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296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653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352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1616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254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357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305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吴晓波阿里云 全景式呈现中国数字新基建产业图景,为中国政企的未来云时代数智化转 型提供可参考的标杆案例样本、转型思路及解决方案。 ◎大数据已不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云能力已成为现代城市治理与企业发展的关键能力,也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硬实力。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政府如何更好地融合产业势能、城市发展与人的需求,引领区域经济的同时,共建更宜居的人性化城市?这正是本书要给出的答案。
 ◎寻未来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数字密码。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任何一个企业和行业的产业
 互联网解决方案都不可能是现成的,它是一个互生和持续迭代的过程。每一家企业、每一座城市的云上之路都在自己的脚下。
 |  
         
          | 內容簡介: |   
          | 2020年,充满着戏剧性、偶然性、不确定性和巨大的激荡感。在疫情的冲击下,一个云上的孪生中国正在加速诞生:商业、生活、社交、服务、城市治理都被交托至云端,中国进入云2.0时代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 与之对应,政府和企业需要具备的不再是单一的大数据能力,而是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兼具的云能力。
 人们更强烈地意识到,云能力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关键能力,也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硬实力。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政府如何更好地融合产业势能、城市发展与人的需求,引领区域经济的同时,共建更宜居的人性化城市?
 本书由吴晓波领衔策划与执笔,经过对阿里云和各行业案例的实地调研与深入采访,从零售、运营、制造、出行、教育、城市治理等不同领域甄选出更具标杆意义的案例,在全景式呈现中国数字新基建的产业图景与未来趋势的同时,回答中国所处的转型阶段、在全球数智化浪潮中的地位,还原政府与企业在转型中的痛点与解决思路,以期为政企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路径。
 |  
         
          | 關於作者: |   
          | 吴晓波 财经作家,890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2009年,吴晓波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他还是每年一度的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委会的主席(2015年至今)。
 吴晓波创作出版的《大败局(I和II)》《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腾讯传》等作品均跻身畅销书行列,他的作品两度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图书。
 
 王坤祚,历任英国《金融时报》(FT)高级研究员,《新周报》特稿部记者,《新楚商》执行主编。
 财经写作者。媒体从业十余年,持续进行产业和公司调研,对中国的产业经济和商人群体有深入研究。
 
 钱跃东,蓝狮子签约作家,专注中国优秀企业成长史与基本面研究,著有企业史专著《再造容声:一部激荡的中国品牌质造启示录》《永不止步:从中国的绿地到世界的绿地》《筑梦者:奥园跨越千亿峥嵘之路》等,参与编著《极简企业史》。
 |  
         
          | 目錄: |   
          | 序言 期待在云上的中国,遇见你 01商业的本质变了吗
 第一章 产品智能化,让产品更懂我
 双循环下的国货自信:波司登 抵御寒冬的新战袍
 数智化升级:红蜻蜓换上新翅膀
 深圳台电:联合国的沟通之道
 第二章 服务智能化,让运营变得场景化
 云上丝绸之路:智慧化的西部机场
 一路领鲜:百年光明新征程
 晴空一鹤排云上:以数为翅的中国飞鹤
 科技赋能新保险:中华财险的数字化转型
 02云上的中国智造
 第三章 从农场到餐桌的数字化搬运工
 流水线上的农民:我在工厂种蔬菜
 一颗汉源花椒的数字化之旅
 蒙牛智慧牧场:最新鲜的牛奶来源于数字牛
 第四章 大国重器,走向中国制造 2025
 钢铁是怎样用数据炼成的:攀钢的转型之路
 德龙钢铁大脑:更锐的眼,更快的脑
 为了沙漠中的奋进者:视人为人的陕煤曹家滩智慧矿区
 东华水泥工业大脑:AI 师傅的大本领
 以一带千,集群智造:德恩云造的产业互联网探索
 03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第五章 数字中国,让生活更美好
 数字中国的浙江窗口
 智慧旅游:识得庐山真面目
 峨眉山上第三朵云:人在游、数在转、云在算
 第六章 数据赋能传统基建,智慧改变交通出行
 成都绕城高速:我有一双慧眼
 TOCC :让堵城不再成堵
 北京公交:全国最复杂的刷码乘车业务上线
 第七章 数字时代人才紧缺,新基建赋能教育在线升级
 让知识跑在线上:疫情加速教育上云
 未来高校新基建:浙江大学的云上实践
 结语 全速重构,数智未来
 巅峰对话 吴晓波 张建锋对谈实录
 |  
         
