些俄国学者认为俄国现代化起源于彼得一世,其依据为彼得一世确立的工业化模式是一种帝国模式,其目的是巩固政权和建立强大的军队,吸收发达国家技术成就,俄国大工业基础基本奠定,但此时民用经济和社会领域依然落后,农奴制仍是俄国经济发展的桎梏。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化开启,工业化步入正轨,同样吸取西方先进技术和工业成果发展本国工业。因此笔者重点分析18611917年俄国经济发展成就。以期为探析俄国经济发展脉络提供参考。
|
| 關於作者: |
|
邓沛勇,黑龙江省青冈县人。历史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俄国经济史。近几年来在《史学月刊》、《史学集刊》、《社会科学战线》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CSSCI杂志发表译文《微观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917年俄国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20世纪中期苏联史学研究中的引经据典问题》、《19世纪中期俄国北高加索地区的社会改革》、《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东正教教区中的妇女》等6篇译文。其中《1917年俄国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被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4年第六期转载。此外,在《史学月刊》、《史学集刊》等CSSCI杂志发表论文3篇。2014年主持校级项目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俄国能源工业研究》(项目号450060503145),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联核计划档案文献资料翻译整理研究》课题参与者。
|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俄国农业发展历程
第一节19世纪前俄国农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19世纪俄国农业快速发展
第三节农民阶层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俄国工业发展追溯
第一节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工业发展滞后
第二节19世纪下半叶俄国工业蓬勃发展
第三章俄国工业发展动力和特征
第一节俄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俄国工业化特征和影响
第四章俄国贸易繁荣
第一节国内贸易
第二节对外贸易
第五章俄国金融业崛起
第一节俄国金融业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俄国金融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外资推动俄国工商业发展
第六章全俄市场最终形成
第一节全俄市场形成时间的争论
第二节全俄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全俄市场最终形成
第四节全俄市场逐步完善以中亚地区为例
参考文献
附录一农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
附录二工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
附录三贸易发展相关统计数据
附录四交通发展相关统计数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