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要有光
			》
 售價:HK$ 
			352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214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862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301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306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505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434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286
 
 
 | 
         
          | 編輯推薦: |   
          | 看完这本书,能对历史研究的脉络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对中国历史研究有兴趣,或者想了解中国历史研究的人都推荐看看这本书。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由“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两部分构成。《中国历史研究法》论述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回顾并评价了中国的旧史学;就建立新史学提出主张。《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重点讲述如何做专史。这两部著作是梁启超先生在史学理论方面的代表作。 |  
         
          | 關於作者: |   
          |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著名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堪称“中国知识分子人”。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显著。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李鸿章传》《王安石传》《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等。 |  
         
          | 目錄: |   
          | 目 录 序 / 1
 自 序 / 002
 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 005
 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 012
 第三章 史之改造 / 036
 第四章 说史料 / 046
 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 / 079
 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 / 120
 绪 论 / 152
 总 论
 章 史之目的 / 156
 第二章 史家之四长 / 165
 第三章 五种专史概论 / 183
 分论一 人的专史 / 193
 章 人的专史总说 / 194
 第二章 人的专史的对象 / 200
 第三章 作传的方法 / 210
 第四章 合传及其做法 / 217
 第五章 年谱及其做法 / 226
 第六章 专传的做法 / 253
 第七章 人表及其做法(略) / 286
 分论二 事的专史(略) / 286
 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 / 287
 章 文物专史总说 / 288
 第二章 政治专史及其做法 / 291
 第三章 经济专史及其做法 / 295
 第四章 文化专史及其做法 / 302
 第五章 文物专史做法总说 / 340
 分论四 地方的专史(略) / 349
 分论五 断代的专史(略) / 349
 跋 / 350
 |  
         
          | 內容試閱: |   
          | 中国历史研究法 自 序
 中国历史可读耶?二十四史、两《通鉴》、九通、五纪事本末,
 乃至其他别史、杂史等,都计不下数万卷,幼童习焉,白首而不能殚,
 在昔犹苦之;况于百学待治之今日,学子精力能有几者?中国历史
 可不读耶?然则此数万卷者,以之覆瓿,以之当薪;举凡数千年来
 我祖宗活动之迹足征于文献者,认为一无价值,而永屏诸人类文化
 产物之圈外;非惟吾侪为人子孙者所不忍,抑亦全人类所不许也。
 既不可不读,而又不可读,其必有若而人焉,竭其心力以求善读之,
 然后出其所读者以供人之读。是故新史之作,可谓我学界今日迫
 切之要求也已。
 近今史学之进步有两特征。其一,为客观的资料之整理:畴昔
 不认为史迹者,今则认之;畴昔认为史迹者,今或不认。举从前弃
 置散佚之迹,钩稽而比观之;其夙所因袭者,则重加鉴别,以估定
 其价值。如此则史学立于“真”的基础之上,而推论之功,乃不至
 枉施也。其二,为主观的观念之革新:以史为人类活态之再现,而
 非其僵迹之展览;为全社会之业影,而非一人一家之谱录。如此,
 然后历史与吾侪生活相密接,读之能亲切有味;如此,然后能使读
 者领会团体生活之意义,以助成其为一国民为一世界人之资格也。
 欧美近百数十年之史学界,全向于此两种方向以行。今虽仅见其进,
 未见其止;顾所成就则既斐然矣。
 我国史界浩如烟海之资料,苟无法以整理之耶?则诚如一堆瓦
 砾,只觉其可厌。苟有法以理之耶?则如在矿之金,采之不竭;学
 者任研治其一部分,皆可以名家,而其所贡献于世界者皆可以极大。
 启超不自揆,蓄志此业,逾二十年,所积丛残之稿,亦既盈尺。顾
 不敢自信,迁延不以问诸世。客岁在天津南开大学任课外讲演,乃
 裒理旧业,益以新知,以与同学商榷。一学期终,得《中国历史研
 究法》一卷,凡十万言。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吾治史所持之器,大略在是。吾发心殚三四年之力,用此方法以创
 造一新史。吾之稿本,将悉以各学校之巡回讲演成之。其第二卷为
 《五千年史势鸟瞰》,以今春在北京清华学校讲焉。第三卷以下以
 时代为次,更俟续布也。
 顾兹事体大,原非一手一足之烈所能为力;况学殖浅薄如启超
 者,重以讲堂匆匆开演,讲义随讲随布,曾未获稍加研勘,则其纰
 缪舛误矛盾漏略之多,又岂俟论。区区此稿,本宜坚之,以俟他
 日之改定。既而覆思吾研究之结果,虽未必有价值;其或者因吾之
 研究以引起世人之研究焉,因世人之研究以是正吾之研究焉,则其
 所得不已多耶?故贸然刊布,而字之曰《史稿》。
 孟子曰:“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吾之此书,非敢有以与人也,
 将以取诸人而已。愿读者鉴兹微尚,痛予别裁,或纠其大端之谬,
 或绳其小节之疏,或著论箴驳,或通函诲责,俾得自知其失而自改之,
 由稿本蜕变以成定本,则片言之锡,皆吾师也。
 民国十一年一月十八日,启超自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