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439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305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347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254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 理解电影以及掌握视听语言的交流方式,是现代人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当代电影艺术导论》试图通过对电影的故事、叙述、视听语言、表现手段的分析、阐释,帮助你成为一个电影“专家”,获得不一样的电影鉴赏力和创作意识。 |  
         
          | 內容簡介: |   
          | 电影是大千世界的窗户,电影是人类心灵的镜子,电影是观众从焦虑中得到解脱的梦境,电影也是照亮苍茫现实的一盏明灯。每个人都可能是电影观众,但未必是一个“理解电影”的电影观众;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数字化工具创作影像作品,但未必知道如何创作“好”的、美的、吸引人的影像作品。理解电影以及掌握视听语言的交流方式,是现代人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当代电影艺术导论》试图通过对电影的故事、叙述、视听语言、表现手段进行分析和阐释,帮助你成为一个电影“专家”,获得更专业的电影鉴赏力和创作能力。 |  
         
          | 關於作者: |   
          | 尹红(尹鸿),国内著名影视学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艺术学科影响力评估名。现兼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席。著有近二十部相关影视研究著作,发表有数百篇影视论文和评论。在清华大学讲授的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电影文化》为该校选课率的课程之一。曾经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讲授中国电影百年专题。现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席评论专家。在读者和青年学生中有较高知名度。 |  
         
          | 目錄: |   
          | 章 什么是电影 / 1 节 电影的介质与形态 / 3
 第二节 为银幕制作的影像艺术 / 5
 第三节 电影的银幕性与当代电影美学 / 7
 第四节 电影的必看性与控制力 / 10
 第五节 好看的电影与好电影 / 13
 讨论与练习 / 19
 重点影片推荐 / 19
 第二章 电影:媒介、产业与艺术 / 20
 节 媒介特征:以技术为基础的艺术 / 21
 第二节 产业特征:作为商业的艺术 / 25
 第三节 审美特征:时空/视听一体化的影像艺术 / 29
 第四节 符号特征:缺席的在场 / 33
 第五节 戏剧影视的异同 / 35
 第六节 小结 / 39
 讨论与练习 / 40
 重点影片推荐 / 40
 第三章 电影叙事——故事 / 41
 节 作为叙事的电影 / 43
 第二节 编剧与电影 / 45
 第三节 故事 / 48
 第四节 故事原型/母题 / 51
 第五节 人物角色/功能 / 61
 第六节 行为动机与角色成长 / 68
 第七节 小结 / 69
 
 
 当代电影艺术导论
 VIII
 讨论与练习 / 70
 重点影片推荐 / 71
 第四章 电影叙事——叙述 / 72
 节 电影的叙述 / 73
 第二节 叙事原理 / 74
 第三节 叙事结构 / 87
 第四节 叙事视点 / 94
 第五节 叙述技巧 / 96
 第六节 小结 / 103
 讨论与练习 / 104
 重点影片推荐 / 105
 第五章 电影画面 / 106
 节 再现、表现和形式美感 / 107
 第二节 镜头与运动 / 110
 第三节 造型与构图 / 124
 第四节 光与色 / 130
 第五节 小结 / 139
 讨论与练习 / 140
 重点影片推荐 / 140
 第六章 电影声音 / 141
 节 声音在电影中的功能 / 142
 第二节 声音的艺术特性 / 146
 第三节 人声 / 148
 第四节 音效 / 150
 第五节 电影音乐 / 153
 第六节 声音与画面的辩证关系 / 157
 第七节 小结 / 160
 讨论与练习 / 161
 重点影片推荐 / 161
 第七章 蒙太奇与剪辑 / 162
 节 蒙太奇的功能 / 164
 
 
 目录 .
 IX
 第二节 蒙太奇的基本原则 / 173
 第三节 蒙太奇分类 / 176
 第四节 声音与画面的蒙太奇关系 / 182
 第五节 蒙太奇剪辑技巧 / 185
 第六节 小结 / 190
 讨论与练习 / 191
 重点影片推荐 / 191
 第八章 场面调度 / 192
 节 场面调度的含义 / 193
 第二节 场面的空间调度 / 195
 第三节 场面的时间调度 / 198
 第四节 环境的设置与调度 / 199
 第五节 视点的调度 / 203
 第六节 长镜头 / 206
 第七节 小结 / 211
 讨论与练习 / 212
 重点影片推荐 / 212
 第九章 表演艺术 / 213
 节 电影表演的特点 / 215
 第二节 表演的美学体系 / 220
 第三节 表演风格 / 226
 第四节 演员类型 / 228
 第五节 表演技巧 / 229
 第六节 明星与明星制 / 234
 第七节 小结 / 237
 讨论与练习 / 238
 重点影片推荐 / 238
 第十章 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 / 239
 节 分类:电影形态、电影类型、类型电影 / 241
 第二节 占据主流的情节剧 / 248
 第三节 类型电影的程式 / 253
 
