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以前医籍考
》
售價:NT$
1430.0

《
华夏文库儒学书系:明代遗民: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
售價:NT$
118.0

《
中国书法之美:汉字美的历程
》
售價:NT$
585.0

《
葡萄酒与战争:法国人与纳粹的斗争(格致·格尔尼卡)
》
售價:NT$
341.0

《
202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4部)
》
售價:NT$
18665.0

《
清华简《系年》综合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2574.0

《
微渺人生
》
售價:NT$
374.0

《
具身情绪:如何借助身体化解情绪困境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本研究从切入角度、理论深度和材料等方面都有创新;尤其是从“双重时间体系”这个概念入手,扩充了分析框架,使本书超出一种村落民族志的描述,也远超出了一种地方文化介绍的范围,完全不同于国内已有的出版作品,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基于西双版纳田野的一项历史人类学研究。“双重时间体系”指的是该地区社会由于历史上长期受缅甸和中原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一种二者并接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表现为双重仪式周期交叠而成的社会节奏。从明代以来中华帝国对边疆地带的多重封建是“双重时间体系”形成的主要原因。该书回应了基于民族主义和认同政治对中国边疆民族问题的指摘。诸如版纳这类社会是多重文明关系的结果,这种情况在中国边疆广泛存在。中国历来的边疆治理都充分宽容文化混杂的特点,其制度核心精神恰恰是为边疆提供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空间。
|
關於作者: |
杨清媚,广西贵港市人,人类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主要为人类学史、社会理论、经济人类学。著有《后的绅士:以费孝通为个案的人类学史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绪言
章 以社会为界:模糊的边疆
节 从西南看中国何以可能:郝瑞的西南研究范式及其反思
第二节 重塑“国家”:基于历史和精神的“文明化工程”论之启发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资料储备
第二章 历史中的结构:西双版纳土司制度与地方心态的双重性
节 “天朝为父,缅朝为母”:西双版纳双重封建
第二节 双重封建如何可能:西双版纳社会的政治—宗教结构
第三节 制度与心态的双重性
第三章 重建中的宗教与社会体系:清雍正时期“改土归流”以来的变化
节 政教并举:“改土归流”之后西双版纳知识格局的变化
第二节 曲折与重建:教会与社会互动的过程
第三节 交错式的社会结构:封建制度与佛寺体系的绞合
第四节 从教会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双重封建”的实践
第四章 “双重时间体系”:一个西双版纳社会的具体个案
节 田野背景
第二节 时间的钟摆(I):佛与巫交错的仪式周期
第三节 时间的钟摆(II):社会生产周期的调控
第五章 近现代历史变迁的挑战:双重性如何适应现代性
节 民国时期现代化观念的输入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土地制度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宗教重建与社会发展
第六章 结论:多重宗教体系影响下的边疆社会
节 对国家学的反思:保持“社会”的独立性
第二节 等级结构与“社会”的再发现
第三节 知识分子作为不同社会相互理解的“中间人”
附录1 勐混镇宗教活动场所分布统计表(节选)
附录2 勐混镇宗教教职人员登记表
附录3 云南省佛教教职人员登记基础数据表
附录4 合同协议书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