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285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39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439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305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347
 
 
 | 
         
          | 編輯推薦: |   
          | 《故事会文摘版合订本.第23辑》是由《故事会》文摘版杂志中的文章汇总而来,这类文章有趣、有料、有观点,谈古、说今、讲故事,青春励志,温暖感人,贴近生活,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学生读者的欢迎,对于青年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作文素材的积累,以及人生观念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养成,都起到极好的效果。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中的这些作品为故事会公司旗下《故事会》文摘版杂志第67期至第69期之汇总,杂志中的文章适宜当代青年读者阅读,在市场上受到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群体的欢迎,对于青年的思想熏陶,人格养成,理想信念,以及学生作文,提高语文素养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  
         
          | 關於作者: |   
          | 本书作者为《故事会》文摘版编辑部。《故事会》文摘版创刊于2014年,是故事会公司的又一拳头产品。作为一本非虚构性、故事体文摘杂志,《故事会》文摘版俨然已成为文摘杂志的“新科状元”。《故事会》文摘版编辑部始终致力于扩大《故事会》文摘版杂志的影响力,为更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精彩的故事。 |  
         
          | 目錄: |   
          | 卷首 开往春天的列车/蔡美凤01
 焦点
 我的海外自救之旅/翔哥口述 李牧谣撰文04
 一个护士的春节/成向阳08
 我在印尼抢口罩/小容口述 蒋雨彤撰文15
 在疫区发烧的五天五夜/安宁18
 疫情之下,我与儿媳和解了/大妞22
 肝炎岁月/马良25
 视点
 成语版防疫指南/吾皇的白茶11
 疫情之下众生相/林帝浣59
 笑点
 数学系老爸后的倔强/杨扬21
 导师郑重声明:不许感谢你们师娘/曾鸣30
 鸡精王大花/王晓柔40
 丸子的朋友圈46
 牛大姐家乐事多72
 “直男”是一种奇怪的生物/甘北83
 鞋子里的一粒沙子/黎贝卡93
 零点
 会说话的房子/吴建27
 飞贼/于心亮74
 面包师的奇想/谢志强76
 人猿泰山之直击凶手(下)/青山幽幽水迢迢89
 亮点
 喜鹊妈/刘心武28
 两个奇迹/麦家38
 钉子户/夏阳54
 炫耀/夏阳56
 人间烟火和文学真实/陆梅58
 我也是偶然当了你爸/南在南方68
 盲点
 飞翔的尸体与一次欧洲人口灭绝/河森堡32
 亚马孙丛林中的食人族/张昕宇43
 古人是怎么控制疫情的/张嵚66
 我目睹的美国“医闹”/ Azure豹85
 看点
 两个改变/范敬贵36
 体面的盛宴/稂晓燕42
 毕业两年,校园贷还没还完/马延君50
 生命里后的柔情/莲影62
 不将就/陈玉兰81
 侃点
 孝心的重量/傅志远48
 “猪头肉事件”里的人情世故/刘墉87
 56个民族的故事
 阿芒和阿衣/张圭秀讲述 凝溪搜集78
 评点
 读者说&编者说94
 |  
         
