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首发经济:重塑商业生态与消费未来
》
售價:NT$
301.0

《
中国国家地理 美丽的地球·生命交响(全6册)
》
售價:NT$
2897.0

《
前世今生:穿越时空的灵魂伴侣
》
售價:NT$
301.0

《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 )
》
售價:NT$
296.0

《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售價:NT$
449.0

《
货币与政府
》
售價:NT$
602.0

《
昨日今朝(网络原名:今朝欢愉)
》
售價:NT$
254.0

《
靖难之役:明朝初年的改革、削藩、政争与叛乱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在整个地球上,城市发展正在三角洲和沿海地区进行。荷兰的经验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其他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榜样?自11世纪开始,莱茵河下游和马斯河下游荒芜的沼泽三角洲逐渐发展成为欧洲城市化程度的地区之一。堤岸、水坝、运河和水泵保护和团结了荷兰人。在荷兰,水利工程、城市设计与国家建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检查了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和传承的,又如何正在改变。重大的水利工程和城市规划项目在20世纪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项目永久改变了荷兰的面貌。然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会如何?荷兰政府已经不再独自制定国家空间规划。此外,气候变化以及荷兰西部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资本集中度,也使得对防洪系统和城市规划方法的彻底改革不可避免。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荷兰方法的成败得失可以为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提供有益借鉴。
|
關於作者: |
汉·迈耶(Han Meyer)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城市学教授,主要研究三角洲景观中的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以及三角洲中景观条件、城市设计、土木工程和社会环境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在该领域独著和合著多部出版物。
|
目錄:
|
第一章 三角洲的围垦
一个由水和陆组成的动态景观
大规模的土地围垦:三角洲的开拓者
大转型:霍兰德天翻地覆的转变
西南三角洲:淤积与侵蚀
科学与工程
第二章 动态三角洲的城市建设
城市、省和共和国
霍兰德和泽兰
三角洲装配式城市设计
淤积城镇和侵蚀城镇
水,源源不断
水作为中霍兰德的防御系统
科学与工程
城市建设、社会和市民
城市和省
动态自然和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发展
第三章 三角洲管控之中的国土建设
一个新的水上之国:以荷兰为范例
荷兰三角洲水域的困境
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绘制三角洲景观的动态
国家土木工程师团
改善河流
大冒险:新沃特伟赫河和北海运河
鹿特丹的扩张和泽兰的收缩
第四章 建在安全三角洲的繁荣、平等国度
缩短的海岸线和拓展的新土地
工业社会与规划的出现
规划的国家建设
国家空间规划
Ⅰ 须德海工程:第一个“综合规划”的实验
新的科学动力
在新圩田中的城镇和景观:城市和农业的雄心
Ⅱ 三角洲计划:从地方利益到国家利益
水利前奏:三角洲法案和三角洲工程
民族的艺术: 《疏浚、排水及围垦》
规划前奏:鹿特丹港口发展之战
三角洲工程:国家的利益
三角洲计划:具有科学依据的全面计划
国家规划与地方影响
东斯海尔德河大坝:荣耀之冠和转折点
作为一项现代工程,封闭三角洲
第五章 自适应三角洲的都市化
Ⅰ 变化的环境
现代项目中的断裂
对自然、景观和环境的逐渐重视
气候变化
全球化与“下一代经济”
去中央化和私有化:“工程师”垄断的终结
Ⅱ 一项不断变化的任务:都市化以及还地于三角洲景观
大都市化
还空间于三角洲景观
Ⅲ 不断变化的方法:分层、预防及适应
城市三角洲景观的复杂分层
一个应用于三角洲景观的分层方法:还地于河
预防原则:与不确定性共舞
新的三角洲计划:自适应
迈向自适应的三角洲景观(上):海岸景观
