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704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653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704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1316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130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1469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 1.明史研究先驱吴晗先生凝结数十年心血写就,几易其稿,用翔实的考据、生动的笔触,还原可靠的元末明初时代风云录。 2.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的经典作品,畅销不衰。
 3.亲自批阅点评过的传世佳作。
 |  
         
          | 內容簡介: |   
          | 他是史上没有过的草根皇帝,他是旷古无两的残暴君王 17岁父母双亡,无奈出家当和尚
 25岁投身起义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41岁当皇帝,扫平华夏,开创大明帝国
 读懂朱元璋,就读懂了明朝
 |  
         
          | 關於作者: |   
          |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了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作品。 |  
         
          | 目錄: |   
          | 章 小流氓 壹 小沙弥
 贰 游方僧
 叁 逼上梁山
 第二章 红军大帅
 壹 小亲兵
 贰 小军官
 叁 大元帅、大丞相
 第三章 从吴国公到吴王
 壹 鄱阳湖决战
 贰 取东吴
 叁 南征北伐
 第四章 大皇帝的统治术
 壹 大明帝国和明教
 贰 农民被出卖了!
 叁 新官僚养成所
 肆 皇权的轮子——军队
 伍 皇权的轮子——新官僚机构
 陆 建都和国防
 柒 大一统和分化政策
 第五章 恐怖统治
 壹 大屠杀
 贰 文字狱
 叁 特务网
 肆 皇权的极峰
 ……
 第六章 家庭生活
 附录
 |  
         
          | 內容試閱: |   
          | 原书后记 这本小书初稿写定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从这年七月七日动笔,到九月九日写完。一共才花了六十多天功夫,由胜利出版社印行。而仍未得同意一书两名,胜利本名《明太祖》,另一本名《从僧钵到皇权》。所不同的是,胜利本多一个附录年表,起元天历元年,迄明宣德八年,和本书内容不相适应。其所以然的道理,前年夏,曾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明太祖>和<从僧钵到皇权>》一文,详细说明经过。
 我自己对于这个初稿极不满意,加之一书两名,更感不快,决定回北平后,多读史料,把它作废,重新写过。
 谢谢书店的好意,谢谢胡绳先生的督促,使我有勇气重写这本书。
 从三十六年(1947年)暑假,到三十七年(1948年)暑假,整整花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写作。篇幅从原来的八万字,扩充到十五六万字,差不多增加了一倍。注明材料出处,又增加了五百多条小注。更重要的是有许多看法,竟和初稿完全不同。
 增加小注的用意,是为了告诉读者以出处,因为从初稿刊行以后,曾有许多朋友来信询问史料来源,甚至有人怀疑叙述的真实性。为了免除个别答复的困难,索性注明史料所从出,做到无一事无出处的地步。当然,在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要逐一注明来源,是极其费事的。一年多时间,竟有三分之一用在小注上,往往为一条小注,翻阅几十百本书,浪费一两天时间。
 写作的方法,是对每一问题先搜集材料,编为长编,第二步写成专门论文,第三步综合几十篇专门论文,再融会贯通写成本书。以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二十年来所写关于明初史事几十篇专论的结集。这几十篇专门论文,在战前发表的主要有下列各篇:
 
 一九三二年 胡惟庸党案考 《燕京学报》十五期
 一九三四年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天津大公报史地周刊》十三期
 一九三五年 明成祖生母考 《清华学报》十卷三期
 明代之农民 《天津益世报》史学第十二、十三期
 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 《清华学报》十卷四期
 一九三六年 明初卫所制度之崩溃 南京《中央日报》史学第三期
 元代之社会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一卷三期
 元帝国之崩溃与明之建国 《清华学报》十一卷二期
 十六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 《清华学报》十一卷一期
 一九三七年 明代之军兵 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经济史集刊》五卷二期
 
 七七以后,有:
 
 一九三八年 元明两代之户匠 《云南大学学报》期
 一九三九年 明代之粮长及其他 同上,第二期
 明代汉族之发展 昆明《中央日报》史学第三十三期
 一九四〇年 记明实录 未刊(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太平洋战起原稿沦失)
 一九四一年 明教与大明帝国 《清华学报》十三卷一期
 一九四三年 记大明通行宝钞 《人文科学学报》二卷一期
 历史上君权的限制 《云南日报》星期论文
 明太 胜利出版社
 
 回到北平以后,用全力写本书,中间为了路引的问题,写《传、所过、路引的历史》,载《中国建设》五卷四期;关于明初教育,写《明初的学校》,发表于《清华学报》十四卷二期;和《论皇权》《论绅权》等文,发表于《观察》《时与文》等刊物。
 严格地说,这本书的写作时间,至少应该从一九三二年算起,以十六七年的长时间,所成就的只此戋戋,写完以后想想,实在感觉惭愧、惶恐。
 题名《朱元璋传》,用意有二:其一是为和作废的初稿《明太祖》《从僧钵到皇权》有所分别。个人感情对前两本书实在太坏了,简直在痛恨,对这一本比较以为对得起这个题目,这个时代。其二,旧时代、旧史家对皇帝有太多禁忌,习惯以皇帝庙号作称呼,今天这种禁忌已经不存在,大可不必自找罪受,不如用原来名字称呼,还给他以人的地位。并且,按史法说,朱元璋在做皇帝以前,就称以死后追谥的庙号,岂非不通之至。而且,在洪武三十一年中,据事直书,也不应该以洪武三十一年以后的称号来硬栽他!简单合理,全书概用朱元璋来称呼朱元璋,书名因之就题作《朱元璋传》。
 后,还应感谢《上海文艺》《中国建设》,香港《国讯》,南京《学识》,北平《知识与生活》和《中建》半月刊诸刊物,曾经发表本书一部分的好意。
 期待着读者的指责和纠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