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四海车书总会同  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653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347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301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704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347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449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301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4998
 
 
 | 
         
          | 內容簡介: |   
          | 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主要包括制度设计、制度创新等,在这一过程中,智库主要发挥理论创新、咨政建言等功能,为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理论滋养,为科学制度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执行能力和执行效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智库主要发挥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功能,通过政策和制度解读、阐释、宣讲、评估等,推动政策实施,成为宣传党委政府政策的 “扩音器”、人民群众了解国家政策的 “望远镜”、党委政府观察政策制度实施效果和社情民意的 “显微镜”。 当前,新型智库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能力不足的严峻 挑战,迫切需要加强智库内外部治理,通过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推动智库与相关主体多维良性互动,促进智库功能更好地发挥,强化参与国家治理的内涵基础,提升推动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以中国智库专家之 “智”,完善中国现代化治理体系之 “制”,推动中国国家和社会之 “治”,形成从中国之 “智”、中国之 “制”到中国之 “治”的螺旋上升,在推动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 |  
         
          | 關於作者: |   
          | 刘西忠,江苏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博士,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执行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决策咨询专家,省理论宣讲专家库首批专家,省区域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高级研究员,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智库评价中心特聘研究员,《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智库建设、人才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等。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新华日报》和《中国行政管理》《江苏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群众》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70多篇。10多项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中宣部优秀理论成果、中国智库治理高峰论坛优秀成果和江苏优秀理论成果、江苏发展研究奖等奖项,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10多篇次。 |  
         
          | 目錄: |   
          | 引言:新型智库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重维度 001 上编 新型智库内部治理: 质量提升
 章 新型智库发展的价值取向 003
 节 新型智库的时代内涵 003
 第二节 新型智库的功能定位 010
 第三节 新型智库的质量导向 019
 第二章 新型智库研究的规律特征 026
 节 智库研究的一般特征 026
 第二节 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 039
 第三节 智库研究与政策研究 053
 第四节 智库研究与商业咨询 060
 第三章 新型智库研究的范式变革 064
 节 智库研究的 “五度”标准 064
 第二节 智库研究的主要方法 072
 第三节 智库研究的第四范式 083
 第四章 新型智库产品的加工创造 090
 节 智库产品的主要类型 090
 第二节 智库报告的精准生产 094
 第三节 智库报告的撰写方法 112
 第四节 智库研究的辩证逻辑 143
 第五章 新型智库成果的传播转化 153
 节 智库成果的政策性转化 153
 第二节 智库成果的社会化传播 164
 第三节 智库成果的交互式转换 169
 第六章 新型智库人才的素质能力 177
 节 智库人才的素质结构 177
 第二节 智库人才的评价激励 189
 第三节 智库人才的机制创新 202
 第七章 新型智库机构的管理运行 208
 节 新型智库的治理困境 208
 第二节 新型智库组织形式创新 213
 第三节 新型智库管理方式创新 223
 第四节 现代科研院所管理体制 230
 第八章 新型智库组织的文化塑造 235
 节 智库组织文化的意义功用 235
 第二节 智库组织文化的形塑神聚 240
 第三节 智库组织文化的外溢效应 249
 下编 新型智库外部治理: 健康发展
 第九章 从数量型到内涵式:智库发展的总体态势 257
 节 新型智库发展的成效特征 257
 第二节 新型智库成长的健康体检 263
 第三节 新型智库的外部系统治理 268
 第十章 新型智库体系:智库建设的目标 275
 节 新型智库体系建设的内涵主体 275
 第二节 新型智库联盟和共同体建设 286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推动新型智库体系建设 292
 第十一章 决策咨询制度:智库发展的牵引 299
 节 决策咨询制度的前置驱动 300
 第二节 决策咨询制度的建构路径 305
 第三节 新型智库主体的主动对接 309
 第十二章 社会智库发展:智库增量的空间 313
 节 从民间智库到社会智库 313
 第二节 社会智库发展瓶颈与经验借鉴 318
 第三节 推动社会智库规范健康发展 325
 第十三章 社科联:智库发展的纽带 330
 节 理论视角与现实维度 330
 第二节 各地社科联的实践探索 335
 第三节 纽带作用与平台功能 341
 第四节 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 344
 第十四章 多维良性互动:智库作用的空间 352
 节 一臂之遥:政智互动的境界 352
 第二节 跨界融合:智智互动的新域 359
 第三节 政策市场:智企互动的指向 365
 第四节 双向融合:智媒互动的趋势 376
 第五节 服务群众:智民互动的依归 381
 第十五章 基于柔性边界:新型智库的质效评价 389
 节 新型智库质效评价的主要维度 389
 第二节 新型智库质效的管理方考核 397
 第三节 新型智库质效的第三方评价 409
 第十六章 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型智库的新时代使命 428
 节 哲学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428
 第二节 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433
 第三节 以新型智库多维互动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444
 结语:以善治善用善待为新型智库发展赋能 449
 参考文献 454
 附录:近年来发表的智库研究成果目录 461
 后记 463
 |  
         
