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194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403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449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235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551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857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653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理论部分,共十章,分别为绪论、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酶、食品风味物质、食品色素和着色剂、食品添加剂;另一部分为实验部分,结合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实验需求,共编写了20个实验项目,分别包括食品中水分、还原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维生素C、类黄酮、总酸含量的测定,水分活度、淀粉糊化度、酸价、过氧化值、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果胶、卵磷脂的提取,维生素E在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温度对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豆腐的制作及其质构特性分析,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食品非酶褐变、褐变程度的测定等,影响花青素稳定性的因素。 |  
         
          | 關於作者: |   
          | 康明丽,博士,主讲《食品化学》、《食品感官鉴定》、《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指导《食品化学实验》和《原料生产环境实习》,参编了《食品感官鉴定》、《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导论》、《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实验指导》等。 |  
         
          | 目錄: |   
          | 第1章绪论/ 1 11食品化学的概念1
 111有关的几个概念1
 112食品化学的概念1
 113食品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12食品化学的历史3
 13食品化学的社会作用4
 131食品化学家必须参与社会问题4
 132食品化学家参与社会问题的方式5
 14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5
 第2章水/ 7
 21概述7
 211水的生理功能7
 212水在食品中的作用7
 22水的性质和结构8
 221水的物理性质8
 222水的结构10
 223冰的结构12
 224液态水的结构15
 23食品中水与非水成分的相互作用16
 231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17
 232水与非水成分的相互作用19
 24食品中水含量的表示方法25
 241水分活度25
 242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27
 243水分活度与含水量的关系30
 25水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34
 251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34
 252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38
 253冷冻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42
 26水分活度在食品加工储藏中的应用44
 261水分活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44
 262水分活度在食品储藏加工中的应用44
 263亚临界水提取技术45
 第3章碳水化合物/ 47
 31概述47
 311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来源47
 312碳水化合物的分类47
 32碳水化合物的结构48
 321单糖的结构48
 322低聚糖的结构57
 323多糖的结构58
 33碳水化合物的性质61
 331碳水化合物的物理性质61
 332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质68
 333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性质73
 34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74
 341食品中重要的单糖74
 342食品中重要的低聚糖76
 343食品中重要的多糖82
 344食品中其他重要的碳水化合物95
 第4章脂类/ 100
 41概述100
 42油脂的结构和组成100
 421油脂的分类100
 422油脂的命名101
 423油脂的组成104
 43脂类的物理性质105
 431油脂的气味和色泽105
 432油脂的熔点和沸点106
 433油脂的烟点、闪点、着火点106
 434油脂的同质多晶现象107
 435油脂的塑性108
 436油脂的乳化及乳化剂108
 44脂类的化学性质110
 441油脂的水解110
 442油脂的氧化111
 443油脂在高温下的化学反应118
 444油脂的氢化120
 445油脂的酯交换122
 446辐照时油脂的化学反应126
 447油脂的抗氧化126
 45油脂的精炼131
 451沉降131
 452脱胶131
 453脱酸132
 454脱色132
 455脱臭132
 46脂类的特征值及质量评价133
 461油脂的特征值133
 462油脂的感官分析135
 463油脂的氧化程度135
 464油脂的氧化稳定性137
 47脂类与健康139
 471脂肪酸的生物活性139
 472脂肪替代品140
 第5章蛋白质/ 143
 51概述143
 52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143
 521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143
 522蛋白质的结构145
 53蛋白质的变性148
 531蛋白质变性的定义148
 532蛋白质变性的机理——变性热力学149
 533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150
 54蛋白质的功能性质154
 541水合性质155
 542溶解度156
 543黏度158
 544胶凝性158
 545界面性质160
 546风味结合166
 547面团的形成167
 548组织化168
 55蛋白质的改性169
 551化学改性169
 552酶法改性170
 56加工对蛋白质的影响172
 561热处理172
 562低温处理172
 563脱水处理173
 564氧化剂173
 565机械处理174
 566酶处理175
 567碱处理175
 57常见的食品蛋白质及蛋白质新资源175
 571常见的食品蛋白质175
 572蛋白质新资源181
 第6章维生素和矿物质/ 184
 61概述184
 611维生素概述184
 612矿物质概述185
 62维生素185
 621食品中的脂溶性维生素185
 622食品中的水溶性维生素192
 623维生素类似物206
 624食品中维生素变化/损失的常见原因208
 625维生素保留的优化控制213
 63矿物质214
 631食品中主要的矿物质215
 632食品中矿物质的化学与功能性质218
 633矿物质在食品储藏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223
 第7章酶/ 226
 71概述226
 711酶的化学本质226
 712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227
 713酶的命名与分类227
 714酶的分离纯化和活力测定231
 715酶的催化作用232
 72食品中的重要酶类234
 721水解酶类235
 722氧化还原酶类240
 723其他酶类243
 73食品中的酶促褐变243
 731酶促褐变的机理244
 732酶促褐变的控制246
 74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248
 741酶对食品颜色的影响248
 742酶对食品风味的影响249
 743酶对食品质构的影响250
 744酶对食品营养的影响252
 75酶在食品中的应用253
 751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253
 752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256
 753酶在食品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257
 第8章食品风味物质/ 258
 81概述258
 811食品风味的定义258
 812食品风味的分类259
 813食品中风味物质的特点260
 82食品中的呈味物质261
 821酸味物质261
 822甜味物质262
 823苦味物质265
 824咸味物质267
 825其他呈味物质267
 83食品中的香气物质269
 831果蔬中的香气物质269
 832肉的香气物质270
 833乳及乳制品的香气物质270
 834发酵食品的香气物质271
 835焙烤食品的香气物质272
 836水产品的气味272
 84食品中风味化合物的形成途径273
 841酶催化反应274
 842非酶催化反应280
 85食品加工与风味控制281
 851食品加工中香气的生成与损失281
 852食品加工中香气的控制281
 853食品中香气的稳定283
 854食品香气的增强283
 第9章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292
 91概述292
 911色素及其着色原理292
 912食品色素的分类293
 92食品原料组织中的色素293
 921血红素293
 922叶绿素296
 923类胡萝卜素298
 924多酚类色素300
 925甜菜色素307
 93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307
 931天然食品着色剂308
 932人工合成色素312
 第10章食品添加剂/ 317
 101概述317
 1011食品添加剂的功能317
 101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318
 101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318
 102常用食品添加剂319
 1021酸度调节剂319
 1022膨松剂321
 1023甜味剂(无营养甜味剂、低热量甜味剂)322
 1024防腐剂325
 1025抗氧化剂328
 1026乳化剂331
 1027面粉漂白剂和面包改良剂334
 1028增稠剂和稳定剂335
 1029组织硬化剂336
 10210抗结剂337
 10211脂肪替代品339
 10212缓冲系统和盐类341
 10213咀嚼物质342
 10214气体和气体推进剂343
 第11章实验部分/ 345
 实验1食品中水分活度的测定345
 实验2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350
 实验3还原糖的测定352
 实验4食品中淀粉糊化度的测定356
 实验5食品非酶褐变、褐变程度的测定358
 实验6天然果胶的提取及果酱的制备360
 实验7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362
 实验8油脂酸价的测定364
 实验9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366
 实验10维生素E在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369
 实验11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372
 实验12温度对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375
 实验13果蔬中类黄酮含量的测定379
 实验14蛋白质的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测定381
 实验15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及鉴定383
 实验16豆腐的制作及其质构特性分析385
 实验17果品蔬菜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388
 实验18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390
 实验19影响花青素稳定性的因素392
 实验20食品中总酸含量的测定394
 参考文献/ 397
 |  
         
