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1616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254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357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305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449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449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296
 
  《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
 售價:HK$ 
			301
 
 
 | 
         
          | 內容簡介: |   
          | “实践”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类存在政治实践,经济实践,伦理实践,审美实践,宗教实践及教育实践等多种实践形态。其中,教育实践是独特,不可替代的一种人类实践。本书重点探讨教育的实践品性与真谛,教育实践对人类实践的贡献价值与实现价值的过程,以及教育实践其他实践的互动生成的关系机制等。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厘清“实践”哲学层面教育方式的独特意义,更有利于系统探究人类整体实践的关联机制,为美好社会的生成做出基于教育实践,属于教育实践的贡献。 |  
         
          | 關於作者: |   
          | 人大社编辑王雪颖 13:56:49 李政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人类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现任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曾出版专著多部,如《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新基础教育”研究传统》《教育常识》《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教育与永恒》《教育科学的世界》《“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教育人类学引论》等。
 人大社编辑王雪颖 13:56:59
 内容简介:
 “实践”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类存在政治实践,经济实践,伦理实践,审美实践,宗教实践及教育实践等多种实践形态。其中,教育实践是独特,不可替代的一种人类实践。本书重点探讨教育的实践品性与真谛,教育实践对人类实践的贡献价值与实现价值的过程,以及教育实践其他实践的互动生成的关系机制等。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厘清“实践”哲学层面教育方式的独特意义,更有利于系统探究人类整体实践的关联机制,为美好社会的生成做出基于教育实践,属于教育实践的贡献。
 |  
         
          | 目錄: |   
          | 引言 以教育的方式重建实践哲学 章 论题的提出:以“问题史”的方式重新审视“实践哲学”
 节 古希腊基源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近代传统的形成与改造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翻转
 第四节 二元论认知方式的改造
 第五节 在回归中再造古希腊传统
 第二章 论题的展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节 理论与实践:谁的问题?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何种性质?
 第三节 作为“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论题的回归:教育场域中的“生命·实践”
 节 理论属性:作为“事理研究”的“生命·实践”教育学
 第二节 作为方法论的“生命·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
 第三节 作为生存方式的“生命·实践”:理论人与实践人交互生成
 第四章 论题的转换: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逻辑”
 节 为什么提出“转化逻辑”?
 第二节 何谓“转化逻辑”?——一种实践逻辑
 第三节 “转化逻辑”是否可能?
 第四节 “转化逻辑”如何可能?
 第五章 论题的推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转化逻辑”的现实样态
 节 教育理论的知识谱系与实践向度
 第二节 教育理论与实践质检转化机制的扎根分析
 第三节 教育理论与实践质检转化机制的田野调查
 第六章 论题的深化:教育理论与实践“转化逻辑”的运作机制
 节 转化维度之一:教育主体间的“情感体验”
 第二节 转化维度之二:教育主体间的“话语认知”
 第三节 转化维度之三:教育主体间的“思维意识”
 第四节 转化维度之三:教育主体间的“行动策略”
 第七章 论题的突破:以“成事成人”作为实践哲学的教育学表达
 节 主体的回归:以“成事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实践
 第二节 价值的澄清:以“生命的自觉”为旨归的教育实践
 第三节 行动的创生:以“事理的融通”为追求的教育实践
 结语 作为当代中国实践哲学新形态的“生命·实践”哲学
 |  
         
          | 內容試閱: |   
          | 实践的力量,是人类拥有的伟大的力量之一。“教育实践”的伟力是其中的重要构成。它的独特在于,这是一种围绕“生命?实践”,为了“生命?实践”和在“生命?实践”中的实践,它既贯通人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也通向整全的人类生命。 对“教育实践”的探索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如何在此前所未有的大时代,为这一亘古不变的老问题,做出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贡献,是身处此大时代的我辈,需要共同承担的学术责任与学术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