          | 內容試閱: |   
          | 智库不是的,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研究,要往专业化方向发展, 智库发展大而全不如小而精。除国家高端智库中的省部级单位和地方社科院成建制智库,要重点往综合性智库的方向发展外,其他领域的智库,特别是高校智库,应当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主要包括智库研究方向的专业化、智库专家的职业化和智库产品的精细化。 ,专业化的数据库。现代社会,谁拥有了信息和大数据,谁就拥有了话语权。特别是在研究和政策界,大数据更是成为研究的金矿。没有坚实的大数据支撑,单靠专家的智慧,形成的智库报告很可能会显得苍白无力。智库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数据,二是有没有智慧,有数据没有智慧成为数据公司,有智慧没有数据有可能成为空壳公司。智库研究需要有长期的积淀,需要形成与自身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知识库、数据库、案例库、方法库,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设政策模拟推演平台,条件成熟者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一批政策观测点、跟踪调 查点或政策实践实验室。从数据使用的方面看,如果学术研究的数据可以用一些陈旧数据、模糊数据或者小型的访谈数据,智库研究则更强调数据的准、新、全和大。在九号院 (农研中心)成立之初,杜润生提出,农研室“是中央的知识库,也可以说是智力机构”, “我们要注意知识积累,建立 ‘知识库’,多储藏点东西。而不要办成简单的 ‘货栈’,今天进货,明天批发。这个机构应该是一个知识的仓库,保存各种材料,随时备用。”
 第二,职业化的专家团队。与技术研究一样,智库研究也需要分析师, 运用现代技术和大数据等现代手段对政策进行专业化的分析;智库研究需 要政策工程师,擅长对公共政策进行技术层面和战略层面的设计,注重政策之间的机理与协同;智库研究更需要政策科学家,能够熟知政策领域, 善于把握政策规律,善于进行政策创新,把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学术研究对学历有着更高的要求不同,智库研究需要一定的学历背景,但更加看重的是阅历和经历,没有见过世面的智库专家,难以面对复杂的决策环境。智库专家是不能仅仅会纸上谈兵,更重要 的是能否谈到关键和要害处。智库不需要书呆子和老学究,智库专家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要有时代范儿。要建立职业化的智库专家团队,对智库人才进行合理的梯次布局,形成富有层次性的人才梯队,加大智库专业人才的培养激励力度,能够把智库生产链条中不同环节的任务都承担起来。 要注重智库专家来源的多元化,实行社科研究机构和智库双聘制度,形成 “学院派”和 “实践派”皆备的智库专家队伍。目前很多智库生产的原料不足(信息渠道不多,缺少专业细致的信息分析),智库生产的过程简化(以直观判断代替调查研究,以调查问卷代替基层调研),智库专家整天浮在上 面,都是一些大家在高谈阔论,输出终端产品,却没有组织精细化生产的智库生产车间,智库产品成为 “夹生饭”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