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551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403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403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296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653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352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1616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254
 
 
 | 
         
          | 編輯推薦: |   
          | 从中国传统哲学根基出发,从两性视角解读明清小说 |  
         
          | 內容簡介: |   
          | 《竞争的话语》通过对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五部中国小说的分析,描绘明清小说对于社会性别的处理方式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的意义,指出一种以阴阳八卦为基础的性别诗学是许多明清小说的基本结构因素。作者把为传统评点者所忽略的性别作为一个分析范畴,论证了性别术语则原自于正统话语的阴阳象征主义的元叙事。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详细说明了正统性与本真性这两个明清小说中的性别诗学系统,第二部分解读《醒世因缘传》、《红楼梦》、《野叟暴言》和《儿女英雄》五部小说。作者特别分析了以阴阳象征主义为基础的性别模式如何赋予这些小说以结构的连贯性。《竞争的话语》*有启发性的思考是作者并没有把正统与本真当作一种分类范畴,而是作为一种过程描述。 |  
         
          | 目錄: |   
          | 鸣 谢 缩写词
 导 言
 第一章 正统性的叙事结构 12
 自我的正统建构 17
 礼、阴阳宇宙论和性别建构 24
 文与正统美学 32
 第二章 晚明对人性和欲之生成的再解释 50
 情的自相矛盾的含义 51
 正统理学中的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理想 53
 晚明对人性的再解释 56
 李贽、欲和本真性 59
 礼与欲在清代思想中的和解 63
 从哲学到小说:清代的美学 69
 第三章 《醒世姻缘传》:正统与泼妇的塑造 97
 正统的颠倒:《醒世姻缘传》与失败的修身 102
 狐狸精与修身的伤痛 108
 泼妇与阴阳象征主义 113第四章 《红楼梦》对欲的思考 120
 宝玉世界的女性化 122
 大观园与情的登场 125
 欲望和礼仪认同的消解 131
 阴阳八卦学与风月宝鉴诸章回 139
 对话语性模糊含义的解答:脂砚斋和张新之的评点 149
 第五章 扩展正统性:《野叟曝言》的叙述过度与行权所体现的真 161
 夏敬渠与《野叟曝言》 167
 《野叟曝言》中的阴阳图释 173
 《野叟曝言》与才子佳人类型作品的男性化 186
 行权、情,以及性道德 194
 第六章 《镜花缘》《儿女英雄传》中的强女人与弱男人 203
 《镜花缘》中的女人当政 204
 《儿女英雄传》:性别/类型游戏 223
 结 语 从象征的到政治的 248
 注 释 257
 参考文献 325
 索 引 359
 译后附记 379
 |  
         
          | 內容試閱: |   
          | 在中国传统的象征语汇中,对于性别角色的解释从未远离哲学上关于仪礼、人欲,甚至宇宙和谐的考。本书通过研究17 世纪中叶到19 世纪中叶的五部小说,试图描绘明清小说对于社会性别的处理方式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的意义。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在描述明清小说的诗学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详细说明了这些叙述产生的源流,并从一些象征性构 包括五行相生、阴阳对立、因果报应,以 及特别是佛家、道家和调和主义的新儒家(程朱理学)的启蒙叙述中引申出意义。然而,由于性别并没有作为一个实质性的分析范畴被传统评点所包括,因此,现代学者很容易忽视它的重要性。我的有关性别诗学的讨论意味着将通过添加社会性别这一分析手段来为理解中国传统小说补充一些其他的结构方法。除了显示性别互补作为形式上的两极 是如何被小说和戏曲作者当作构件而采用之外,本书还考察性别隐喻中所暗示的文化义,对于此,传统的作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在过去的十年里,有关晚期中华帝国妇女生活和地位的研究出版开启了眺望过去的宝贵的窗户,但这是一扇以某些我们还知之甚少的方式歪曲了我们视线的窗户。在我们能把小说当成可靠的史料来阅读前,我们需要学会把它当成一种虚拟的建构,它更多地阐明历史的想象,而不是历史的实践。一些读者可能会对本书感到失望,因为我几乎没有注意到最近那些有关妇女的真实生活的学术成果,而且我似乎拒绝把对妇女的虚构性描述的变化与社会的变化相连系。不过,现在,我觉得把此书限定在确认、分析有关社会性别的小说传统这一中间层面是很重要的。有时进入一部传统小说就像走进地方狂欢节上的开心屋,哈哈镜把现实扭曲成可笑的样子,而且通常是些俗套子。传统小说中对于妇女 特别是泼妇 的许多描绘,读起来就像是对儒家理想的一种怪异而扭曲的折射。即使是最极端的虚构套路也源自于社会现实,但它们可以获得自己的生命,而且,可以反过来影响社会实践。折射于中国传统小说中的虚构世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相当复杂,超出了本书的探讨范围。然而也正是这个问题激发了我对于小说诗学的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