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347
 
  《 
			这样吃 长得高 临床营养师和新手父母的儿童营养指南 专注解决0到16岁孩子营养问题
			》
 售價:HK$ 
			265
 
  《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售價:HK$ 
			500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505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305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305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347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 
         
          | 編輯推薦: |   
          | 《游戏娱乐》(“事物掌故丛谈”之一) ——中国娱乐形式的前世今生
 1.介绍多种娱乐形式的起源演变,既有中国传统的围棋等,也有新兴的娱乐形式如电影,尤其对中国传统的娱乐形式进行了细致考证,是了解中国传统各种娱乐形式的来源演变的读本!
 2. 引证丰富,信而有征
 引证丰富,广泛采辑各地方志和报章杂志,皆信而有征。读者可由此获得许多征实可信、充满趣味的知识。
 3. 图文并茂,排版讲究
 邓明题签、潘方尔篆刻、赵澄襄封面绘画,内文精选晚清风俗画作为插图。正文横排、引文竖排,阅读时更多闲适感。
 4. 重新校订,严谨考证
 依照较权威的古籍版本,核对查证原文,花费颇多工夫。
 |  
         
          | 內容簡介: |   
          | 《游戏娱乐》是中国民俗学大家杨荫深先生(1908-1989)在民国时期所著民俗学代表作“事物掌故丛谈”丛书之一。 游戏与娱乐,均为游乐之事。《游戏娱乐》一书介绍了多种娱乐形式的起源演变,既有中国传统的围棋、象棋、麻将、杂耍、兽戏、禽戏、戏剧等,也有新兴的娱乐形式如电影,尤其对中国传统的娱乐形式进行了细致考证。对游艺之历史做了一次全面梳理,不仅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各种娱乐形式的来源演变,增加知识性,同时附带的掌故逸闻更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新时代、新包装。上海辞书出版社精心校订、推出这套探究中国日常民俗百科全书“事物掌故丛谈”(小精装校订本),包括《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以及《中国游艺研究》全10册。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特色,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古人妙趣横生的日常生活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真可谓:民俗文化市井百态,民间记忆亲近历史。
 |  
         
          | 關於作者: |   
          | 编著:杨荫深(1908-1989) 原名杨德恩,字泽夫,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辞书学会理事。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等职。民俗学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游艺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中国俗文学概论》“日常事物掌故丛书”(1985年改称“事物掌故丛谈”)等。
 |  
         
          | 目錄: |   
          | 【目录】围棋/象棋/球戏/拳击/杂耍/魔术/兽戏/禽戏/斗戏/博戏/歌谣/俗曲/舞蹈/相声/讲书/宝卷/弹词/鼓词/戏剧/电影 |  
         
          | 內容試閱: |   
          | 游戏与娱乐,均关于游乐的事,初看起来,两者是相同的,但严格来说,游戏与娱乐,似也有个分别。大约游戏范围较杂,名目极多,因此有许多游戏,往往不入正轨,而流于邪道,如赌博古亦称为游戏之一,所谓博戏是也。孔子也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说,与其饱食无所用心,不如博弈之为贤也。可知古亦认为雅戏,其后始专以赌钱为事,乃非正当的了。娱乐则范围似乎较狭,而且较为正当,可以调剂身心,是精神上一种很好的安慰,所以大家都觉得需要提倡,不像游戏有几种是要禁止的。所以说到游戏,总觉得有些不庄重的,而娱乐,那便是庄重一些了。本书前十节可说是谈游戏,后十节是谈娱乐。因为着重在掌故,所以所谈以过去的为多,但如过去虽有而现在未见盛行的,那也略而不谈了。游戏与娱乐可谈的真是很多,这里不过略举其要而已。读者幸勿以此为已全,而责著者有遗漏的。 杨荫深一九四五年冬至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