          | 內容試閱: |   
          |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营养、理化性质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与安全性的影响的科学。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综合近年来食品化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在考虑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专业对食品化学要求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书。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理论部分,共十章,分别为绪论、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酶、食品风味物质、食品色素和着色剂、食品添加剂;另一部分为实验部分,结合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实验需求,共编写了20个实验项目,分别包括食品中水分、还原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维生素C、类黄酮、总酸含量的测定,水分活度、淀粉糊化度、酸价、过氧化值、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果胶、卵磷脂的提取,维生素E在油脂中的抗氧化作用,温度对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豆腐的制作及其质构特性分析,果蔬酶促褐变的控制及护色,食品非酶褐变、褐变程度的测定等,影响花青素稳定性的因素。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来对食品化学教学和研究的成果,并吸收和参考了国内外食品化学的著作和文献编写而成。组织内容时在保证课程知识完整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避免学科重复。本书既系统地介绍了食品化学的基础理论,删除了一般食品化学教材中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重复的内容,又注意到食品工业的实际应用和食品化学的研究成果与前沿技术,在强调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同时,突出其先进性和应用性。本书有多媒体课件并增加了实验部分,可以较好地满足读者对食品化学的相关需要。
 本书由康明丽、白宝清担任主编,卢涵、陈一担任副主编。编写分工是:第1章由康明丽编写;第2章由白宝清编写;第3章由芦熹坤编写;第4章由倪娜编写;第5章由卢涵编写;第6章由解立斌编写;第7章由白宝清编写;第8章由牛春艳编写;第9章由陈一编写;第10章由边丽编写;第11章由康明丽编写。全书由康明丽、闫家荫编排统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兄弟院校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由衷地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