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长手册随即一本+米歇尔家庭教育百科 父母育儿方法指南大全书籍 影响全球百万家长的科学育儿法一站式解决孩子爱顶嘴有逆反心理TS
》
售價:NT$
1038.0

《
中国国家历史(叁拾柒)
》
售價:NT$
347.0

《
别字之辨
》
售價:NT$
653.0

《
AIGC革命-产业升级与商业创新
》
售價:NT$
305.0

《
奥匈帝国命运三部曲:分道扬镳
》
售價:NT$
347.0

《
超级沟通者 与所有人连接的秘密 查尔斯·都希格 著 普利策奖获奖者 《习惯的力量》《习惯的力量2》作者 人际沟通畅销书籍
》
售價:NT$
352.0

《
人工智能硬件加速器设计
》
售價:NT$
454.0

《
走向世界丛书(全十册)
》
售價:NT$
8058.0
|
內容簡介: |
《人大法律评论》是国内法学界重要的法学理论学术阵地。评论以理论性作为主要的学术追求和刊文风格,近年分别策划了“德国古典法哲学”“康德法哲学”“中国法律史新探”“法律东方主义”“法经济学的理论反思”“金融法理论前沿”“司法审判中的法官思维”“社会理论法学”“凯尔森法哲学”“国家组织法”等专题,在国内法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
目錄:
|
【未来法学专题】
“3Q大战”的遗产
——空间、干扰与用户自主权 胡 凌
自动化决策与人的主体性 张凌寒
法定数字货币的私法性质研究
——基于架构论的视角 陈哲立
法律与技术互动视野下的自动驾驶交通事故责任 包晓丽
【反垄断法争鸣】
滥用知识产权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之辩 张世明
互联网经济下个人信息的反垄断法保护 李 良
【论文】
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合宪性审查?
——以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审批为例 邹 奕
航班时刻纳入航空运输合同制度建构 王锡柱
规范目的比较下的“行刑”区界与出罪路径
——以“行刑”衔接下的违反管理秩序型行为为视角 崔志伟
认罪认罚从宽模式的转型
——以从宽的正当性根据为切入点 亢晶晶
公诉案件无罪判决:趋势与阐释
——基于1440份无罪判决的分析 叶燕杰
残障研究嵌入法学的必要性与价值 崔凤鸣
【青年法评】
我国仲裁机构的独立性及其实现
——基于互联网公开数据的实证分析 刘君之
正当防卫打击错误的教义学阐释 邓卓行
《人大法律评论》稿约
《人大法律评论》注释体例
|
內容試閱:
|
20年,《人大法律评论》在记录
《人大法律评论》创办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2020年,时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70周年院庆,《人大法律评论》也迎来创办20周年。如果《人大法律评论》是有生命的人,那么20年韶华亦短,正如东升之旭;不过她确乎仍是书本,20年已然累累有32卷之厚。32卷里,《人大法律评论》一直忠实记录着中国法学研究的发展,记录着中国法律人的世纪之问与21世纪以来中国法律人的自省自答。
步是向“成熟”学习。《人大法律评论》以及其他中国法学院学生自办出版物之“法律评论”或多或少都借鉴一类完全由法学院学生自主运行,用以发表法学院教授、法官或其他法律职业人员论文的学术文集。《人大法律评论》正是得到了曾宪义教授、王利明教授等前辈支持,在吴兆祥、王新、程啸等编辑借鉴《哈佛法律评论》等后诞生。世纪之交的1999年12月,曾宪义教授为本书第1辑亲自撰写序言,嘱托要把《人大法律评论》办成能够真实反映我国法学研究水平的高层次的优秀理论出版物……为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法学院贡献绵薄力量。《人大法律评论》的创办始末记录了中国法律人坦然接受“幼稚”而不又甘于现状、努力迈向“成熟”的历程。
不可否认,对国外的借鉴,确实丰富和滋养了中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学研究。从朱景文教授的《欧盟法性质的法理学思考--欧盟法与成员国法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及对法律全球化的意义》到2020年第1辑唐林垚老师的《自甘风险规则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人大法律评论》记录了中国法学对外借鉴的累累硕果。
当然,一切对外的借鉴都要归化为本土的知识。多年后,中国法律人也交出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答卷。这份答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民法典》。《人大法律评论》也记录了中国《民法典》的研究和发展历程。《人大法律评论》第1辑就收录了王利明教授的论文《关于民法典制定的若干问题》。除王利明教授多次惠赐大作外,谢怀栻、梁慧星、王泽鉴、苏永钦、郑成思、谢在全、杨立新教授等民法大家都曾在本书发表民法研究的高论。《人大法律评论》还曾专门设置“中国民法典体系研究”专题对于《民法典》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以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法典》为代表,中国法学研究从多年前的向外学习为主,到今天更多的论文正“写在中国大地”。一如既往,本辑《人大法律评论》也欣然且积极地反映这种趋势。本辑的“未来法学专题”4篇论文,从宏观上的网络空间、人类主体性再到数字货币、自动驾驶责任,思考了已至或者将至的数字时代中国的法学命题。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果世所瞩目,但其中涌现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垄断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辑“反垄断法争鸣”收录了一位权威教授的论文和一位年轻博士研究生的论文,我们期待如此的碰撞能够诞生真知。“论文”栏目的6篇论文,分别探讨了中国多个法学领域,特别是新生法学领域的问题。同时,《人大法律评论》向来以能够收录学者篇代表作为荣,本辑“青年法评”收录了两位年轻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一篇以实证见长,另一篇以教义学为要,都反映了中国法学研究的研究工具与旨趣。
创办20年来,《人大法律评论》取得了一些微小的成绩,这离不开作者们垂爱赐稿,离不开人大法学院前辈师长的鼓励和指导,离不开各界师友的大力帮助,离不开历任编辑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离不开2009年之后法律出版社历任领导和责任编辑的特别支持。本辑正在紧张定稿校稿期间的2020年12月12日,《人大法律评论》举办了创办20周年学术讨论会。《人大法律评论》首任指导老师、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利明,法律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伍彪,法律出版社法治与经济分社分社长沈小英、分社长助理陈妮、责任编辑单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张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大旗,《人大法律评论》现任指导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侯猛,来自《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东方法学》《人民论坛》《中国法律评论》《国际法研究》等知名刊物的资深编辑,以及《人大法律评论》前任编辑王雷、黄忠顺、高通、于浩、雷震文、李帅、王美舒、谭观福及全体在任编辑通过现场和在线的方式参与会议。“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寸草难报春晖,人大法律评论人一直努力践行前辈学者“为人大法学院、中国法学研究贡献绵薄之力”的殷切嘱托。今后,《人大法律评论》也将继续满怀感恩,朝着成为培养青年作者和编辑的丰壤、源远流长的学术长河而努力。
《人大法律评论》的过去,已经被承载的20年历史所塑造;《人大法律评论》的未来,在答案之前,我们更加期待更好的问题。无论如何,《人大法律评论》都将继续记录。除零星的修改外,编辑其实几乎无法在文中书写一字。但是,诸位编辑反而成为时局中中国法学研究一面或数面忠实的记录者:我们一言不发,却亦说尽万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