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39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1367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755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281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39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2030
 
 
 | 
         
          | 編輯推薦: |   
          | 内容与*考试大纲相适应。由教学名师领衔编写,内容精练,语句简洁,突出实用 |  
         
          | 內容簡介: |   
          | 本教材分3篇。上篇为基础篇,是对推拿治疗学理论的总体论述;下篇是临床篇,介绍了各科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附篇是推拿流派研究、保健推拿、推拿专科病历书写三部分。本教材编写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推拿治疗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每一个病证的辩证要点、治疗方案进行了优化总结,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教材内容符合推拿治疗学教学大纲的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既使学生易读易学,又方便教师授课。 |  
         
          | 關於作者: |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推拿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中医药大学推拿特色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药浴与手法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会长,中国脏腑推拿联盟轮值主席,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按摩技能大师 |  
         
          | 目錄: |   
          | 上篇基础篇 绪论3
 第一节概述 / 3
 第二节推拿治疗学的发展简史 / 4
 一、 先秦时期 / 4
 二、 秦汉时期 / 4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 5
 四、 隋唐时期 / 5
 五、 宋金元时期 / 6
 六、 明代 / 6
 七、 清代 / 7
 八、 民国时期 / 7
 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8
 第三节推拿治疗学的学习方法 / 8
 第一章推拿治疗作用10
 第一节推拿的基本作用 / 10
 一、 平衡阴阳 / 10
 二、 疏通经络 / 10
 三、 行气活血 / 11
 四、 理筋整复 / 11
 第二节推拿的现代医学作用 / 11
 一、 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 11
 二、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12
 三、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 13
 四、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 14
 五、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15
 六、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 16
 七、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17
 八、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 17
 九、 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系统的作用 / 18
 十、 镇痛的作用 / 19
 第二章推拿治疗治则治法22
 第一节推拿治疗原则 / 22
 一、 治未病 / 22
 二、 治病求本 / 23
 三、 扶正祛邪 / 25
 四、 调整阴阳 / 25
 五、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26
 第二节推拿基本治法 / 27
 一、 温法 / 27
 二、 通法 / 27
 三、 补法 / 28
 四、 泻法 / 28
 五、 汗法 / 28
 六、 和法 / 29
 七、 散法 / 29
 八、 清法 / 29
 第三章推拿临床常用诊断方法30
 第一节临床检查方法 / 30
 一、 头颈部检查 / 30
 二、 腰背、骨盆部检查 / 32
 三、 胸腹部检查 / 36
 四、 上肢部检查 / 37
 五、 下肢部检查 / 43
 第二节神经功能检查 / 50
 一、 神经反射检查 / 50
 二、 神经感觉检查 / 50
 三、 运动功能检查 / 51
 第三节影像学检查 / 51
 一、 X线检查 / 51
 二、 CT检查 / 52
 三、 磁共振检查 / 53
 第四章小儿推拿特定穴位54
 第一节头面颈项部穴位 / 55
 第二节上肢部穴位 / 57
 第三节胸腹部穴位 / 64
 第四节背腰部穴位 / 66
 第五节下肢部穴位 / 67
 第五章推拿治疗临床须知68
 第一节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68
 一、 推拿的适应证 / 68
 二、 推拿的禁忌证 / 69
 第二节推拿意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 69
 一、 软组织损伤 / 69
 二、 肋骨骨折 / 69
 三、 肩关节脱位 / 70
 四、 寰枢关节半脱位 / 70
 五、 腰椎压缩性骨折 / 70
 六、 神经系统损伤 / 71
 七、 休克 / 71
 第三节推拿介质 / 71
 一、 推拿介质的作用 / 72
 二、 推拿常用介质 / 72
 三、 推拿介质的选择 / 72
 下篇临床篇
 第六章骨伤科疾病77
 第一节脊柱疾病 / 77
 落枕 / 77
 颈椎病 / 78
 寰枢关节紊乱症 / 83
 腰椎间盘突出症 / 85
 急性腰扭伤 / 87
 慢性腰肌劳损 / 88
 第3腰椎横
 突综合征 / 89
 骶髂关节综合征 / 90
 腰椎退行性脊柱炎 / 92
 腰椎滑脱症 / 93
 腰椎管狭窄症 / 94
 脊柱小关节紊乱 / 96
 第二节四肢部疾病 / 98
 肩关节周围炎 / 98
 冈上肌肌腱炎 / 100
 肱二头肌肌腱炎 / 101
 肱骨外上髁炎 / 102
 肱骨内上髁炎 / 103
 尺骨鹰嘴突滑囊炎 / 104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 105
 腕关节扭伤 / 106
 腱鞘囊肿 / 107
 腕管综合征 / 108
 指关节扭伤 / 110
 梨状肌综合征 / 111
 髋关节滑囊炎 / 112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 113
 半月板损伤 / 115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116
 髌下脂肪垫劳损 / 118
 踝关节扭伤 / 119
 踝管综合征 / 120
 跟痛症 / 121
 第七章内科疾病123
 感冒 / 123
 头痛 / 124
 眩晕 / 126
 不寐 / 127
 咳嗽 / 130
 哮喘 / 131
 胁痛 / 132
 胃脘痛 / 133
 呕吐 / 135
 呃逆 / 136
 泄泻 / 137
 便秘 / 138
 癃闭 / 139
 阳痿 / 141
 遗精 / 142
 中风病 / 143
 面瘫 / 144
 消渴 / 147
 痹证 / 148
 痿证 / 149
 郁证 / 151
 胸痹 / 152
 心悸 / 153
 第八章妇科疾病155
 月经不调 / 155
 痛经 / 156
 闭经 / 157
 慢性盆腔炎 / 159
 围绝经期综合征 / 160
 产后身痛 / 161
 产后缺乳 / 163
 乳痈 / 164
 乳癖 / 165
 第九章儿科疾病167
 感冒 / 167
 发热 / 168
 咳嗽 / 169
 哮喘 / 170
 厌食 / 171
 呕吐 / 173
 泄泻 / 174
 便秘 / 175
 腹痛 / 176
 惊风 / 177
 夜啼 / 179
 遗尿 / 180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 181
 腺样体肥大 / 182
 假性近视 / 183
 第十章五官科疾病185
 干眼症 / 185
 鼻渊 / 186
 耳鸣 / 187
 喉痹 / 189
 失瘖 / 191
 附篇
 附1推拿流派研究195
 一、 一指禅推拿流派 / 195
 二、 法推拿流派 / 195
 三、 内功推拿流派 / 196
 四、 腹诊推拿流派 / 196
 五、 脏腑推拿流派 / 196
 六、 点穴推拿流派 / 196
 七、 正骨推拿流派 / 197
 八、 小儿推拿流派 / 197
 附2推拿保健199
 一、 眼部保健 / 199
 二、 面部美容保健 / 199
 三、 胸腹部保健 / 202
 四、 腰背部保健 / 202
 五、 肢体保健 / 202
 六、 全身保健操作程序 / 203
 七、 其他保健方法 / 204
 附3推拿专科病例书写206
 一、 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 206
 二、 门(急)诊病历书写内容及要求 / 207
 三、 住院病历格式及书写要求 / 207
 |  
         
