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434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90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454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653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250
 
  《 
			钩针编织曼陀罗花样
			》
 售價:HK$ 
			305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347
 
  《 
			这样吃 长得高 临床营养师和新手父母的儿童营养指南 专注解决0到16岁孩子营养问题
			》
 售價:HK$ 
			265
 
 
 | 
         
          | 編輯推薦: |   
          | “傩”是一种驱邪逐疫、消灾纳福的世界性文化现象,在中国境内的诸多省(区)都存有其遗踪。历史上,池州傩流传于九华山麓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贵池、石台、东至、青阳等地。池州傩以“社”为单位,由宗族傩神会组织搬演,是一种古老民间戏曲文化,包括傩仪、傩舞、傩戏以及在演傩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傩 俗等主要内容。数百年来,它存活于乡野,传承不辍,是中国傩文化大家庭
 里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它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名“池州傩戏”。
 池州傩文化以池州傩相关文献资料及学界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与田野调查相结合,以通俗的语言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池州傩的发展历程、内涵及价值。材料丰富,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池州傩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与保护传承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盛行于池州地区的傩文化为研究对象,追溯傩仪、傩舞、傩戏之来龙去脉,探究其丰富文化内容,归纳出池州傩浓郁的社祭色彩、强烈的祈子观念、戏仪结合的特征,揭示池州傩文化蕴含丰富的原始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 關於作者: |   
          | 谈家胜,1966年生,安徽东至人。198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安徽师范大学“专门史”方向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及地方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厅人文社科及校级教科研项目和地方委托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参编省级规划教材和校本教材各一部。 张邦启,1968年生,安徽桐城人。199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现为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安徽省考古学会理事。参与“池州记忆”“池州印象”与“池州傩”系列丛书以及《戏曲活化石:池州傩》《皖江文化十讲》等编撰工作,在《中国文化报》《文物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  
         
          | 目錄: |   
          | 章 导论 ……………………………………………………………… 001 节 池州历史沿革 …………………………………………………… 003
 第二节 池州自然与人文环境 …………………………………………… 005
 第二章 池州傩的形成、发展和分布 …………………………………… 007
 节 傩的起源及池州傩的形成 ……………………………………… 009
 第二节 池州傩的发展历程 ……………………………………………… 016
 第三节 池州傩的分布与组织形式 ……………………………………… 021
 第三章 池州傩的表现形式 ……………………………………………… 031
 节 傩祭仪式与傩俗 ………………………………………………… 033
 第二节 傩舞 ……………………………………………………………… 071
 第三节 傩戏 ……………………………………………………………… 101
 第四章 池州傩搬演场地与道具 ………………………………………… 121
 节 搬演场地 ………………………………………………………… 123
 第二节 演傩道具 ………………………………………………………… 130
 第五章 池州傩的文化价值 ……………………………………………… 139
 节 历史学价值 ……………………………………………………… 141
 第二节 宗教学价值 ……………………………………………………… 148
 第三节 民俗学价值 ……………………………………………………… 156
 第四节 戏曲学价值 ……………………………………………………… 165
 第五节 教学性价值 ……………………………………………………… 170
 主要参考文献 …………………………………………………………… 175
 后 记 ……………………………………………………………………… 1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