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347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449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301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4998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254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1428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383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653
 
 
 | 
         
          | 內容簡介: |   
          | 这一本关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的专著既是对作者既往研究较为系统的回顾结,也有着自己对未来如何深化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本书按七大主题共收录作者关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研究的38份研究报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化逻辑;第二,农民土地制度认知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第三,如何有针对性地中国农地农用市场流转?第四,如何深化农地非农化制度是征地制度改革?第五,如何加快中国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第六,如何切实加快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真正做到“同地同价同权”?第七,寻找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等等其他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本书对如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振行了深入的思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补齐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短板、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为乡村振兴,要围绕“实权”与“流动”两个维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制度保障。
 |  
         
          | 目錄: |   
          | 前言 PREFACE
 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1.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简略回顾
 1.1.1 原始社会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1.1.2 奴隶社会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1.1.3 封建社会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1.1.4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1.1.5 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1.2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1.2.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
 1.2.2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1.3 结论与启示
 1.3.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利益诱致的结果
 1.3.2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具有典型的路径依赖性
 1.3.3 中国农村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农民家庭
 1.3.4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是经济当事人利益驱动下选择的必然结果
 2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创新
 2.1 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创新
 2.1.1 文化与制度创新
 2.1.2 道德与制度创新
 2.1.3 伦理与制度创新
 2.1.4 意识形态与制度创新
 2.2 中国农村中一些主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创新
 2.2.1 均主义与农地制度创新
 2.2.2 中央集权经济与农地制度创新
 2.2.3 家庭和家族观念与农地制度创新
 2.2.4 公私观念与农地制度创新
 2.3 简要结论
 2.3.1 任何制度变迁和创新都是以既定的制度遗产为基本背景
 2.3.2 要深刻理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2.3.3 重视非正式制度安排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影响作用
 3 中国农业增长的源泉:基于农地产权结构视角的分析
 3.1 引言
 3.2 产权结构与制度绩效:理论分析
 3.3 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与农业增长:经验及检验
 3.3.1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历史描述
 3.3.2 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变迁与农业增长:计量检验
 3.4 简要的研究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4 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
 4.1 问题的提出
 4.2 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
 4.2.1 我国农地制度环境中的交易费用
 4.2.2 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
 4.3 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未来方向
 4.4 一步的讨论
 5 基于ESPC分析框架的我国农地所有制改革路径研究
 5.1 引言
 5.2 ESPC:分析框架及其诠释
 5.3 我国农地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
 5.3.1 改革现行农地集已不可避免
 5.3.2 我国农地所有制改革路径
 5.4 结论与展望
 6 农民认知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
 7 农民认知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基于拓扑模型的分析
 8 农民土地产权认知、土地征用意愿与征地制度改革——基于江西省鹰潭巿的实证研究
 9 市民化后的失地农民征地制度评价:基于江苏的调查数据
 10 土地产权经历、产权情景对农民产权感知的影响研究——基于土地法律执行视角
 11 非农就业是否必然导致农地流转——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农户兼业化的解释
 12 农地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农户层行的经济分析
 13 农村土地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
 14 中国农地流转现状及其政策——基于江苏、广西、湖北、黑龙江四省(区)调查数据的分析
 15 如何有针对性地农地经营权流转——基于苏、桂、鄂、黑四省(区)99村、896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16 农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裁判员VS运动员——基于苏、鄂、桂、黑四省(区)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17 中国农地保护:理论与政策分析
 18 交易费用、产权公共域与农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侵害
 19 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对现行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分析
 20 我国失地农民可行能力缺失及其重构研究
 21 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
 22 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垄断、分割与整合
 23 我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之长期动态均衡分析
 24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市场失灵与其政策矫正
 25 土地征用、农地直接入市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26 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为何举步维艰——基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视角的分析
 27 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制度变迁及其特征分析
 28 中国土地市场化:测度及分析
 29 土地市场化是否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基于中国2003-2008年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检验
 30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一定会推高城市一级土地市场化吗——基于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31 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困境的路径选择研究
 32 征地制度、土地财政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
 33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40年:变迁分析及其启示
 34 土地经营规模扩张有助于提升水稻生产效率吗——基于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分析
 35 家庭农场的效率及其决定——基于上海松江943户家庭农场2017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36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
 37 外部利润、同意一致性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创新——昆山富民合作社制度创新的理论解析
 38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