 
 当代电影艺术导论
 第四节 科幻片 / 262
 第五节 西部片 / 269
 第六节 恐怖片 / 274
 第七节 变化的类型与类型的变化 / 280
 第八节 在惯例和创新中发展 / 283
 第九节 小结 / 288
 讨论与练习 / 289
 重点影片推荐 / 290
 结束语 / 291
 附录一 220部世界电影推荐片目 / 292
 附录二 电影学习 / 303
 |  
         
          | 內容試閱: |   
          | 在二十世纪,一个人不懂摄影机等于不识字,也是文盲。 ——引自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
 电影,在二十世纪到来之前呱呱坠地,从此成为人类亲密的精神伴侣。
 1895年12月28日夜,巴黎一家咖啡馆地下室,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Lumière
 Brothers)a次公开售票,用活动电影机放映《工厂的大门》《水浇园丁》,标
 志着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和娱乐形式正式登上人类文化舞台;7个月零13天以后,
 据当时的报纸记载,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电影首次在中
 国亮相,当时被称为“西洋影戏”;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戏曲片《定
 军山》(1905)则标志着中国电影纪年的开始。
 图序-1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a 奥古斯塔·卢米埃尔(1862—1954)与路易斯·卢米埃尔(1864—1948),拍摄有《工厂大门》《水
 浇园丁》《火车进站》等早期影片。
 
 
 当代电影艺术导论
 II
 电影是20世纪人类值得骄傲的成就之一。电影
 作为人类精神的形象铭刻,也是人类想象和渴望的
 鲜活记录。电影为人们带来无数喜悦和梦想,也留
 下无数记忆和想象。电影从它诞生那一刻起,就成
 为一代一代人的心灵伴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知
 识、情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趣味,影响
 着社会,甚至影响着历史。电影像牵动人们喜怒哀乐、
 离合悲欢的魔术,这片光影世界,不仅记录了人类
 腥风血雨、沧海桑田的行进史,而且积淀了人们对
 于现实和理想、对于真实与幻觉的生命体验。在电
 影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上,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
 声和多声道环绕,从黑白到彩色,从每秒16格到每
 秒24格的画面运动,从16毫米到32毫米胶片到
 IMAX系统再到4K/120帧超高清格式,从舞台到摄
 影棚再到3D到计算机影像(CG)再到VR(虚拟现
 实)/AR(增强现实),电影一直在技术推动下、在
 文明进程中发展变化,其对现实的再现能力、对思想情感的表现能力、对观影者
 的传播能力、对想象世界的建构能力不断发展、进步。
 20世纪30—70年代是世界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每个美国人平均年观影
 次数达到20次以上;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人次达到279亿,平均每个中国人年
 观影次数接近30次。进入媒介样式日益多样的21世纪之后,每年不仅仍然有数
 百亿人次的观众在电影院观看电影,而且还有难以计数的观众通过电视、电脑、
 手机、音像介质、航空器屏幕等不同媒体形式观看电影,“电影并非是过时的文
 化产品,它强大、坚忍,一往无前,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a。在电影一百多
 年的历史上,人才辈出、佳作纷呈。虽然有无数的电影人和他们的电影消失在岁
 月长河中,但那些曾经创造过时代经典的电影人和他们的影片却留在了电影的历
 史殿堂里,成为人类20世纪以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成为人们的心灵记忆,成为
 人们反复观看的对象。与此同时,全世界数以千计的电影节此起彼伏,电影一直
 是人类文化生活中有活力的主题。
 a Barry R. Litman: The Motion Picture Mega-Industry, Allyn and Bacon, 1998, p.1.
 图序-2%20中国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
 中国部电影《定军山》
 (任庆泰导演,1905)
 
