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1316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130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1469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500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301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327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500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1530
 
 
 | 
         
          | 內容簡介: |   
          | 《回归》是一部讲述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浙南农村发展变迁的小说。以男主人公为代表的党的基层干部,目光长远,积极推动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以女主人公为代表的新型农民,身在他乡,心系土地,终回归乡村,投身家乡建设。本书的立意积极,主题向上,社会现实意义。小说具有独特的浙南乡村特色,同时也是中国农村变革的一个缩影。 |  
         
          | 關於作者: |   
          | 毛山子 1989年发表第一篇散文《母亲的病》,1991年报告文学《今夜啃烧鸡》获“金盾”征文浙江省唯一一等奖,2010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生死日记本》。 |  
         
          | 內容試閱: |   
          | >第一章 一九八九年,刚刚大学毕业还是毛头小伙子的万忠,第一次来毛家村正
 是三伏天。他是由镇党委杨永副书记带来的。
 改革开放十年,毛家村进入了历史上最繁华、最热闹的时期。人丁最
 多,屋宇也最紧张。第一个有能力建新房的是村会计兼村妇委会主任林月仙
 的公爹。
 包产到户后,农民们总是带着兴奋的心情,荷锄挑粪,早出晚归,低头
 忙于自己几亩几分地里的农活。立秋前后,毛家村层层梯田里的稻禾苗绿油
 油的,远远望去,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犹如被一支翠笔平行画线般粗粗画
 过。有两句农谚,小暑小变,大暑大变。出暑出暑处处要水。毛山源一带的
 方言“暑”和“水”发音是一样的。禾苗向大地、向阳光、向雨水不断地吮吸着养
 分。村里不时传来大狗小犬在路巷争吵汪汪的吠叫声、家鸡被人追赶着飞檐
 走壁的紧张的鸣叫声、小孩子们愿望没有被满足的啼哭声。毛家村海拔高,
 种的都是单季晚稻。立秋后的禾苗秆变得粗硬,稻谷穗子渐渐丰满起来。十
 八姑娘无丑女,立秋稻禾无空肚;九月重九晴,晩稻香淋淋。上梯田与下梯
 田之间,杂草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秋日的阳光充沛地洒进茁壮的秧秆子的缝
 隙中。真是令人期待的稻谷大丰收。
 《毛家村志》第二篇“大事记”记载:一九八九年夏至一九九二年春,
 宣慈镇干部万忠驻队毛家村。食宿安排毛XX家。
 驻村干部万忠给毛家村村民的印象:个子高高的,稳重敦厚,膀子粗
 大,很有力量。村民们私下里都说万忠是个当官的料。
 万忠驻村并不一帆风顺,除了工作上的事被传了闲话,还有人说他和林
 月仙俩有关系。林月仙生了一个儿子,孩子与父亲的相貌大相径庭。山里人
 没有事情做,喜欢嚼舌头。加之林月仙的婆婆兴奋过度,藏不住话,无意之
 中透露出来孩子是万忠的。
 婆的话传开后,差点儿让万忠丧失了前途,后来组织经过调查核实,排
 除了误会,万忠才落得清白。
 经过是这样的,宗祠修族谱,族谱里人家都记载着某某女嫁某某男生孙
 子某某,唯有林月仙的婆没有这样的记载,因为林月仙头胎生了个女儿。婆
 很受刺激,明里暗里撺掇林月仙再生一个儿子,跟万忠生一个,和他一样高
 大、结实、有力,以保证将来修葺族谱时能记载着自己生的儿子毛应挺再生
 孙子某某字样。后来,林月仙果真再次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很不错的男孩,不
 明就里的婆一直以为是自己撺掇的功劳。一个下午,酒后的婆鬼使神差地和
 自己老闺蜜说“那都是我出主意,媳妇才答应的”。
 婆婆误解的这件事,发生在毛家村村主任选举成功后的第二天夜晚。准
 确地讲,应该是万忠驻队毛家村已经两年多,一九九一年末伏夏秋更替稻谷
 灌浆的时候。那是一个夏伏天的夜晚,林月仙的女儿出生也已经快一周岁半
 了。这件事,除了天知地知,万忠知,林月仙知,还有一个人也知道,林月
 仙的婆婆。
 婆婆之所以撺掇儿媳妇有她的苦衷。林月仙有一个女儿,也就是说婆婆
 有一个孙女了,但婆婆还想一个孙子,又不希望这个孙子像爷爷或者爸爸那
 样。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家里两个男人的“不争气”让女人难受,可
 又说不出口。自己已经老了,没有其他念头,只要和老头子身体健健康康,
 不给儿子儿媳妇添麻烦就可以了。儿媳妇林月仙还非常年轻,明眼人一看她
 的架势就明白她不是一般的女人,还有文化。一般的男人不敢接近她,她也
 瞧不上。这个万干部太好了,和媳妇一起读过书,儿媳妇做产,他送了那么
 多鸡蛋红糖。要是月仙生个孙子和他一样的个头、一样的身架多好呢。婆婆
 不知道的是,儿媳妇和万干部在一块读书的时候,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学习
 委员,因为班里的事两人联系密切,有过纯粹的、美好的回忆;不是因为老
 父亲意外致残而被迫辍学,林月仙说不定也和万干部一样吃公家饭或者两个
 人会结合在一起了。
 老人古言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后来,万忠驻队毛家村不久,从林月仙的口里以及村民的片言只语中,
 慢慢知道了林月仙家的一些零碎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