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356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704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653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704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1316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130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1469
 
 
 | 
         
          | 編輯推薦: |   
          | 限制有前科公民权利,让犯过罪、受过罚的人再次承受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范的和非规范的否定性评价以及权利的限制和义务的增加,是蔓延在人类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针对有前科公民构建的一整套权利限制的制度和机制。其中,由于基本权利关涉公民的人格尊严、人身财产和生存发展,在整个公民权利体系中居于为核心和重要的地位,因而对有前科公民来说,限制基本权利的“痛感”尤为强烈。实践中出现的限制有前科公民就业权、社会保障权、荣誉权、隐私权等热点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产生了诸多的争议与分歧。拨开层层纷扰,当问题回归到基本权利限制这一传统话题时,吁求我们切入宪法学的视角做进一步的理性思考:为什么要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限制哪些基本权利?限制多长时间?怎样限制才是正当与合法的?因而,有必要从热点案例出发,沿循从现象-问题-本质-规制的认识路径来研究探讨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设置与控制问题,从理论架构和制度完善的现实层面来确立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边界。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稿探讨的核心是有前科公民的权利限制问题。限制有前科公民权利,即是让犯过罪、受过罚的人再次承受否定性评价以及权利的限制和义务的增加。由于基本权利有关公民的人格尊严、人身财产和生存发展,在整个公民权利体系中居于为核心和重要的地位,对有前科公民来说,限制基本权利的“痛感”尤为强烈。实践中出现的限制有前科公民就业权、社会保障权、荣誉权、隐私权等热点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 關於作者: |   
          | 邵玉婷,1981年生,江苏盐城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在《东方法学》《民间法》《犯罪与改造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为上海市司法局法治调研处副处长。主要研究领域:宪法学、行政法学、立法学。 |  
         
          | 目錄: |   
          | 第一章有前科公民被限制的基本权利 / 12 第一节前科及其法律效应 / 13
 一、 前科概念的界定与限定 / 13
 二、 前科的法律效应 / 16
 第二节公民基本权利的构造与分类 / 17
 一、 基本权利的辨析:公民权利、 基本权利与
 人权的交织与剥离 / 17
 二、 基本权利的构造路径:规则与原则 / 19
 三、 基本权利的分类:置于公民—国家语境下 / 25
 第三节有前科公民被限制的基本权利 / 29
 一、 对有前科公民自由权利的限制 / 29
 二、 对有前科公民政治权利的限制 / 33
 三、 对有前科公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限制 / 34
 四、 对有前科公民多项基本权利的综合限制 / 38
 五、 对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延展:
 前科株连限制 / 38
 
 第二章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制度及问题分析 / 42
 第一节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实证分析 / 42
 一、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42
 二、 出狱后的生存状况 / 46
 三、 出狱后的权利保障状况 / 51
 四、 犯罪前科对个人生存和权益保障的影响 / 54
 五、 调查折射出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现实状况 / 57
 第二节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规范分析 / 60
 一、 立法的恣意导致权利限制失之过宽 / 60
 二、 行政权力运用的随意导致权利限制失之于乱 / 69
 第三节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定性分析 / 73
 一、 以“刑罚”为中心的刑法学认识路径 / 73
 二、 刑法学认识路径的反思 / 75
 三、 以“权力”为中心的认识路径 / 79
 第四节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比较分析 / 85
 一、 刑事立法对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规则确立 / 85
 二、 专门法案中对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规范 / 90
 三、 通过判例拿捏“限权”与“保权”的尺度 / 100
 第五节聚焦与归因: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边界内涵 / 103
 一、 问题的聚焦:边界不清导致权力越界 / 103
 二、 基本权利的相对性与限制的必要性 / 103
 三、 基本权利限制的有限性及限制“边界” / 105
 四、 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边界的基本内涵 / 108
 
