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1898-1925)

書城自編碼: 367155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石晓岩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8722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81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1316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1306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1469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500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301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3270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500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1530

內容簡介:
本书以1898~1925年中国文学翻译为研究对象,从翻译文学角度对文学现代转型展开讨论,探索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基本线索与规律。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语言、文类、文论三方面考察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关系。下编考察翻译文学的“构成物”,引入翻译研究、思想史、社会学等理论视角分析林纾、鲁迅等译者的译介活动。转型不是放弃自我的转向。转型意味着内在危机的自我克服,体现了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对现代文明精髓的把握。
關於作者:
石晓岩,海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海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海口市社科联项目1项。出版著作4部,其中独著1部,合著2部,编著1部。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海南大学教学成果奖1项。 两次获得海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目錄
上编
章文学翻译与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型
节归化与异化:清末民初翻译文学的语言建构
第二节《圣经》汉译与清末民初语言文字变革
第三节《小说月报》翻译文学与文学语言的现代重构
第二章文学翻译与文类现代化——以小说为例
节中西知识体系冲撞中的文类现代化
第二节传统小说概念的流变——“目录学定义”与“小说家定义”
第三节西方小说概念的启迪——作为“文学”的“小说”
第四节清末民初西洋小说范式的输入与现代小说的赋型
第三章文学翻译与现代文学理论空间的开创
节浪漫主义进入中国的文化逻辑
第二节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创造性转化
第三节新浪漫主义的两种指向
下编
第四章林译小说:中西交融文学图景的初呈现
节“解聘”、“谒陵”与“双簧信”——文学革命前后的林纾
第二节古文家、小说家、翻译家——林纾的多重身份
第三节“桐城义法”与“探险之说”——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林译小说
第五章留日时期的鲁迅译著:思想革命与文学自觉
节“庄严世界”里的“文明”幻象——《哀尘》的译介
第二节“科学者”与“文学者”的双重视角——科学小说的译介
第三节“内面精神”与“弱小民族”——《域外小说集》的译介
第四节“文术新宗”“始入华土”——域外文学典范的确立
第五节“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留日时期的语言文字观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前言

在众多以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为对象的研究里,对“五四文学”的定位以及对1917~1919年“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定位始终是众所瞩目的焦点。无论是作为中国现代转型的起点,还是作为古代传统的终结;无论是作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的滥觞,还是作为“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转化的思想之源,五四都留给我们太多的遗产。一百多年来,我们在不断历史化的过程中重返五四、重估五四,一方面不乏打破刻板印象“回到历史现场”还原其丰富性、复杂性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源于我们“以史为鉴”解决当下现实问题的困惑与焦虑。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现代文学史叙述,将五四作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分界线,赋予作为“文学革命”实绩的“五四文学”以现代文学光辉的起点意义。对“五四文学”的这种定位与政治史和思想史上对“五四运动”的经典评价是一致的,强调“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原点意义。这种观点提纲挈领,但对文学转型过于“提纯”的理解简化了现代文学生成现场的各种力量冲突博弈的历史场域,人为地清晰化但也过滤掉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种种纠结缠绕的复杂质素。
出于对上述研究框架的反思,1985年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所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就是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的至今仍在继续的一个文学进程,一个由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终完成的进程,一个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进程,一个在东西方文化的大撞击、大交流中从文学方面(与政治、道德等诸多方面一道)形成现代民族意识(包括审美意识)的进程,一个通过语言的艺术来折射并表现古老的中华民族及其灵魂在新旧嬗替的大时代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进程。”这一概念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提前到1898年,强调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性及连续性,强调在中国文学现代转型过程中五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