          | 內容試閱: |   
          |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开创至今历六十年。一甲子朝花夕拾,六十年砥砺前行,实现了长足发展,不仅健全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履行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和使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作为中医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也伴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从少到多,从粗到精,一纲多本,形式多样,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64年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出版全国中医院校试用教材迄今,肩负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医院校教材建设和出版的重任,产生了一大批学术深厚、内涵丰富、文辞隽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教材。尤其是1985年出版的全国统编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第五版),至今仍被誉为中医教材之经典而蜚声海内外。
 2006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积极参与下,组织出版了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以下简称精编教材),并于2011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这套教材融汇了历版优秀教材之精华,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同时高度契合国家执业医师考核制度改革和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在组织策划、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反复论证,层层把关,使精编教材在内容编写、版式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凸显了精炼、创新、适用的编写初衷,获得了全国中医药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颁布了《中医药法》和《〈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文化强国、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都需要中医药发挥资源优势和核心作用。面对新时期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此,精编教材的编写将继续秉持为院校提供服务、为行业打造精品的工作要旨,
 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听取要求,全面汲取经验,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工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启动了教材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和完善将在保持精编教材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经典、精炼、新颖、实用的特点,并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坚持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遵循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律和中医药教育规律,深化中医药特色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情操教育,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同时,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将不断深化高等中医药教材研究,在新版精编教材的编写组织中,努力将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与中医药发展的现实目标及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健康中国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完善高等中医药教材体系和丰富教材品种,创新、拓展相关课程教材,以更好地适应十三五时期及今后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实践要求,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我国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能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教材的编写出版需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诚恳地希望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和读者在教学实践或使用中对本套教材提出宝贵意见,以敦促我们不断提高。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学管理研究会理事长
 2016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