 
 前言 .
 III
 
 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个国际A类电影节
 有人指出,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影像时代,图片、广告、电影、电视、
 多媒体、Flash、三维动画、直播、短视频,等等,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传播手段。
 影像的直接性、直观性、丰富性,得到数字摄影、电视电影、计算机等现代媒介
 技术的扩展,已经成为公共交往、信息传播、娱乐消费重要的对象。影像文化
 不仅在受众的覆盖面和受众的选择量上超越了文字本身,而且传统的文字媒体也
 在越来越多地借助图像魅力。各种图书杂志对排版空间的重视、对封面图像造型
 的考究、对插图艺术的追求以及各种报纸越来越多地刊登摄影、漫画等图像作品,
 都显示了图像文化的魅力。在如今流行的电子邮件中,文字符号也被“图像”化
 处理,抽象文字获得了形象造型。在中小学生中,更是流行用大量的图形符号替
 代一些表意复杂、暧昧和模糊的文字。即便在学术性论文中,越来越多的图表以
 及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和课堂中对PPT多媒体工具的使用,都证明着视觉图像已经
 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影像时代。而电
 影,应该说是早、完整、丰富的影像系统和修辞系统。换句话说,它在
 一百多年历史中所积累的视听经验就是影像语言和叙事的基础,是影像文化的鼻祖。
 美国学者路易斯·贾内梯在他那本颇负盛名的著作《认识电影》的卷首,引
 用了一位著名摄影师的话,“在二十世纪,一个人不懂摄影机等于不识字,也是
 文盲”a。将电影学习的价值提高到可以与文字语言相提并论的程度,影像课具有
 了与语文课同样的意义。也就是说,理解电影、掌握视听语言交流方式是现代人
 的文化素质。实际上,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大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课程
 的原因,也是所有媒介素养课程往往都以电影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原因。
 a [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焦雄屏译:《认识电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第7页。
 
 
 当代电影艺术导论
 基于以上对电影的认识,本书重点借助前人丰富的研究和作者本人几十年从
 事电影批评、研究、策划的经验,向读者普及电影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系统知识,包括对电影艺术特征、电影画面/影像、电影
 声音、电影蒙太奇和剪辑、电影故事、电影叙述、电影场面调度、电影表演、电
 影类型、类型电影等电影艺术体系的基本要素的理解。通过这种理解,读者可以
 更清晰地建构电影鉴赏、电影判断的标准和尺度,不仅能欣赏好电影,而且能解
 释电影为什么好;不仅能欣赏娱乐性、类型化的电影,而且能够欣赏多样化、风
 格化的电影;不仅能理解电影的故事,而且能品味电影视听语言呈现的丰富美感;
 不仅对自己熟悉的电影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够欣赏许多原以为枯燥晦涩的电
 影经典,从而更好地体验电影、认识电影,甚至实践电影,打开一扇更加宽广的
 通向电影艺术殿堂的大门。
 本书可以作为广播影视专业、戏剧艺术专业学生“影视艺术概论”等相关核
 心课程的基本教材,也可以作为学校开设“电影艺术导论”“电影鉴赏”等公共
 选修课、通识课的参考教材。当然,也可以作为电影爱好者的兴趣读物、专业入
 门书。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本书,每章都会提供关键词、阅读重点,每章结束,
 附有讨论练习题,为读者掌握核心知识和学习训练提供引导。此外每一章还有十
 部左右的推荐影片,可以帮助读者结合具体的电影作品理解本章内容。全书还附
 有为读者扩展阅读和延伸使用的220部世界经典电影片单和与电影相关的中外参
 考书目。
 由中国学者编写和从国外翻译引进的电影艺术教材已有不少。这些教材,有
 的出版时间较早,部分内容可能与电影近几十年的发展不完全适应;不少教材因
 为集体编写,其统一性、实用性和完整性存在一些局限;而翻译教材则可能与中
 国国情和中国电影的关联相对较低。本书力图在充分吸取其他现有教材经验的基
 础上,更新教材体系和知识信息,取长补短、有所创新,并尽量避免空泛,增加
 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作者有三十多年的电影教学、研究、评论和实践经历,参与过数百部集的电
 影、电视剧的策划和创作,担任过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的多届评委,
 也多次主持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专业论坛,策划并主持中央电视
 台电影频道《今日影评·鸿论》系列专题节目,与国内外众多著名电影导演、编
 剧、演员和出品人有过深入交流对话,这些行业经验和经历,对本书的写作来说
 都极具价值。本书的许多内容和观点,在全国各高校开设的电影课程、数百场电
 
 
 影专题讲座以及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互联网平台的《百家讲坛》《佳片有约》
 《人文清华》等节目中,也多次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从学生和听众的反馈中获得了
 许多灵感和启发,积累了对电影的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所有这些,都成为本书
 能够形成和完成的基础。电影学术界、评论界、教育界以及创作界的许多老师和
 朋友,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为作者了解、认识和思考电影提供了帮助。本书2007
 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重印多次,
 许多大学用它作为电影艺术课教材和研究生考试复习参考书。十余年之后,重新
 做了修订,以新面貌呈现给读者,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电影是一座光彩四溢的殿堂,人们会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通道、不同的时
 间、不同的心态进入其中,每个人所见所得不尽相同。然而,相同的是,只要我
 们步入这个殿堂,面前就会有无数跌宕起伏的人生徐徐展开,许多旖旎风景扑面
 而来,还有许多如烟往事尽入眼底,缥缈未来翩然如真,前能见故人后可会来者,
 在天地悠悠中尽情体验电影艺术的无穷魅力。希望我们能够在电影的这座殿堂相
 会、相识、相知。
 尹鸿
 2021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