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235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551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857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653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418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1520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温方伊编著的《蒋公的面子》是一部喜剧,但准确地说,是一部“吕剧”,所谓“吕尉”是我们文学院的同仁、师生们对吕效平教授编导的戏的“戏称”,更是“昵称”。和南京大学的人文精神相关的还有这出戏的题材,戏中的故事是否发生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故事一直流传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是对南大历史精神永远的释读,也是南大师生精神传统的真实反映。像一切成功的叙事艺术一样,《蒋公的面子》中的情节比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更具有“真实性”。 |  
         
          | 內容簡介: |   
          | 温方伊编著的《蒋公的面子》包括作者所写的小说,话剧等多种体裁。其中话剧《蒋公的面子》根据南京大学流传的一则传说改编。1943年,蒋介石亲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邀请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吃年夜饭。这使三位教授很纠结:给不给蒋公这个面子呢?文革时他们必须交代当年是否接受了蒋介石的邀请,真相难觅。 |  
         
          | 關於作者: |   
          | 就读于南京大学文学院。其创作的话剧剧本《蒋公的面子》发表在《人民文学》2013年第6期。 |  
         
          | 目錄: |   
          | 序 丁帆 为何寻觅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旧影
 徐兴无 斯文在兹
 吕效平 我们究竟做了什么
 剧本
 蒋公的面子
 温方伊写作《蒋公的面子》
 剧评
 董健献给校庆的精神美餐——看话剧《蒋公的面子》有感
 高子文“喜剧”的当下及未来——评南京大学戏剧《蒋公的面子》
 水晶有氧喜剧——《蒋公的面子》
 李伟就《蒋公的面子》指疵——回应吕老师
 李伟关于《蒋公的面子》再次回应吕老师
 押沙龙在1966面子和里子——由《蒋公的面子》说开去
 吴海云谈谈知识分子
 北小京一位戏剧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看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话剧《蒋公的面子》
 行在阳秋人事音书漫剧中
 水晶《蒋公的面子》——我们历史上见
 同人文
 同人短篇
 收到绝交书之后
 晚饭
 散会后
 云来居
 忆时任道与夏小山君
 后记
 与《蒋公的面子》一路走来
 |  
         