          | 內容試閱: |   
          | 期待在云上的中国,遇见你 01
 2018 年的最后一天,我参加浙江卫视的知识跨年秀,与我同台的嘉宾中,有一位是阿里巴巴的王坚博士。在演讲中,他提了一个问题:地球上最远的距离,是从哪里到哪里?
 这位脑子运转得比语速更快的计算机博士的答案很有趣:不是从南极到北极,而是从红绿灯到交通摄像头的距离。
 这两个设备在同一个杆子上,然而,很多年来却形同陌路,互不相干。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2016 年,中国的第一个城市交通大脑,就是在这个好奇心下被激发出来的。在阿里云团队的协助下,杭州市开始在全市的100多个十字路口展开试验,交通数据被抓取出来,输送到一个中台,然后成为新的动态指挥系统。一年多以后,杭州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善,在全国百城拥堵的排行榜上,排名由第2位迅速下降到第 17 位。
 02
 2020 年 10 月,为了拍摄《云上的中国》(本书同名纪录片),我去了一趟四川的大凉山。
 在那里,攀钢投资 300 多亿元建了一座年产在 440 万吨到 450 万吨的大型钢厂西昌钢钒。2018 年,一位阿里巴巴的人跑去说,我们帮你们建一个钢铁大脑吧。
 攀钢董事长段向东对我说:那时我真的挺惊讶,马云不是卖百货的吗,他懂炼钢吗?阿里开了 1000 多万元的合作费,段向东当然不肯出。阿里说,那么这样吧,我们先免费做,以后你们看着给。阿里派出了一支 10 多人的专家团队,由一位麻省理工出身的博士带队,在大凉山扎点干了一年多。到我去的时候,有两个项目已经交付了,一个是炼钢炉的铁水和合金添加,一个是钢板表面检测。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支撑下,攀钢仅这两项改造,一年就可以节省数千万元。
 03
 我还去了江苏常州的波司登。
 这是一家创业于 1976 年的羽绒服生产企业,将近 70 岁的创始人高德康也许看不懂代码,但是他本能地意识到信息革命的重要性。从 2014 年开始,波司登进行信息化改造,第一个工程是建立门店的进销存数据化系统,打通之后,进行生产线的全面改造,再接着是建立物流智能化系统。在物流中心,我们看到,一个可存储 300 万件服装的大仓储中心,现在的用工已经不到100 人,不久前还用上了仓储机器人,把铲车班组也取消了。
 我去调研的时候,在数据中心碰到十几位正在现场工作的阿里云的年轻研究员,他们与波司登的技术人员一起,正在把各个业务端口的数据进行中台整合。到2021 年 1 月,随着数据中台的建成,波司登成为中国服装业中第一个完成了全面智能化改造的制造企业。
 04
 今天,呈现在你面前的这本《云上的中国》,是吴晓波频道与阿里云合作的一个成果。在 2020 年的下半年,我们派出了一支摄制团队和两位研究员,分赴全国的 20 多个地方,进行了深入一线的主题调研。
 为了呈现智能化对当今中国的渗透和改造,我们既选择了像攀钢、波司登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也进入了寿光蔬菜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大型流通市场,既调研了传统金融机构,更奔赴城市大脑、高速公路、气象分析等多个公共治理领域。我们试图透过制造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视角,发现一个全新的云上的中国。
 实践永远奔跑在理论之前,它不尽完善但足够新鲜欲滴。这是一本进行时的观察记录,我们用案例勾勒变革的生动和激烈。书中涉及的很多项目还没有结束,有的甚至才刚刚拉开序幕。然而,我们的所见所闻,已足以令人激动不已。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和拥
 有最多百万级以上人口城市的国家,智能化正在让每一个经济和社会细胞产生空前的活跃度和新的效率可能性。
 更关键的是,正在发生的变革是非线性的,它将让所有的坚硬烟消云散,让先行的冒险者有弯道穿越的机会。
 我们常常说,中国是被互联网改变得最为彻底的国家,在过去 20 多年里,一代互联网人改变了我们跟信息、购物、服务和金融的关系,但是,这都是消费互联网意义上的改变。在今天,透过我们的摄像头和文字,你会发现,从工厂到城市,产业互联网的浪潮已经汹涌地席卷而来。
 在浙江大数据局调研时,一位副局长颇为感慨地对我说:过去改革靠文件,现在改革靠软件,过去办事看脸面,现在办事看界面。
 技术的不可逆,让组织和社会变革进入了一个更为快捷的赛道。
 2015 年,阿里巴巴举办第一届云栖大会,它后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论坛。就是在那次大会上,马云提出数据将替代石油,成为下一个世代的核心资源。
 他说:未来的数据就是生产资料,未来的生产力就是计算能力和创业者的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有了计算能力、数据,人类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看见了未来的预见,它与每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人、企业和国家相关,它正在真实地发生。
 不过,数据与石油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石油是静止的,有产能极限,有量化边界,而大数据是熵减的,是边缘化和无法穷尽的。
 在与阿里云掌门人行癫(张建锋)的交流中,他的一段表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行癫认为,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任何一个企业和行业的产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都不可能是现成的,它是一个互生和持续迭代的过程。
 我们在调研中也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在西昌钢钒还是在波司登,他们的智能化方案都是行业专家与阿里云科技人员共同参与、磨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和冲突,而这天然地属于进步的一部分。
 就如同我们无从购买一个人生方案一样,每一家企业、每一座城市的云上之路都在自己的脚下。
 只是从今天起,我们必须奔跑上路,必须全力向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见到一个前所未见的未来。
 期待在云上的中国,遇见你。
 吴晓波
 2021 年 1 月于杭州白沙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