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售價:HK$ 
			500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505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305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305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347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449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随着5G的推广和使用,通信技术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受香农信道容量危机的限制,传统通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较大限制。未来通信将走向何方? 在《通信简史》一书中,知名通信专家杨义先教授和钮心忻教授从生物的遗传编码开始谈起,从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自然通信的机制和发展历史,提出了影响未来通信发展的新思路。
 本书将大大拓展我们对通信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通信的本质,启发我们探索未来通信发展的新方向。
 |  
         
          | 內容簡介: |   
          | 一说起通信,几乎人人是专家。是呀,谁不天天打电话,谁不时时在上网,谁能离开计算机,谁又不需要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系统呢?这一切的核心其实都是通信,准确地说都是电子通信。但是,即使许多通信专家过去也不曾全面深入地思考过通信的前世今生,绝大多数通信史籍只认定了从烽火开始的区区 3000 年文明通信史,而忽略了整个生物界长达 38 亿年的通信史,忽略了真核生物长达 23 亿年的通信史,忽略了原生生物长达 15 亿年的通信史,忽略了植物长达 12 亿年的通信史,忽略了动物长达 10 亿年的通信史,忽略了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通信史,特别是忽略了长达 7 万年的语言通信史以及长达 8000 年的文字通信史。 那么,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史前通信史是咋写出来的呢?嘿嘿,你看完本书就知道了,而且我们保证书中内容绝无杜撰之嫌。本书当然不是为讲历史而讲历史,其实是希望通过回顾历史来展望未来,特别是展望通信即将引发的第三次革命智能革命的未来。因此,特意增加了*后一章未来通信,一方面揭示通信即将面临的香农信道容量危机,另一方面努力寻求可能的应对措施。希望你在阅读过程中有所启发。
 一说起通信,几乎人人是专家。是呀,谁不天天打电话,谁不时时在上网,谁能离开计算机,谁又不需要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系统呢?这一切的核心其实都是通信,准确地说都是电子通信。但是,即使许多通信专家过去也不曾全面深入地思考过通信的前世今生,绝大多数通信史籍只认定了从烽火开始的区区 3000 年文明通信史,而忽略了整个生物界长达 38 亿年的通信史,忽略了真核生物长达 23 亿年的通信史,忽略了原生生物长达 15 亿年的通信史,忽略了植物长达 12 亿年的通信史,忽略了动物长达 10 亿年的通信史,忽略了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通信史,特别是忽略了长达 7 万年的语言通信史以及长达 8000 年的文字通信史。
 那么,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史前通信史是咋写出来的呢?嘿嘿,你看完本书就知道了,而且我们保证书中内容绝无杜撰之嫌。本书当然不是为讲历史而讲历史,其实是希望通过回顾历史来展望未来,特别是展望通信即将引发的第三次革命智能革命的未来。因此,特意增加了*后一章未来通信,一方面揭示通信即将面临的香农信道容量危机,另一方面努力寻求可能的应对措施。希望你在阅读过程中有所启发。
 |  
         
          | 關於作者: |   
          | 杨义先: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科研、教学及全民科普工作。他创立的网络空间安全的统一理论《安全通论》《博弈系统论》《黑客心理学》和高级科普《安全简史》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钮心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多媒体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过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得过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  
         
          | 目錄: |   
          | 上篇 自然通信 第 1 章 遗传通信 5
 1.1 遗传信息的内容 6
 1.2 遗传信息的编码 13
 1.3 遗传信息的解码 21
 1.4 遗传信息的差错 30
 1.5 DNA 计算机展望 38
 
 第 2 章 生长通信 44
 2.1 先天信息的载体 45
 2.2 先天信息的传输 55
 2.3 后天信息神经系统 65
 2.4 后天信息中枢系统 73
 2.5 其他体内通信系统 81
 
 第 3 章 感知通信 91
 3.1 植物的感知能力 91
 3.2 动物的感知能力 99
 3.3 人类的感知能力 108
 3.4 人类的知觉能力 120
 3.5 第六感与直觉 131
 
 第 4 章 语言通信 136
 4.1 肢体语言通信 138
 4.2 表情语言通信 148
 4.3 声音语言通信 157
 4.4 艺术语言通信 164
 4.5 符号系统通信 173
 
 下篇 人工通信
 第 5 章 史前通信 185
 5.1 旧石器时代的通信 185
 5.2 中石器时代的通信 191
 5.3 新石器时代的通信 196
 5.4 文字通信之史略 203
 5.5 通信内容的革命 212
 
 第 6 章 非电通信 223
 6.1 陆上通信 224
 6.2 水上通信 232
 6.3 空中通信 239
 6.4 邮驿通信 248
 6.5 通信交通 256
 
 第 7 章 电子通信 265
 7.1 烽火台式电信 266
 7.2 邮包分拣电信 275
 7.3 集装箱式电信 283
 7.4 融合计算通信 292
 7.5 通信创造智能 300
 
 第 8 章 未来通信 310
 8.1 换个视角看通信 311
 8.2 通信网络新结构 315
 8.3 量子通信新机会 319
 8.4 绿色通信新趋势 325
 8.5 实用通信新畅想 327
 参考文献 3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