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407
 
  《 
			四海车书总会同  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653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347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301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704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347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449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301
 
 
 | 
         
          | 目錄: |   
          | 001 称中国画还是叫水墨 003 "Chinese Painting" or "Ink Art"
 
 007 从现代到当代 :全球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水墨
 015 From Modern to Contemporary: Contemporary Chinese Ink in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Culture
 
 027 解放的水墨和水墨的解放
 031 The Liberated Ink Art and Its Freedom
 
 037 艺术家
 
 
 038
 陈 平
 Chen Ping
 
 042
 程保忠
 Cheng Baozhong
 
 046
 崔振宽
 Cui Zhenkuan
 
 050
 党 震
 Dang Zhen
 
 054
 丁观加
 Ding Guanjia
 
 058
 杜大恺
 Du Dakai
 
 062
 杜小同
 Du Xiaotong
 
 066
 方力钧
 Fang Lijun
 
 070
 方 向
 Fang Xiang
 
 074
 高 茜
 Gao Qian
 
 078
 谷文达
 Gu Wenda
 
 082
 杭春晖
 Hang Chunhui
 
 086
 郝 量
 Hao Liang
 
 090
 郝世明
 Hao Shiming
 
 094
 何家英
 He Jiaying
 
 098
 胡 伟
 Hu Wei
 
 102
 贾又福
 Jia Youfu
 
 106
 江宏伟
 Jiang Hongwei
 
 110
 姜吉安
 Jiang Ji''an
 
 114
 靳卫红
 Jin Weihong
 
 118
 康春慧
 Kang Chunhui
 
 122
 李 皓
 Li Hao
 
 126
 李华弌
 Li Huayi
 
 130
 李 津
 Li Jin
 
 134
 李 军
 Li Jun
 
 138
 李婷婷
 Li Tingting
 
 142
 李孝萱
 Li Xiaoxuan
 
 146
 梁 铨
 Liang Quan
 
 150
 梁占岩
 Liang Zhanyan
 
 154
 林海钟
 Lin Haizhong
 
 158
 刘伯骏
 Liu Bojun
 
 162
 刘国松
 Liu Guosong
 
 166
 刘进安
 Liu Jin''an
 
 170
 刘 琦
 Liu Qi
 
 174
 刘庆和
 Liu Qinghe
 
 78
 卢 辉
 Lu Hui
 
 182
 马 骏
 Ma Jun
 
 186
 潘公凯
 Pan Gongkai
 
 190
 潘汶汛
 Pan Wenxun
 
 194
 彭 剑
 Peng Jian
 
 198
 彭 薇
 Peng Wei
 
 202
 彭先诚
 Peng Xiancheng
 
 206
 秦 艾
 Qin Ai
 
 210
 秦修平
 Qin Xiuping
 
 214
 仇德树
 Qiu Deshu
 
 218
 丘 挺
 Qiu Ting
 
 222
 邱志杰
 Qiu Zhijie
 
 226
 沈 勤
 Shen Qin
 
 230
 孙 浩
 Sun Hao
 
 234
 谭 军
 Tan Jun
 
 238
 唐勇力
 Tang Yongli
 
 242
 田黎明
 Tian Liming
 
 246
 王冬龄
 Wang Dongling
 
 250
 王璜生
 Wang Huangsheng
 
 254
 王明明
 Wang Mingming
 
 258
 王天德
 Wang Tiande
 
 262
 王 煜
 Wang Yu
 
 266
 魏青吉
 Wei Qingji
 
 270
 武 艺
 Wu Yi
 
 274
 谢天卓
 Xie Tianzhuo
 
 278
 徐 冰
 Xu Bing
 
 282
 徐 钢
 Xu Gang
 
 286
 徐华翎
 Xu Hualing
 
 290
 徐加存
 Xu Jiacun
 
 294
 徐乐乐
 Xu Lele
 
 298
 徐 累
 Xu Lei
 
 302
 杨诘苍
 Yang Jiecang
 
 306
 袁 武
 Yuan Wu
 
 310
 曾健勇
 Zeng Jianyong
 
 314
 曾 宓
 Zeng Mi
 
 318
 张 见
 Zhang Jian
 
 322
 张 健
 Zhang Jian
 
 326
 章燕紫
 Zhang Yanzi
 
 330
 周京新
 Zhou Jingxin
 
 334
 周韶华
 Zhou Shaohua
 
 338
 祝铮鸣
 Zhu Zhengming
 
 
 343 现场记录
 
 345 水墨天2020中国水墨年鉴展
 Ink Sky2020 Chinese Ink Yearbook Exhibition
 
 365 大事记
 |  
         
          | 內容試閱: |   