 第三章边界的一端
 ——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合理性基础 / 110
 第一节功能合理性:基于人身危险性的犯罪预防 / 110
 一、 有前科公民的人身危险性是权利限制的逻辑起点 / 110
 二、 预防犯罪的公共需求构成权利限制的公益基础 / 113
 三、 犯罪预测的不精准拓宽了权利限制的范围和程度 / 115
 第二节效益合理性:增加犯罪成本的威慑设置 / 119
 一、 犯罪的成本—收益分析 / 119
 二、 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提高了犯罪的社会回归成本 / 120
 三、 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增加了犯罪人资源配置成本 / 123
 第三节价值合理性:源于民众情感的现实表达 / 126
 一、 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是集体不安全感的体现 / 126
 二、 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是对人类报复本能的补偿 / 129
 
 第四章边界的另一端
 ——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合宪性控制 / 137
 第一节平等保护:对基本权利限制底线的合宪性控制 / 137
 一、 平等在宪法上的内涵 / 138
 二、 平等保护对公权力的拘束 / 141
 三、 平等保护对于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限制 / 146
 第二节比例原则:对基本权利限制目的手段的合宪性控制 / 149
 一、 比例原则对公权力的规制 / 150
 二、 比例原则的价值在于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 152
 三、 对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比例原则审查 / 154
 第三节信赖保护:对基本权利限制中权力运作效力的合宪性控制 / 161
 一、 信赖保护原则内涵 / 161
 二、 作为信赖保护基础的刑罚秩序安定 / 165
 三、 信赖保护对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规制 / 167
 第四节法律保留:对基本权利限制形式的合宪性控制 / 170
 一、 法律保留原则的宪法轮廓 / 171
 二、 法律保留的事项标准:如何进入法律保留视野 / 173
 三、 法律保留原则对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限制合宪性控制 / 176
 第五节权利限制的边界:为权力套上枷锁 / 178
 一、 第一道边界:“形式”边界 / 178
 二、 第二道边界:“目的功能”叠加边界 / 179
 三、 第三道边界:“目的手段”叠加边界 / 179
 四、 第四道边界:“目的结果”叠加边界 / 180
 
 第五章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边界的现实划定 / 181
 第一节基本权利限制之限制规则创制 / 181
 一、 宪法层面基本权利限制之限制规则“发掘” / 181
 二、 法律层面公民基本权利限制之限制规则的完善 / 183
 第二节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限制时间维度的合宪性控制 / 183
 一、 前科消灭的法律效果 / 184
 二、 我国前科消灭制度立法的完善 / 186
 第三节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部门立法完善 / 188
 一、 刑法中完善刑罚资格刑体系 / 188
 二、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 189
 三、 完善刑释人员权益保护立法 / 190
 第四节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合宪性评判操作标准 / 191
 一、 考量犯罪、 刑罚与权利限制的关系 / 191
 二、 考量行业准入要求与权利限制的关系 / 194
 三、 根据立法权限的范围设定宽严有别的阶梯化限制 / 194
 四、 考量罪名存废与权利限制必要性 / 194
 
 结语:抹得掉的过去,看得见的未来 / 196
 
 参考文献 / 198
 
 后记 / 214导论限制有前科公民基本权利的边界研究导论
 |  
         
          | 內容試閱: |   
          | 我们组织“华政博士精品文库”丛书,每年遴选若干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以期助推博士生学术发展,鼓励博士生精心治学。我们希望“华政博士精品文库”能够像一川清流,如一缕烛光,展现新时期学术青年的深思与创造,为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事业注入自己的理想与力量!可以这样说,文库的每一本著作都满含着博士们的追求、志向与期望。这种志气和期望,体现着青年学子对我们国家法治建设的期许和信心,是博士们品德修养和科研底蕴的展现。他们将这种底蕴和情怀幻化为一种博大的向往,包含着对法治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并将其内化为一种既定的生活方式。正如彼得·德恩里科所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博大的襟怀:通过法治来构建并维系一个和谐社会,通过彼此努力和共同参与来解决社会冲突。这不仅是我们的襟怀,也是我们寻求的生活方式。”——摘自《2014年·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精品文库》总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