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658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347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449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347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305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755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403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316
 
 
 | 
         
          | 編輯推薦: |   
          | 此书收录著名国际数学教育学者郑毓信教授关于“数学教育哲学”学科的代表性文章30篇,系统展现中国“数学教育哲学”学科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而丰富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增强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理论自信,提升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话语权。1、系统展现中国“数学教育哲学”学科的起源、发展历程,揭示中国数学教育的成功密码。2、作者是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3、入选2021年上海市重点图书。 |  
         
          | 內容簡介: |   
          | 此书收录著名国际数学教育学者郑毓信教授关于“数学教育哲学”学科的代表性文章30篇,系统展现中国“数学教育哲学”学科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而丰富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增强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理论自信,提升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1、系统展现中国“数学教育哲学”学科的起源、发展历程,揭示中国数学教育的成功密码。
 2、作者是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
 3、入选2021年上海市重点图书。
 |  
         
          | 關於作者: |   
          | 郑毓信(1944—),男,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数学哲学、科学哲学、数学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专门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数学方法论》《数学文化学》《科学哲学十讲》《数学教育哲学》》等专著30多部,学术成果获省部级奖项7次。中国“数学教育哲学”学科带头人。 |  
         
          | 目錄: |   
          | 总序 前言
 章 从数学哲学到数学教育哲学
 1.1 “数学哲学中的革命”(1999)
 1.2 “数学教育哲学概论”(1996)
 1.3 “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1998)
 1.4 “建构主义之慎思”(2004)
 1.5 “开放的数学教育哲学研究”(2015)
 第二章 数学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
 2.1 “《数学方法论》二版序言”(1991)
 2.2 “‘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1993)
 2.3 “对于波利亚的超越”(1994)
 2.4 “关于‘问题解决’的再思考”(1996)
 2.5 “‘数学与思维’之深思”(2015)
 第三章 国际视野下的数学教育
 3.1 “数学教育的国际进展及其启示”(2003)
 3.2 “民俗数学与数学教育”(1999)
 3.3 “教室文化:数学教育的微观文化研究”(2000)
 3.4 “数学的文化价值何在、何为”(2007)
 3.5 “数学教育研究的‘社会转向’”(2004)
 3.6 “学习共同体与课堂中的权力关系”(2006)
 3.7 “多元表征理论与概念教学”(2011)
 第四章 中国数学教育教学传统的界定与建设
 4.1 “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2002)
 4.2 “我们应当如何发展自己的传统与教学经验——聚焦数学教育”(2011)
 4.3 “中国数学教育的‘问题特色’”(2018)
 第五章 课程改革的理论审视
 5.1 “千年之交的美国数学教育”(1999)
 5.2 “改革热潮中的冷思考”(2002)
 5.3 “关于课程改革的若干深层次思考”(2006)
 5.4 “展望‘后课标时代’”(2009)
 5.5 “《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另类解读’”(2013)
 5.6 “由‘先学后教’到‘翻转课堂’——数学教育的视角”(2014)
 5.7 “数学教育改革15诫”(2014)
 第六章 走向“深度教学”
 6.1 “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2016)
 6.2 “‘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2019)
 6.3 “‘变化的思想’与‘长时间的思考’”(2019)
 6.4 “中国数学教育如何创造未来”(2019)
 第七章 聚焦教师专业成长
 7.1 “数学教师的专业化”(1999)
 7.2 “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2010)
 7.3 “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内涵与发展途径”(2011)
 7.4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中国道路’:现实与展望”(2018)
 7.5 “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6个关键词”(2015)
 [附录一] 数学·哲学·教育——我的“跨界”教育人生
 [附录二] 著作目录
 [附录三] 论文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