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500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403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296
 
  《 
			北境之王:“白刃”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
 售價:HK$ 
			551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1760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347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352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407
 
 
 | 
         
          | 編輯推薦: |   
          | ★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立意新颖,结构多变,语言到位,在文学手法上具实验性,思想探寻上具先锋性,整体艺术水平非常高,颇具艺术价值。 ★《山歌天上来》《怒目金刚》《末日》《北门口寓言》等屡获文学大奖并改编成电影的精彩小说尽皆收录,一览韩少功中短篇小说创作全貌。
 ★“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所收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知名作家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他不同创作时期的乡土题材代表作品,如《山歌天上来》《赶马的老三》《末日》《风吹唢呐声》《北门口预言》《怒目金刚》等,这些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小说界》等重要杂志期刊,屡获文学大奖,并被译成英、法、韩等文字出版发行,部分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反响强烈。韩少功一方面坚实地立足中国传统,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使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方法,鲜活的 人物、奇幻的情节、对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其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韩少功是国内“寻根文学”的领军人物,始终保持先锋个性,回应时代的精神逼问。这些在这部小说集里都有所体现。 |  
         
          | 關於作者: |   
          | 韩少功,作家,湖南长沙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84年调入中国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历任《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文联主席,海南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全委会委员。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杰出作家奖”等。著有《马桥词典》《日夜书》等。 |  
         
          | 目錄: |   
          | 山歌天上来 / 001 赶马的老三 / 063
 风吹唢呐声 / 102
 怒目金刚 / 126
 末 日 / 142
 余 烬 / 157
 土 地 / 170
 西江月 / 181
 北门口预言 / 192
 白麂子 / 203
 生离死别 / 214
 月下桨声 / 222
 空院残月 / 227
 |  
         
          | 內容試閱: |   
          | 山歌天上来 
 一
 当年的老寅背有点驼,在椅子里坐久了,背上揉挤出层层皱布,吊幕一样向上拉扯,前长后短的礼服十分古怪。
 当年的老寅在汽车站打了个哈欠,看天色已晚,扛着四张竹椅四处找人问路,一路埋怨天气也埋怨县城,最后才找到了县文化馆。
 老寅这个人不太好描述,比如他的脑袋小,不好说一个脑袋,更像是一“粒”脑袋;眉毛粗,不好说两条眉毛,更像是两“把”眉毛;耳朵倒很大,说两“扇”或者两“页”,可能就合适了。文化馆的老柳肯定是不习惯这人脑袋的粒状,挥挥手,说,出去出去,这里没有人买椅子。以为是菜市场呵?
 对方连忙抠出一纸通知给老柳,止住了对方的轰赶。
 “你就是毛三寅?”
 “唔呵……”
 “你就是边山峒的那个毛三寅?”
 “唔呵……”
 “慢点,你们那里没有另外一个毛三寅吧?”
 “有吗?”
 “我问你。”
 “村里的伙计把我家老大叫宽老倌,把我家老二叫宜老倌,把我就叫成寅老倌。我不喜欢这个名字,没有办法呵。”
 小脑袋一脸的无辜。
 老柳查了一下对方翻找出来的会议通知,白纸黑字,手续齐全,不好再说什么,带着他去客房完事。客房门有点窄。来人背着四张竹椅别别扭扭,一个椅脚横扫过来刚好刮在老柳的嘴上。“你带这么多椅子做什么?”椅子那边有尖叫。
 粒状脑袋还卡在别扭的姿态中,“对不起。这椅子结实,凉快,街上的人就喜欢这种椅子,二舅娘一定要我带几张来。二舅娘说了……”
 柳老师不关心二舅娘,揉着嘴巴走了,气呼呼来到文化馆馆长面前:“那个毛什么是哪个推荐的?是叫他来弹棉花还是叫他来阉猪?什么农民音乐家?我看是只猴子,还没变人吧……”
 馆长是本地人,对老寅倒是有几分了解,说你不要小看他,他可不是一般人士,在北京读过大学,五岁就拉得胡琴,鼻子吹得了唢呐,我家的两个亲戚都晓得他的大名。
 柳老师根本不相信,鼻子里一声冷笑:“他晓得北京是在祁阳还是在麻阳?”这是两个小县的名字,“他晓得大学的门是朝东还是朝西?你看他那样子,长着一个阉鸡脑壳,打嗝放屁都是红薯味。他要是能把七个音符唱圆整,我就倒立着来上班。”
 正说着,外面有一道尖叫,是世界末日才能听到的声音。两人出门一看,见馆里的女出纳员一脸惨白,颤抖的手指向厕所:“女厕所里有有有一个……”
 有个男的吧?是个乡巴佬吧?柳老师冲入女厕所,果然发现是小脑袋在那里用下巴夹住衣角,慢慢吞吞地系裤绳。
 “喂喂喂,你怎么跑到女厕所来了?耍流氓呵?”
 “对不起,我眼睛不好,怕是看错了。”
 “你眼睛不好,嘴也哑了?不能问一声或者咳一下?”
 小脑袋走出门来,往墙上嗅了嗅,“大事不好,问题严重。”
 公共厕所门上的字是墨汁写的,经过日晒雨淋,已经有些模糊。柳老师不想在这一点上纠缠:“人家小娄有心脏病的,来个当场晕倒,你麻烦就大啦知道吗?”
 小脑袋歉意地笑,越过柳老师,对躲在他身后的女子折下腰:“大妹子,你什么也没有看见。我证明。你不要怕……”
 “你不要上来!”女子大叫。
 “好好,我不上来。”
 “你怎么这样无聊?”
 小脑袋怯怯退了一步。“我是说,你没看见什么,不打紧的……”
 “你放什么屁?我想看见吗?我要看见什么?我当然什么也没有看见。我就是什么也没有看见。我人正不怕影子斜根本不要你来说,根本不要你来证明……”女人越说越乱,被小脑袋的安抚再一次搞得气急败坏。
 小脑袋冲着柳老师和文化馆馆长睁大眼睛:“我给她赔不是,她火气还这样大?这位妇女同志今天跌了一跤吧?”
 这话的意思是:她是不是一跤摔坏了脑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