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新版)
			》
 售價:HK$ 
			653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1158
 
  《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8
 
  《 
			世界文明史(上)
			》
 售價:HK$ 
			969
 
  《 
			东亚朱子学研究:日本朱子学研究
			》
 售價:HK$ 
			398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1980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2739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380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为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前十年的致思取向的反映,从对文化热早期的辨析与对文化哲学的探讨,从围绕亲亲相隐与人论战的文字,到个人对国学、中国文化的思考与建构,都立此存照,请读者评说。 读者对象:中国哲学爱好者、传统文化爱好者
 |  
         
          | 內容簡介: |   
          | 《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书是郭齐勇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是其多年来对于传统文化思考的精髓所在。主要内容为中华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核心价值、对国学与国学热的反思、中国哲学资源的当代价值、儒释道的人生智慧与心理调节、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文化变迁中的涵化与整合、文化的比较类型学研究、文化传统新解、中国文化的评价尺度与诠释维度、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 |  
         
          | 關於作者: |   
          |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荣誉主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17年被评为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2019年被评为儒学大家。曾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现仍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山东嘉祥曾子研究院名誉院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湖北省文史馆馆员。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专长为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探讨》《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中国人的智慧》《中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等。 |  
         
          | 目錄: |   
          | 中华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1 中华人文精神的产生及其内核 2
 中华人文精神的特点 5
 中华人文精神的当代意义 11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核心价值 16
 和平、和谐是中华民族长期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性格 17
 中国文化关于和谐的几个向度 22
 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建构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 32
 关于国学与国学热的反思 39
 何谓国学?国学的四层面及国学与儒学、汉学 39
 试说国学的草根性 45
 体制内的教育是西化的,所谓国学热只能是假热 47
 国学的再发现 53
 论中国哲学资源的当代价值 57
 达用篇:中国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 58
 立体篇:中国哲学与现代人安身立命 65
 儒学: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态 76
 儒释道的人生智慧与心理调节 82
 儒家的人文关怀与价值信念 82
 道家的理想人格与超越精神 89
 佛家的菩提智慧与人生解脱 100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108
 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土壤 108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113
 儒学资源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可能的贡献 120
 论文化变迁中的涵化与整合 129
 文化的时空属性与文化的累积和变异 129
 文化的调适与冲突 131
 文化的涵化或潜移 133
 文化的整合机制 135
 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138
 文化的比较类型学研究 141
 文化类型学及西方学者的研究 141
 我国学者研究文明的比较类型学的意义 146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类型学及其方法论 150
 文化传统新解 156
 扬弃关于传统的传统观念 156
 传统的活与死,认同与创新 159
 传统的解构与重构,离异与回归 163
 文化遗产继承的不同形式 165
 论中国文化的评价尺度与诠释维度 169
 考察东方文化现代化的焦点 169
 各种视域、方法、评价理应共存互尊 173
 现实批判有不同的方式 175
 中国文化研究的勃兴
 对近年来我国一个文化新潮的评述 177
 方兴未艾的中国文化研究热潮之背景 177
 中国传统文化再估价的价值尺度 178
 3.中国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184
 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 187
 评析三说 188
 2.新的综合 194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195
 王船山思想的内在紧张与价值冲突 200
 孙中山论心性文明与人格建国 204
 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道德文明 204
 国粹的重光与民族精神的恢复 215
 改良人格,立国立人 222
 孙中山文化观的启示 232
 五四的另一个被人忽略的传统:文化守成主义的形成、发展
 及其意义 235
 文化反省的多维性与五四传统的另一面 236
 文化守成主义的发展线索及其基本内容 242
 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利弊得失 251
 现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论纲 259
 熊十力:以乾元为中心的本体 宇宙论 259
 马一浮:以性理为中心的本体 工夫论 262
 方东美:以生生为中心的形上学 265
 牟宗三:从自然哲学到道德形上学 270
 唐君毅:天人内外相生相涵的圆教 274
 现代新儒家的易学观的意义 2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