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NT$
398.0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NT$
454.0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
編輯推薦: |
★“从地球出发——太空科学实验与应用”科普丛书之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作品!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总生活在摇篮中。献给仰望星空的少年科学家和梦想家,讲述人类走出地球后发生的那些事儿!
★ 业内多位大咖坐镇!作者张玉涵是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奖章获得者,曾担任空间应用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多次荣获国家、部、院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集体特等奖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 顾逸东 /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 高铭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 吴季 鼎力推荐!倾情作序!内容专业度保证!
★太空科普轻阅读,轻松提高科学素养:发生在地球周围的自然现象,实际上涉及太阳物理、空间物理、地球物理、大气物理、宇宙线物理、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乃至包括航天、载人航天、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探测技术等众多学科常识……为什么要到太空去进行科学实验?哪些科学实验需要到空间去做?在太空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推荐10~16岁孩子阅读,扩展地球与宇宙科学知识,培养契合中小学科学课程新标准的科学素养;
★激发青少年好
|
內容簡介: |
《遥看大地那些事儿》是“从地球出发——太空科学实验与应用”科普丛书之一,入选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专项资助项目。遥看大地那些事儿作者根据近年来的科普宣传积累,在不失专业表达准确性的前提下,向读者介绍航天遥感及应用的一些基本常识,宣传航天、载人航天带给人类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提升民众幸福生活指数的真实意义,进而提升各阶层民众对航天事业的支持与关注度。本书为非遥感专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组织管理者,提供相关遥感应用意义和基本知识普及,同时也适宜于需要了解航天应用知识,具有中、高文化程度的普通民众阅读,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高中学生人群,本书也许能提升你的科技兴趣,对你励志成为未来中国航天应用事业接班人提供一点助力。
|
關於作者: |
张玉涵,1942年生,四川蓬溪人,196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顾问;从事卫星工程以及航空遥感、气象探空、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应用技术研究50年;20世纪70年代参加过曙光号飞船论工作,1994年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工作,曾担任空间应用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总体室副主任;荣获国家、部、院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8项,集体特等奖2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奖章获得者,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探秘太空》副主编。
|
內容試閱:
|
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俄罗斯科学家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总生活在摇篮中。这个人就是航天技术的鼻祖——齐奥尔科夫斯基。
从那时起,人类便走上了走出地球摇篮的征程。为了征服地球的引力,从20 世纪初开始进行火箭发射试验,高度从几百米,几千米,一直到几百千米。1957 年10月4 日,人类把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可以持续运行的轨道。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人类才真正地走出了地球的摇篮。
这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人类走出地球后发生的那些事儿,是一本内容丰富,知识全面的科普读物。非常适合对太空感兴趣的青少年阅读。感谢参与编写本书的作者们,他们是我们国家代空间科学和技术工作者。他们在退休之后,仍然思考着如何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为下一代做点儿什么。书里这些丰富的语言、图画、思想就是他们再次为我们国 家航天和空间科学事业做的奉献。感谢他们!
今天,我们国家的航天和太空探索事业已经和 60 年前刚刚起步时大不相同了,中国人已经能够自由往返于地球和太空之间。2015 年底,我们发射了颗天文卫星,用来探测宇宙中的暗物质。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还会在自己的永久空间站上工作。我们的嫦娥探测器,已经在月球表面安全地降落,月球车也可以在月球表面自由地行驶。12 月 17 日,我们还把月壤样品带回了地球。我们将在人类走出地球,探索太空的历程中,代表人类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本书的读者们,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们,我真心地希望这本书能够是你们今后成为一位空间科学家,一个航天技术工程师,或者一名英雄航天员的起点。无论是你们的思想,还是你们的仪器、技术,或许是你们自己走出地球摇篮,都是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各种活动的一部分。人类只有把自己的目标定在太空,才能更清楚地认识、管理和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因此,学习空间知识的本意在于认识我们自己,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创造更好的未来!
让我们在太空中相会!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 吴 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