          | 內容試閱: |   
          | 喜鹊妈 @刘心武
 陈老太太原来一天里做两桩大事,近来只剩一桩大事,另一桩,缩减为一周一次了。
 先说如今每天还必须做的那桩大事。一年前,陈老太太去开窗透气,看到有麻雀在空调室外机上觅食,就取来面包,丢些面包屑,结果不但麻雀开心,还有些别的鸟儿也飞落过来抢食。这些鸟儿本来就不怎么怕人,陈老太太连续开窗喂食以后,有的鸟儿成了常客,就更是落落大方。自从有回她搓了些鸡蛋黄去喂以后,有的那雀儿对她扔下的小米,就大有不稀罕的表现,叽叽喳喳地仿佛在催她“给点更好吃的”。她发现体形大点的鸟儿,主要是黑白花喜鹊和灰喜鹊,需要喂大粒些的食物,就煮玉米,掰玉米粒撒下去,又煮红薯搓成跟玉米粒等大的小球去喂。渐渐地,每天除了偶然参与进来的过路鸟,许多鸟儿成了陈老太太的常客。
 一天,有一只大喜鹊带着三只小喜鹊飞来。那三只小喜鹊显然是刚学会飞翔,尾巴还没长足,鸟喙颜色淡而且单薄,勉强跟着大喜鹊落到了空调室外机顶的垫子上,自己还不习惯啄食,仰着脖子张开粉洞般的嘴巴等大喜鹊去喂;那大喜鹊想必是妈妈,耐心地把食物衔起喂到孩子嘴里。陈老太太对那几只小喜鹊甚为怜惜,后来就专门为它们准备了用玉米糊、蛋黄和肉泥糅合成的小丸子,一旦喜鹊妈带了孩子过来,就拿出来让它们专享。当然,也难免有别的鸟儿眼尖嘴快,一口抢去的,陈老太太见了就呵斥:“抢什么!你们吃这个,就不怕得痛风!”
 陈老太太生活非常有规律,但偶尔也会小小地乱套。那晚是老伴仙去三周年的忌日,虽说她一直提醒自己不能伤感必须达观,究竟还是禁不住往事烟云氤氲心头,夜里没睡好,早上起迟了。待她睁开眼,就觉得耳边十分聒噪,起来朝窗外一望,对面楼上,正对自己的那个楼层分界檐上,密密匝匝地站满了鸟儿,都在朝自己住室这边鸣叫。她不得不先放弃洗漱,从冰箱里取出贮备的鸟粮,打开客厅窗户,往那喂食台上布食,鸟儿们就蓬勃地展翅冲上来抢食。
 陈老太太原来也是每天必做,而现在减缩为一周一次的事情,则是为孙女儿小莺煲靓汤。小莺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陈老太太有一册专讲煲汤的书,已经翻得蜷曲油渍了,却还奉为经典,根据节气,变换着照那书上指示煲汤来保养她的宝贝孙女儿。今年小莺考上了大学,住校攻读,周末才回奶奶这里。于小莺来说,摆脱了奶奶每天催喝靓汤的溺爱,乃是一件舒心之事,可是对于陈老太太来说,每当与外派中亚的小莺父母通电话时,她总要频频哀叹:“你们在那里搞工程,没靓汤喝也倒罢了,可怜小莺还在发育期,那食堂伙食我试过一次就难受了三天,她现在一周才能喝我一次汤,长此以往,可怎么得了啊!”
 这个周六晚上小莺没回来,直到周日上午奶奶喂鸟的时候才回来。陈老太太听见小莺动静本应立即回身,把头晚的一腔埋怨和奉献靓汤的满心欢喜倾泻出来,可是,那室外机顶上的一幕,却使她惊诧莫名,愣住了。她认出了那只喜鹊妈,前些天她就发现跟随喜鹊妈的小喜鹊少了两只,现在跟着来的一只,身量尽管小,尾巴却已经长长的了,喙也颜色深了厚实了,可是,这只小喜鹊挤在喜鹊妈身边,还是张大嘴巴,希望喜鹊妈把上好的食物喂到它嘴里;喜鹊妈呢,却不但不衔食喂它,还生气地啄它的脖颈,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拼命地把那小喜鹊往平台边上挤,一直把那小喜鹊挤得掉了出去,后只能勉强展翅朝远处飞去……
 陈老太太感觉小莺搂住了她一边肩膀,显然孙女儿也看到了这惊人的一幕。她听见小莺柔声地跟她建议:“奶奶,您换两桩事做吧。这样喂雀儿,它们渐渐都不会自己去捉虫儿了。我喝了您十几年的靓汤,足够了,您也该放手让我自己去生存了,就像这喜鹊妈对待它的孩子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