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449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403
 
  《 
			要有光
			》
 售價:HK$ 
			352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214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862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301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306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505
 
 
 | 
         
          | 編輯推薦: |   
          | 看清孤独真相,理性应对社交 摆脱情感依赖,实现自我提升
 |  
         
          | 內容簡介: |   
          | 你是否曾被孤独困扰,是否在人际交往中有患得患失的心理,是否认为孤独一定没有益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孤独和应对孤独。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全面探讨孤独的书,作者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大量的案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孤独产生的心理根源及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孤独,在孤独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  
         
          | 關於作者: |   
          | 吴晓磊,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后从事心理学咨询工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认识,曾多次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研究,并参与过多部心理学专著的编写。写作风格生动有趣,文笔精炼,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 |  
         
          | 目錄: |   
          | 第一章 看清孤独的真相:孤独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 003
 别把一个人的状态当成孤独  007
 孤独和空虚寂寞并不总能画上等号  011
 孤独感:一种重要的心理保护机制  014
 人际孤独:和他人隔离 018
 心理孤独:和部分自我隔离 022
 存在孤独:个体和世界的隔离  026
 害怕孤独的人,拥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029
 小测试:你的孤独感指数有多高?  033
 
 第二章 探寻孤独的心理根源:你为什么总是不合群?
 
 独立意识:成长是一条孤独的路  037
 自我意识:为什么你总是站在人群之外?  040
 闭锁心理:你为什么喜欢把内心封闭起来?  044
 自卑心理:被孤独感渐渐淹没  048
 自尊心过剩:目下无尘会让人们慢慢远离你  053
 环境因素:陌生环境对群居动物有什么影响?  057
 交往障碍:为什么你不能自如地与他人打交道?  061
 小测试:是什么让你活得孤独?  065
 第三章 警惕长期孤独,别让病态独处毁了你
 消极悲观:掉入孤独和怨天尤人的黑洞  069
 归属感缺失:心中有一座寂寞的孤岛  073
 意志力下降:长期孤独会让人失去自控能力  077
 睡眠障碍:孤独与失眠有什么关系?  081
 不堪忍受的压力:孤独让你对危险和压力格外敏感  085
 决断力降低:长期孤独会使人畏首畏尾  089
 认知衰退:老年痴呆为何偏爱孤独的人?  093
 自闭症:与世隔绝的孤独者  097
 抑郁症:孤独感已达极致 101
 小测试:你的孤独承受等级是怎样的?  105
 第四章 尝试与孤独和解,重塑更好的自我
 觉知孤独:发现孤独的存在,愿意与之共存  109
 接纳孤独:遇见真正的自己,保持清醒和独立  113
 精神转移法:在孤独难耐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116
 摆脱聚光灯效应:人们并没有那么关注你  121
 跳出他本位:甩掉内心不安的源头  125
 回归我本位:寻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结合点  129
 提升自我评价:越自信的人越不怕暴露弱点  133
 自我实现:罗杰斯是如何与孤独和解的?  136
 小测试:本我自我超我性格测试  140
 第五章 没必要从众,先找回内心的坦然淡定
 摆脱从众心理:不要为了摆脱孤独而随大溜  145
 调和群居本能:在集体生活中完成心理断乳  148
 远离趋附效应:你不需要活成大众喜欢的样子  152
 虚妄的安全感:从众容易,却会让你更加迷惘  156
 危险的淹没感:盲目从众会扼杀你的勇气和锐气  159
 理性判断孤独:特立独行并不是你的错  163
 小测试:你的从众性有多强?  166
 第六章 试试选择性社交,不必勉强维持亲密关系
 孤独无益不过是思维定式  171
 拒绝功利性交友:无友不欢其实是假命题  175
 人以群分:不要勉强挤进不属于你的圈子  178
 同伴效应:多接触你的同道中人  182
 被接纳感:让你的内心更加强大  186
 平等交往:不要失去自己在关系中的主导性  190
 摆脱情感依赖症:心的独立才是真的独立  194
 减少虚拟社交:温暖的怀抱是网络不能提供的  198
 小测试:你适合和哪些人交朋友?  202
 第七章 处理好人际冲突,找到孤独与交往的平衡点
 换位思考:任何时候都不要以己度人  207
 不惧怕被排斥:将孤独的压力转化为动力  211
 正视批评:不做过于敏感的低自尊者  215
 南风效应:温暖的沟通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219
 荣辱之间:如何在他人褒贬中平衡自我?  223
 小测试:你具备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吗?  226
 第八章 在孤独中前行,寻获自我提升的动力
 认清孤独的优势:孤独可以让你变得更出众  231
 高质量独处:提升你的人生层次  234
 锻炼批判性思维:独立、冷静、理智地看待人生  238
 培养专注力:摆脱浮躁的困扰  241
 自得其乐:构筑心流体验  245
 自我升华:把能量投向积极或创造性的事务  249
 小测试:你是否能够利用好独处的时光?  252
 |  
         
          | 內容試閱: |   
          | 孤独对每个人来说也许都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我们害怕孤独,因为孤独就像一场看不见希望的漫长等待,让我们忧虑,让我们焦灼,让我们误以为自己被全世界抛弃。 然而,孤独却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感体验。孤独不单单是一个人的独处,很多人即使每天都被朋友环绕,过着充满烟火气的热闹生活,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也会感到深切的孤独。孤独是内心最直观的感受,而独处只是将这种感受变大而已。
 作为群体动物,我们渴望与他人交往,渴望互相理解,我们以为亲密关系是治愈孤独的唯一解药。所以孤独时,我们渴望被关心,渴望被理解,以为哪怕一句简单的问候都可以把我们从孤独的深渊拯救出来。
 然而外界的力量真的能够拯救我们吗?我们真的能做到互相理解吗?如果寻求理解的努力注定是徒劳无功的,为什么不尝试着转变一下我们对孤独的态度呢?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那么了解孤独,我们甚至没有那么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在成长中学会了强迫自己去合群,去微笑,试图在人群中寻找安全的归属感。但是孤独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那些懂得享受孤独的人从来不会感到寂寞。而那些努力想把自己融入人群中的人,反而不容易和周围的人形成良性的互动。
 如果你害怕孤独,可以尝试着与孤独和解。
 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不如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正视孤独,找到孤独的真正意义。我们只有学会与孤独和解,才能够找回久违的幸福感、安定感。当我们学会了与孤独和解,就会发现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并不是获得幸福、找到人生价值的唯一要素。
 如果你享受孤独,那么独处也是一种力量。
 低质量的社交永远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只有高质量的独处才能帮助我们找到纯粹的自我。高质量的独处是我们建立新观念、养成独立习惯不可或缺的方式,也是我们了解自我内心的重要途径。当我们体会到高质量的独处后,更能明白独处是一种难得的能力,是培养非凡创造力、找到灵感、自我疗愈的良机。
 每章的末尾都有一个心理小测试,能为我们提供多一个角度来认识自己;需要注意的是,该测试并非专业的心理测试,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最后,要对周晴老师表示感谢,是在她的一并努力下,本书才得以尽快写作完成。另外,于富荣、于福莲、曹烈英也对本书的写作提供过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