          | 自唐以降中国的水墨艺术主要有两条发展路径:一是以写实为基础的视觉再造,注重再现现实、追求形似,以达气韵生动;二是以写意为主体的精神表达,注重笔墨趣味的传达,往往信笔草草,不求形似,意在抒写胸中逸气,尤以元明以来的文人画为代表。二者的相互渗化,既是水墨艺术的自律性演进,也是对自然、社会、 政治、经济、哲学、宗教、道德等的整体体认。 20 世纪面对外来画种及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画界仿照日本画的命名方式,提出了中国画的概念,以此有别于西方的绘画体系,同时出现了立足于中国画学传统传承和强调中西画法融合的两类创作实践。前者,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他们在坚持承继传统的同时,力求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笔墨 技巧等方面进行革新,尤其是潘天寿所提出的中西绘画拉开距离,强调了坚守民族艺术语言主体性的诉求。 后者,以中国画改良的徐悲鸿、调和中西艺术的林风眠、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高剑父为代表,他们关注现实与人生,是艺术家基于中国社会转型所做出的艰苦尝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有关中国画的讨论聚焦在如何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反映新时代的风貌上。改造中国 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旋律,新中国画创作也成了时代主流。1953 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的彩墨画科扩建为系,直至1958年才又恢复中国画系之名。这样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在自身求新求变的更迭演进中所遭遇的定义困难,其背后隐含的则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历史积淀过程中的转型与革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画创作,以改革开放的宗旨,突破旧有的局限,诠释出了水墨的全新观念。水墨的艺术创作,不再是以毛笔、水、墨、中国画颜料、宣纸或丝绢为基础材料的绘画形式,涌现出了像抽象水墨实验水墨前卫水墨新水墨等全新的概念与艺术现象。2010 年之后的水墨艺术创作更为百花齐放。作为一种不断更新的观念与媒介,当代水墨拓展了中国画的外延,并经过长期的实验、发展与积累,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征和价值体系,以其有别于传统的作品面貌和艺术观念,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
 具体而言,当代水墨创作分为两个趋向:一是以水墨寄物抒情,在对自然的向往中吟咏生命;二是尊重生活体验,以笔锋直逼当代文化主题,直接描绘当代都市生活。而在创作方式与表现技法上又分为四类:在回溯水墨精神、强调承继传统基础上的精研与创新,注重延续中国传统水墨的格调与韵味,深研笔墨语言但又强化笔墨语言拓展,如周韶华、贾又福、王明明、崔振宽、潘公凯、何家英、陈平、周京新、梁占岩、丘挺、袁武等 ;打破传统中国画风格、技法、题材的固定程式,注重与现实生活、当代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艺术观念上的突破,如田黎明、李孝萱、刘庆和、徐累、靳卫红、李津、方力钧、彭薇、徐华翎、康春慧等;以抽象的艺术形式解构笔墨、解构画面,以实验精神积极探索水墨形式语言,如刘国松、仇德树、王冬龄、梁铨、王璜生、杨诘苍、章燕紫、杭春晖、郝世明等;摒弃水墨等传统媒材,仅以水墨为媒介,以水墨精神为内核,进行非架上的艺术创作,多运用新媒体、综合材料等媒材进行影像制作、现成物拼贴、并置甚至行为等,如徐冰、谷文达、邱志杰、姜吉安等。
 多样的水墨艺术形式、表达方式、情感内核、社会思考,在不断融合之中构筑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新面貌。在此背景下,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中国水墨年鉴课题组。课题组对当代水墨创作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研究,以年鉴的形式全面、系统、准确地跟踪年度水墨事件及水墨艺术创作,从学术研究、出版、展览、教育等多个角度挖掘水墨艺术价值,力图为中国水墨的创作及研究打下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年鉴》特别邀请了邵大箴、薛永年、范迪安、安远远、罗世平、殷双喜、杭间、冀少峰
 8 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以学术高度、当代思考、国际视野,秉持老艺术家有新作,青年艺术家有突破的原则,精选出 76 位水墨艺术家的创作,整体关照中国水墨艺术,集中展现中国水墨艺术现状。
 《年鉴》在图书体例上,主要由艺术家现场记录年度水墨大事记等部分构成。艺术家部分是对年度表现突出的水墨艺术家创作及其所参与重要艺术活动的记录和呈现。艺术作品选择,秉承代表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客观反映出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与艺术变化,着重择取艺术家在疫情期间的创作,呈现出特殊灾难面前的人文思考与精神反思。现场记录是对系列学术展览及其相关学术活动的文献性回顾。水墨天2020 中国水墨年鉴展为系列展览的首场,由赵力教授担任策展人,分为承转启合四个板块,共展出 44 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 100 余件,反映了在观念、语言、形式、媒材之间所存在的中国逻辑与中 国特色。年度水墨大事记关注 2017―2020 年水墨领域的艺术事件,包括展览、研讨会、出版等,以时间来编目索引,便于检索与回顾。
 随着近年来对中国水墨艺术研究的深入,如何使水墨一方面能够承继传统的精髓,另一方面能够使水墨艺术创作更具鲜明特色?如何体现出艺术家个体在当代现实、当下生活中的深度思考?如何围绕着创新性这一语境 参与新时代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如何围绕全球化背景思考民族艺术语言审美价值体系的多元发展?这些 都是至关重要的学术话题。毋庸置疑,《中国水墨年鉴 2020》即是对阶段性成果的某种呈现,此外保持对水墨艺术发展前沿的持续性关注与深度挖掘水墨的精神内核,也是年鉴的重要使命与主要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