          | 內容試閱: |   
          | 斯文在兹 徐兴无
 我于2012年10月7日,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礼堂观看了《蒋公的面子》,遇到陈骏校长正在购票入场,于是陪同他观看,演出结束后又陪同他上台慰问了演职人员。他们没有给蒋公面子,却给了我们如此大的面子。现在又命我代表文学院给温方伊的剧本刊行写个短序,真是给足了面子。除了感激他们的盛情,我很担心这篇拙序不能为他们长脸。其实,当时的校长和我一样,都是被这出戏打动的普通观众,不同的是,我们都是南大人,自然会从中看出别人不能理解的戏外之戏,这就是南京大学的人文精神与教育的关系。
 《蒋公的面子》是一部喜剧,但准确地说,是一部“吕剧”,所谓“吕尉”是我们文学院的同仁、师生们对吕效平教授编导的戏的“戏称”,更是“呢称”。非常惭愧,在我工作的二十年中,只知道他带着学生们编、导、演了许许多多的戏,但很少去剧场看他的戏,不是我不给他“面子”,而是我的专业太古典,对话剧的兴趣已不如读书时浓厚,其实是随着年龄与世事的堆积,青春和激情已经沉沦。因此,我也就越发敬佩吕导演,他为何不老?用他的“火”一次次点燃青年学子的激情,上演一出出的话剧来打动世人?除了他乐此不疲的专业积习之外,重要的是他对教育和文学艺术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又是南京大学的人文精神铸就的:这出戏的诞生,来自一个在南京大学完成学业并留聘任教三十多年的资深教师和一个三年级本科生的教学实践,编剧温方伊也来自一所历史上曾经是中央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当然,戏剧创作更多地凭借作者的才华,这是这出戏的“因”但历史与传统对她心灵的引导,不能不说是这出戏的“缘”。在充斥着功利主义学习观和以知识生产为目标的现代大学中,如何保持人文精神和文学艺术教育的地位,如何重视学生人格与心智的培养和大学对社会文化的贡献已是一个“濒危”的问题,南京大学校园里开出的这朵戏剧奇葩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是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充分体现,是南京大学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又一奉献。
 和南京大学的人文精神相关的还有这出戏的题材,戏中的故事是否发生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故事一直流传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是对南大历史精神永远的释读,也是南大师生精神传统的真实反映。像一切成功的叙事艺术一样,《蒋公的面子》中的情节比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更具有“真实性”。
 众所周知,南京大学一系列的前身:两江师范、南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等在文化上比较保守,当北京大学喊出“打倒孔家店”的时候,南高师的校歌却在高唱“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诞生出反对新文化运动,以西方新古典主义为宗旨的“学衡派”北大新文学运动打倒的“桐城谬种”姚永朴和“选学妖孽”黄季刚皆曾南下到这所大学任过教。中央大学处于民国的首都,蒋公又做过校长,这所大学应该比其他大学得到更多的政治眷顾,但是这出戏里的角色们却为了是否给政治领袖一个面子而感到纠结不堪,他们似乎没有辩出一个鲜明的原则,但这种纠结却展开了丰富的意义世界,让人们得到更多的反观与启示。在我看来,他们的纠结可能并不关乎他们的文化主张,因为新文化动的主将胡适之先生也是可以应废帝之召,入宫鞠躬叫“皇上”的。既无关乎此,则关乎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永恒主题,即如何处理“道”与“势”的紧张关系,如何保持“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次上演这出戏码的人是孟子。一天,齐王派人对他说:“我很想来见你,但偶感风寒,不知您能否来见我?”孟子说:“对不起,我也有病,不能前往。”第二天,孟子外出吊丧,齐王却派人带着医生来看望孟子。孟子的学生一边谎称孟子已去朝见大王,一边派人通知老师赶快上朝。孟子无奈,只得躲到朋友家里。朋友对他说:“按照礼法,君主召唤,不等马车准备好就要走,你是否有些过分?”孟子说:“天下公认的尊贵之物有三种,朝廷上以爵位为尊,在乡里以年长为尊,而在君子以道德为尊。齐王怎能凭借他的爵位凌驾于我的年长与道德之上呢?”其实孟子并不是刻意不给齐王面子,而是因为齐王并不具备君主的品德,只能算是权贵而已,所以不能按照礼法响应他的召唤,这也是剧中时任道与卞从周辩论蒋公时涉及的问题。在中国的传统看来,响应权贵的召唤是丧失气节和原则的表现,因此如何应对权贵之召就成了一门“学问”。古代的“士”也好,现代的知识分子也好,皆不必故意反抗政治,哗众取宠,而是应该通过认真的纠结,辩论出真理、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为自己的行动找到根据,决不能将原则出卖给权贵与利益。所以,孟子又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不幸的是中国的历史,让这个主题日久弥新,永远具备当代性与时代感,这才产生了南大的故事与南大的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还能借助戏剧这种极具公共性与娱乐性的艺术形式,从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国外,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共鸣。
 话剧是散文剧,没有韵文剧那样夸张华丽的抒情形式,因此,思想和语言构成了她的灵魂与魅力。温方伊的艺术才华在于娴熟地将知识分子的语言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话语融为一体,在喜剧的欢笑与讽谏中,将历史带人了现实。作为一个阅世不深的戏剧艺术学徒能对历史及其精神有如此的心领神会,这不仅要归之于她所接受的教育,还要归之于她的思想潜质,她的理解力与批判力。而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传递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即“见而知之者’’常常不如“闻而知之者”,或如佛家所说“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所以,生于周文王五百年后的孔子,在围困于匡邑时,敢于自信地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学、艺术、人文精神仍在遭受物质主义、功利主义、非道德、社会意识等一系列的围困,因此,我们希望温方伊能够具此自信,增长才干,不管以后有多大的成就,都不要忘记自己承担的“斯文在兹”的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