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NT$
653.0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NT$
403.0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NT$
321.0

《
大国产业—中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时代机遇
》
售價:NT$
403.0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
售價:NT$
704.0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NT$
403.0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NT$
265.0

《
诗词串起中国史:按照朝代顺序用诗词串起一部中国通史。
》
售價:NT$
1224.0
|
內容簡介: |
今天,世界百年大变局让我们目不暇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展开,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世界正向我们走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本书主要收录了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对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的深入观察、理解、研究和思考,主题涉及科技创新、高端产业、城市发展、改革开放、长三角一体化、疫后经济恢复等焦点领域,也包含了对上海乃至中国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对策建议和政策呼吁。
|
關於作者: |
杨宏伟,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曾任职于上海市政府核心部门,是上海市“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起草组核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产业和科技创新,先后承担、省部级规划和课题数十项,在公开刊物、新闻媒体发表论文和采访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多位市领导批示,多次荣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和上海市发展改革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
|
目錄:
|
序言001
章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
从十九届五中全会预见2025: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显著的
三大变化003
轮廓已然清晰,变局加速来临:对国家发改委《2020年新型城镇化
建设重点任务》的解读007
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打造国内大循环的创新强引擎011
依托“五个重要”,把新片区打造为上海“四大功能”核心承载区015
从复工复产到复商复市:如何激发被抑制的消费需求?023
央企加码上海后,下一步如何布局032
“优”无止境勇当标杆:上海优化营商环境3.0版方案解读038
第二章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激发我国创新主体动力活力的若干建议047
全国“双创周”活动:以“鼎新”推动“革故”,助力双创主体破浪前行056
走科技强国之路,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064
“十四五”期间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主要突破口073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实现新突破需要回答好三个大问题078
关于上海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083
上海应下决心打造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体系088
第三章推动高端产业大发展
工博会的前世今生:中国制造业的缩影与年轮097
《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
干货解读104
人工智能四城竞逐,京沪深杭谁主沉浮?110
群雄逐鹿的直播经济:谁主沉浮?118
着力做好“六篇文章”,强化“十四五”上海高端产业引领功能123
上海生物医药高端引领需要把握“四个创新”134
产业互联网主要模式及上海选择139
第四章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魔都变形记”:上海版图重塑如何改变城市命运(1980—2020)147
提高经济密度:上海中心城区的路径在哪里?152
基于上海高端楼宇市场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158
上海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思考163
上海社会治理的变迁与创新(上)171
上海社会治理的变迁与创新(下)176
第五章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十四五”战略抉择,上海如何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强化开放枢纽
门户功能?183
“四十不惑”与“三十而立”:深圳、浦东,引领再造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的
更大奇迹192
浦东“三十而立”:开启新征程,创造新奇迹201
上海如何构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创新体系:旧金山湾区和特拉维夫的经验
借鉴210
以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三类研究机构体制机制创新的经验启示216
外滩大会:上海剑指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223
透视深圳方案传递的改革开放信号233
第六章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长三角城市融入一体化发展应注重“贡献长板”241
破立之间开新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到底要示范什么?247
同心同梦、共建共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周年
“成绩单”253
“全家福”来了:“双循环”格局下长三角四大自贸试验区的新使命259
战疫“五字诀”:看长三角城市如何快速修复经济活力266
“无畏风雨破浪前行”:解读上半年长三角经济发展“成绩单”279
第七章抗疫与建设疫后新世界
疫情当下,中国用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95
海外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冲击300
海外疫情扩散,与病毒输入同样棘手的六大冲击312
疫情中的新消费:如何走得更远?318
疫情背景下对我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十点建议322
民生服务如何疫后新生(一):疫情中上海中小学线上教育的反思与
未来328
民生服务如何疫后新生(二):“互联网 医疗服务”风口中上海如何
找准突破口334
|
內容試閱:
|
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方的世界主导权开始易手。中国这片农业文明发展到极致的土地,逐渐沦为西方工业文明的殖民地;而在此前一百年欧洲爆发工业革命时,这个大变局的按钮就已经被启动了。鸦片战争180年后,时间来到2020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此时的中国已基本完成工业文明的世界同步,也已经完成信息文明的世界同步,并开始在新的文明中重现领导者的姿态;同样,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这个百年大变局就注定要到来。
今天,我们正处在人类走向未来的一个关键历史节点。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百年大变局让我们目不暇接,强烈冲击着我们的固有思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展开,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向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伟大时代实现伟大梦想,需要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亲身参与并为之奋斗,特别是需要一大批现代化的新型智库深入观察、研究和思考这个时代所面对的一切,提出我们国家和每个区域、每个城市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对策建议和政策呼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的产业创新专业智库,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应运而生。这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有专业能力的研究者坚守初心、努力奋斗的平台。中创研究将与世界科技产业潮流同步,以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创新、区域协同创新、城市治理创新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高品质决策咨询服务和研究产品,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智慧和微薄力量。
“上海中创研究”是“中创研究”的微信公众号,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发表了大量高品质、有深度、有洞察力、有操作性建议的原创文章,已经成为上海及长三角政产学研各界领导、专家、学者关注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进行思想汇聚交流的平台,中创研究团队在这个平台上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大家一起观察、思考和融入这个大时代。
本书主要收录了中创研究团队在“上海中创研究”公众号上公开发表的部分原创文章,也包括多篇初发表于澎湃、上观等主流媒体的中创研究员的文章,既有合伙人和资深研究员功力深厚的深度思考,也有年轻研究员崭新视角的事件观察,文章主题涉及改革开放、科技创新、高端产业、城市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疫后经济恢复等焦点领域,其中部分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以多种方式为上海市及长三角部分城市领导提供了参考。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海将着力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时代发展新格局,中创研究全体同仁将坚守社会主义新型智库定位,继续坚持全球视野和穿透历史的眼光,一方面仰望星空,深入研究大变局、新格局中的重大问题;一方面俯身耕耘,为各级政府、社会和企业主体提供规划政策研究服务,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自己的专业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