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332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39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551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347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352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50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352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653
			 
			 
	
 
      | 
     
      
      
         
          | 編輯推薦: | 
         
         
           
            1.北京大学哲学系知名教授、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优秀学者王中江老师结合出土文献研究早期儒家文化特点的学术成果。
 2.大量出土文献不仅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儒家文本世界的看法,而且也改变了我们
 对早期儒家思想世界的认知。
 3.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为我们提供了政治伦理如何在秦国表现的证据,秦国时期严刑酷法与儒家伦理并存。
           | 
         
       
      
      
      
      
         
          | 內容簡介: |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量的古代早期文献被陆续发现,为重新刻画那个时代的思想史营造了契机。这本书的研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特别是作为早期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体现了这一领域的新成果。其主要是从整体上探论了出土文献为重新认识早期儒家思想带来的活力和新视野,从不同方面探讨了早期儒家思想的新颖性、多样性和深刻性。对儒家来说,淑世、完善公共生活和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它的一个维度;发现自我的内在本性,在不同的境遇中修炼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追求伦理价值,过一种良好的个人生活,对儒家来说同样重要。早期儒家身心合一的仁爱符号、情性论、仁义礼智圣的德观念、慎独论、时命论等,都表现出了早期儒家为己之学的丰富性。
           | 
         
       
      
      
      
         
          | 關於作者: | 
         
         
          |  
            王中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出版《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等二十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八十多篇;主编中国哲学前沿丛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新哲学》、《老子学集刊》等。
           |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身心合一之仁
 一、身心合一之仁与同情心
 二、身体与事亲之仁
 三、推己及人与爱民爱人之仁
 四、万物一体之仁与推人及物
 第二章《性自命出》的人性模式及人道观
 一、人性有善有恶与《性自命出》
 二、作为情感之情的形态
 三、心的不同层面及其关系
 四、道和礼乐
 第三章 简帛《五行》篇的悳观念
 一、悳:悳行与内心养成
 二、悳与和及乐
 三、悳与天道和天
 第四章 早期儒家的慎独论
 一、作为内在道德本性的独
 二、慎与慎独的层次
 三、道德安身主义:慎独论与为己之学
 四、公共关怀:慎独论与内圣外王
 第五章 《穷达以时》的境遇观
 一、《穷达以时》与传世文献记载的异同
 二、《穷达以时》与孔门的境遇观
 三、道德自主性和自我反思
 第六章儒家经典诠释学的起源
 引言:经典与文明和传统
 一、六种文本的编定和趋同
 二、六种文本的经典化和权威化
 三、理解和诠释:经典整体意义的化约
 四、经典的相对物述解传说
 第七章 上博《诗传》与儒家《诗》教谱系
 一、上博简《诗传》的作者
 二、篇题和《风》《雅》《颂》的编次
 三、《诗传》与儒家《诗》学
 四、德王与命
 五、性情和志
 第八章帛书易传中的子曰和孔子对德义的追求
 一、晚年的孔子为什么爱好《易》
 二、《易》的整体特性和德义道义
 三、《易》中卦辞的德义
 四、《易》中爻辞的德义
 第九章 《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中的多重因素
 一、禅与传的二分及折中
 二、咨询、推举和试用
 三、政治继承与命运
 四、禅让与退休和养生
 
 第十章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与秦国的儒家式政治伦理
 一、以吏为师吏道与秦国的政治伦理
 二、为吏与民心和表率
 三、清廉、公正和宽惠
 四、恭敬、谨慎和忠信
 五、仁慈和孝
           | 
         
       
      
      
      
         
          | 內容試閱: 
           | 
         
         
           
            对儒家来说,亲亲之仁又是整个仁爱精神的出发点,是检验一个人能否实践仁和扩展仁爱的一个试金石。很明显,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亲孝,就很难说对其他人的仁爱了。郭店简《唐虞之道》把孝比喻为人的礼帽,说:孝,仁之冕也。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朱熹对孝弟为仁之本的解释,向我们揭示了孝与普遍之爱的关系。从原则上说,亲亲与爱人都是仁,不是为了爱人才去亲亲。只是,实践仁的最直接、最切己的方式是亲亲,做到了亲亲,就建立了爱人的立足点。朱熹回答他的弟子的提问,反复强调这一点。
  正是由此,我们才能理解儒家何以又拥有普遍主义的仁爱精神。以往人们过于强调儒家的爱有差等观念,而忽视了亲亲之仁这一层面。实际上,儒家以亲亲和孝弟为仁之本,确实同时把它也作为实践整个仁爱精神的出发点和入手处。孟子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由此再来看待孔子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我们对孝弟与泛爱众之间的关系也许就迎刃而解了。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与身心联系在一起的儒家的爱民、爱物等普遍之爱的意识和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