迈向自适应的三角洲景观(下):莱茵河和马斯河三角洲
设计挑战:自适应的大都市三角洲景观
新的“自组织能力”
第六章 三角洲的新状态
长期问题
设计和工程的角色
三角洲新状态的国际意义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
內容試閱:
|
荐序:三角洲的史诗
这是一部关于荷兰三角洲水利建设、城市发展、国家塑造的史诗级作品。作者是荷兰权威的三角洲城市学专家、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汉·迈耶教授。
经由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欧盟第七框架居里国际学者交流项目“亚洲城市知识网络” (Urban Knowledge Asian Network)负责人保罗·拉贝(Paul Rabe)博士介绍,我结识了汉·迈耶教授。当时,长三角一体化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建立起长三角发展的国际坐标系。
迈耶教授应我邀请先后两度到访上海,详细介绍了荷兰在三角洲区域发展和兰斯塔德城市群规划方面的经验;全力斡旋推动了他的近著《荷兰三角洲》中文版权的授权,并介绍了瓦赫宁根大学景观及空间规划组讲师兼博士后邰玉婷博士承担中文翻译。邰玉婷师从迈耶教授,攻读城市设计专业博士,她本人就是三角洲城市空间规划及设计领域专家。因此,这是一位学术权威撰写的、由专业人士翻译的佳作。
一、 如何“看”这本书
这个“看”字有二重涵义。第一重涵义是指是这部书适合什么样的人士阅读,第二重涵义是指需要基于什么样的知识架构来进行有效阅读。
正如本序言起始所说,这是一部关于荷兰三角洲的史诗。迈耶教授的讨论视野横贯自然科学(河口地貌变迁)、工程科学(水利工程迭代)、社会科学(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人文学科(人—水互动中的地域意识和国家塑造)。这至少构成了对本人知识储备的不小挑战。但是,三角洲地域的真实发展不就是如此复杂吗?正是因为本书对三角洲发展荷兰经验的全方位剖析,我认为,无论是理工类人士还是人文社科学者,只要是关注三角洲地域发展的,都可以从中获得自己专业的智识以及对其他学科关联主题的了解。
二、 如何“用”这部书
这是一部可以“用”的书。“用”的概念实际就是从镜鉴荷兰三角洲的实践中得出适合本地三角洲地域发展的实施性启示。从自然发育到城市化发展,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荷兰三角洲从一定意义上经历了三角洲地域会发生的各种情况。其面对各种挑战的方法运用以及实操应对,构成了宝贵的“荷兰经验”。这些经验在新奥尔良灾后重建等重要的三角洲地域规划、改造中已经得到了有价值的运用。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大都市圈9城市协同规划的研究环节,也引入了荷兰将国土空间复杂分层为基础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系统动力学方法。我相信,借由本书所展开的“与水抗争”到“与水共筑”的荷兰画卷,一定会有更多“实招”可以在中国实践中得到运用。
三、 几个关键概念的补充说明
由于这是一部关于荷兰三角洲的全景式著作,读者需要多掌握一点关于荷兰的地理概念。以下是本书中反复出现的几个关键地域名词的补充说明。(1) “荷兰三角洲”是莱茵河、马斯河及斯海尔德河入海口所在的三角洲区域。由于莱茵河下游入海的支流繁多且历史上主入海口持续摆动,习惯上并没有莱茵河三角洲的称谓。荷兰三角洲主要由南部滨海的“霍兰德”(Holland)和北部滨海的“泽兰”(Zeeland)构成。(2) 对Holland一词译者采用“霍兰德”的译法是便于同作为国名的“荷兰”(The Netherlands)在中文译名上区别开。全书中提及“霍兰德”时,基本上是指当今荷兰王国行政区划上的南荷兰省和北荷兰省,这也是兰斯塔德城市群的主体所在。(3) “泽兰”作为北部沿海地域在本书中还常常用“三角洲”来指代。因为这个地域在当代自然地理形态上仍是密布入海水道的典型三角洲。而“霍兰德”的地形经过水道淤塞、大量水利工程和城市化已然面目全非。(4) “须德海”是本书频繁出现的另一个词,是指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相隔的北海在荷兰沿岸一侧的海湾,靠近霍兰德地区。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荷兰实施了著名的“须德海工程”,在海湾口筑坝将之封闭,须德海逐渐成为霍兰德地区的内湖,后又经历了大规模的填湖造陆。
祝阅读愉快!
屠启宇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 副主任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2021年4月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