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296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1173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1219
 
  《 
			成人口腔正畸学 第2版
			》
 售價:HK$ 
			3050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806
 
  《 
			幸福教室的密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行走与思考
			》
 售價:HK$ 
			306
 
  《 
			牙齿磨损 第3版
			》
 售價:HK$ 
			1520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653
 
 
 | 
         
          | 編輯推薦: |   
          | 讨论“回归管理基本功”,先从现实困惑出发。管理有什么困惑呢?一个非常显著的困惑是:管理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管理学很好懂,一讲就懂,只要有中学语文水平, 不但能听懂还能讲,管理学就是这么容易。但是看懂容易、听懂容易,能够把管理做好的企业却很少,或者说大家感觉把管理做好的难度很大,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背后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弄清这个问题,才能真正清晰“回归管理基本功”的意义。
 |  
         
          | 內容簡介: |   
          | 管理之于人,是一种素养。管理之于企业,是一个体系,或者说,企业的管理职能是以体系的方式存在的。建立管理体系涉及两个方面,即道与器。首先是确立目标/任务/责任体系,然后是建立企业的结构,以承载目标/任务/责任体系。 |  
         
          | 關於作者: |   
          | 北京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由我国管理咨询业开拓者、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剑锋教授领衔创办,旗下汇聚了500多位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资深顾问,是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  
         
          | 目錄: |   
          | 专题 按照常理做企业:
 回归管理本源,修炼管理基本功
 管理的真规律只有一套
 ——按照常理做企业………………………………………夏惊鸣 3
 回归管理本源:履行管理的三项基本责任……………郭 伟 16
 管理者的基本功…………………………………………苗兆光 21
 特刊
 从转战陕北的战略决策看的核心领导力 高中华/34
 百年党史中的管理学启发………………………………胡 明 43
 “支部建在连队上”给组织建设的启示………………陈 明 49
 洞见
 有情怀、懂江湖、通人性:成功企业家的特质 彭剑锋 /90
 管理体系的道与器…………………………………………包 政 58
 数字化的三个本质与六大认知……………………………陈春花 67
 为什么要首先解决经理人的激励问题?
 ……………………………………………………………宁向东 78
 视野
 从企业家的忧患意识到组织的危机感 李 平 丁威旭/98
 ——复盘与“蓝军”机制
 精益求精并不是内卷…………………………………薛冬霞 107
 方法
 基于BLM模型的战略规划要点 陶国兴/114
 企业文化管理的十项艺术……………………………杨四伟 123
 向干部要增长——华夏基石“7431”干部管理体系
 …………………………王锐坤 陈 明 雷文龙 何 屹 131
 阅读
 日本企业家的产品观 142
 |  
         
          | 內容試閱: |   
          | 企业与管理是两个概念,指的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企业是企业,管理是管理,这个道理世人皆知。而世人皆不知的是企业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试问,企业的性质、宗旨、使命与愿景等,是企业的事情,还是管理的事情? 再试问,离开了管理,企业是什么呢? 用古老的观点说,企业就是一项事业,事业就是人,是人与人结成的一种关系体系。经济学似乎也是这么认为的,企业没有别的,就是人与人形成的一种关系体系。至少新制度经济学是这么认为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太一样。按照契约理论, 这种关系体系是由契约衔接起来的,或是由一组“关系性契约” 衔接起来的。这种表达方式比较理性,也比较纯粹,纯粹到了不见人的影子。
 管理学的问世,就是为了解决人及其关系的生产性问题。对企业而言,凡不考虑人的生产性,就不必考虑管理体系的建立。经济学早已把资源配置的问题说清楚了,多再导入泰勒的管理,把人变成机器的一个部分,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工序之间物与物的关系就够了。
 如果一个企业想要限度地提高人的生产力,就需要从根本上入手,改变企业的性质,确立企业的宗旨,设定企业的使命,等等,以唤醒每一个人的良知和良心,调动每一个人的天赋、主动性和创造性。唯有这样,企业的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或企业分工基础上的组织体系,才会有内在的生命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