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NT$
398.0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NT$
296.0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NT$
510.0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NT$
449.0

《
用科学了解面包的“为什么” (全彩图解版)
》
售價:NT$
449.0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NT$
296.0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NT$
1295.0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对厦大师生校友来说,王亚南是一位可敬的老校长。对经济学研究者来说,王亚南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授。对本书的读者来说,王亚南则是一位内涵丰富的作者。他有着温柔善良的本性,也有耿直刚正的气魄。他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有着崇高的地位,在文学阅读和创作方面也颇有心得。在讲述生活的文字中,还有一丝含蓄的鲁迅式幽默感可供细品。打开这本书,走进王亚南的内心世界。
|
內容簡介: |
王亚南是我国现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厦门大学首任校长。为了充分反映王亚南的学术成就、办学理念和治校经验,本书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王亚南撰写的随笔、报告、书信和日记中,选编出部分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作品,力求展示王亚南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待教育、文化、科学的独到见解和对社会生活的深邃思索,使读者从中领略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刻、感人的精神内涵。
|
關於作者: |
林间,1958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88年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现为经济、文化学者,高级经济师,出版过多部著作。
|
內容試閱:
|
选编说明
王亚南是我国现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厦门大学首任校长。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中,不仅留下了许多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史、中国经济史和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以及世界经济的长篇论著、译著和学术论文,而且留下了不少短小精悍、文采斐然的随笔、报告、书信和日记。
为了充分反映王亚南的学术成就、办学理念和治校经验,本书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王亚南撰写的随笔、报告、书信和日记中,选编出部分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作品,辑为《霜叶红于二月花王亚南随笔书信集》一书。
本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力求展示王亚南在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待教育、文化、科学的独到见解和对社会生活的深邃思索,使读者从中领略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刻、感人的精神内涵。全书分为随笔和报告、书信和日记两辑以及附录。
第一辑随笔与报告分为教书育人、岁月留痕、书山有路、家国情怀四个部分,收录了王亚南在战争、革命和建设等不同年代撰写的六十余篇随笔、报告,包括《生活与战争》、《抗战结束有感》、《到祖国最需要的建设岗位上去》、《前进吧,亲爱的同学们》、《跟青年教师谈谈怎样治学》、《十年前线大学教育生活的体验》以及《战时经济的读物》(书评)等。
第二辑书信与日记分为书信和日记两个部分。书信部分主要收录了王亚南
在中山大学任教和在厦门大学担任校长时与学校的领导、老师、同学、校友们的通信二十余封,包括《致中山大学经济学系同学一封公开信》、《复林尚炘等十一位同学的信》、《给应届毕业生杨恩瑜等的复信》,以及致陈嘉庚先生和陆维特、张玉麟、卢嘉锡等同志的信件。此外,还有个别与读者和亲人的通信,如《关于经济学初学几个问题的通信》等。日记部分则从一九五七年王亚南作为中国教育专家赴缅甸指导教育改革,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书写的近百篇日记中,收录了十余篇日记作为其代表性作品,以反映其在缅甸工作、生活的概貌。这些日记及部分书信均系首次公开发表。
在附录一中,收录了陈嘉庚先生、卢嘉锡教授致王亚南校长的信;在附录二中,收录了王亚南之子王洛林撰写的《难忘的一九四九》、《深切怀念我的父亲》,王亚南之女王岱平撰写的《生活人格精神琐忆我的爸爸王亚南》等三篇纪念文章。
本书选编的内容均出自历史文献、档案及作者家属提供的原始资料。为保留历史原貌,原则上不做更改,以保留特定时代的风貌及语言习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急剧变革的社会生活中,静下心来,仔细品读这些经历了火红的战争、革命和建设岁月淘洗的作品,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渊博知识、良苦用心以及时代前进的脚步。
王亚南一生勤奋笔耕,著述丰富,本书选编内容难免沧海遗珠、挂一漏万;加之时间较为仓促,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种种不足乃至错误之处,尚祈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5月1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