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913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407
 
  《 
			四海车书总会同  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653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347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301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704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347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作者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进程,文明起源的北方模式、中原模式和东方模式,环境演变、战争冲突与文明演进机制,中西文化交流与文明起源,文化基因与历史记忆五个方面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进行叙述。作者认为对文明起源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概念问题进行梳理十分必要,但应当从对考古材料的客观实际出发,在考古研究的实践中更新完善理论和概念。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收集了作者关于中华文明起源方面的考古学研究论文和普及性文章共28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8000年以前,形成于距今5000年左右,至少存在北方、中原和东方三种起源模式,环境演变和战争冲突在文明演进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中西文化交流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早期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绵长的历史记忆。 |  
         
          | 關於作者: |   
          | 韩建业,甘肃通渭人,1967年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和论文集《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北京先秦考古》《五帝时代—;—;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走近五帝时代》《先秦考古研究:文化谱系与文化交流》《先秦考古研究:聚落形态、人地关系与早期中国》《原史中国—;—;韩建业自选集》等,出版考古发掘报告《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驻马店杨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遗存与环境信息》等,出版教材《中国考古通识》《中国古代钱币》等。 |  
         
          | 目錄: |   
          | 自序…;…;…;…;…;…;…;…;…;…;…;…;…;…;…;…;…;…;…;…;…;…;…;…;…;…;…; 1 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进程
 从史前遗存中寻找文化上的早期中国…;…;…;…;…;…;…;…;…;…;…;…;…; 3
 早中国:多元一体早期中国的形成…;…;…;…;…;…;…;…;…;…;…;…;…; 14
 裴李岗时代与中国文明起源 …;…;…;…;…;…;…;…;…;…;…;…;…;…;…;…; 25
 裴李岗文化的迁徙影响与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 …;…;…;…;…;…;…; 37
 裴李岗时代的“;族葬”;与祖先崇拜 …;…;…;…;…;…;…;…;…;…;…;…;…;…; 47
 庙底沟时代与“;早期中国”; …;…;…;…;…;…;…;…;…;…;…;…;…;…;…;…;…; 56
 大汶口墓地分析 …;…;…;…;…;…;…;…;…;…;…;…;…;…;…;…;…;…;…;…;…; 74
 良渚、陶寺与二里头 —;—;—;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 100
 良渚:具有区域王权的早期国家 …;…;…;…;…;…;…;…;…;…;…;…;…;…; 114
 石峁:文化坐标与文明维度 …;…;…;…;…;…;…;…;…;…;…;…;…;…;…;…; 121
 文明起源的北方模式、中原模式和东方模式
 略论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不同模式…;…;…;…; 131
 西坡墓葬与“;中原模式”; …;…;…;…;…;…;…;…;…;…;…;…;…;…;…;…;…; 150
 文明化进程中黄河中游地区的中心地位…;…;…;…;…;…;…;…;…;…;…; 165
 中原和江汉地区文明化进程比较…;…;…;…;…;…;…;…;…;…;…;…;…;…; 171
 龙山时代的中原和北方 —;—;—;文明化进程比较…;…;…;…;…;…;…;…;…;…;…;…;…;…; 182
 中原和海岱:文明化进程比较 …;…;…;…;…;…;…;…;…;…;…;…;…;…;…; 189
 龙山时代的三个丧葬传统…;…;…;…;…;…;…;…;…;…;…;…;…;…;…;…;…; 199
 环境演变、战争冲突与文明演进机制
 全新世黄土:早期中国文明的物质基础 …;…;…;…;…;…;…;…;…;…;…; 211
 距今 5000 年和 4000 年气候事件对中国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 221
 乱世出英雄 震荡生文明 —;—;—;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成与气候冷干事件…;…;…;…;…;…; 229
 新石器时代战争与早期中国文明演进…;…;…;…;…;…;…;…;…;…;…;…; 233
 文化交流与文明起源
 论二里头青铜文明的兴起…;…;…;…;…;…;…;…;…;…;…;…;…;…;…;…;…; 251
 略论中国的“;青铜时代革命”; …;…;…;…;…;…;…;…;…;…;…;…;…;…;…; 269
 文化基因与历史记忆
 从考古发现看八千年以来早期中国的文化基因…;…;…;…;…;…;…;…; 279
 龙山时代的文化巨变和传说时代的部族战争…;…;…;…;…;…;…;…;…; 288
 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理应结合古史传说…;…;…;…;…;…;…;…;…;…;…;…; 311
 传说时代的古史并非不可证明…;…;…;…;…;…;…;…;…;…;…;…;…;…;…; 317
 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方法…;…;…;…;…;…;…;…;…;…;…;…;…;…; 3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