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281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39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2030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296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203
 
  《 
			初识密码学
			》
 售價:HK$ 
			653
 
  《 
			政策与对策 宋代政治史探索 大沨丛书009
			》
 售價:HK$ 
			439
 
  《 
			美国货币与财政史(1961-2021)
			》
 售價:HK$ 
			551
 
 
 | 
         
          | 內容簡介: |   
          | 2020年,中国写作学会创会40周年之际,邀请各地学者围绕写作学科发展历史撰稿集成这本《当代写作学40年(1980~2020)》。书中收录写作学几代学人围绕写作学科发展历史所撰写的系列文章,回顾了中国当代写作学科建设、写作学人才培养、中国写作学会发展,以及写作学研究重要的学术平台《写作》杂志办刊史等,一定程度上总结了40年来写作学科发展的经验,反思了学科建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并构想了写作学科未来蓝图。 |  
         
          | 關於作者: |   
          | 方长安,男,1963年生,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长江学术》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武汉大学中国新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新诗研究、近现代中日文学关系研究、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出版专著7部,合著多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3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等全文转载,十数篇被《新华文摘》摘要或篇目辑览,多篇收入不同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  
         
          | 目錄: |   
          | 部分写作学科建设回顾 我担任会长期间的二三事 於可训/003
 写作学观念的回视与反思 潘新和/010
 写作学科的新视野:跨文体、可视化、新媒体 董小玉/026
 知识学模式与写作学学科提问方式之转变 邢建昌/032
 中国写作学学科的现状与未来 戴红贤/035
 创意写作中国本土化发展的回顾与分析 宋时磊/041
 第二部分写作学人才培养
 首届写作专业助教进修班摭谈 容本镇/061
 从入学全国首届写作助教班说起
 ——忆撰写“写作三规律”的前前后后 张明/077
 在探索中前行的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回顾北京师范大学写作学科发展四十年(1979~2019) 张国龙 封文慧/084
 创意写作在中国:复旦大学模式 王宏图/102
 钱伟长校长与上海大学创意写作的创办 葛红兵/111
 西北大学写作教育述记 陈晓辉/114
 第三部分写作学会发展
 金色的记忆 陈学璞/123
 岁月回眸:“现代写作”学术历程述略 尉天骄/126
 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委员会创建与发展简要回顾 岳海翔/140
 江西写作教育事业20年回顾 邬乾湖/150
 从《写作学高级教程》引起的回忆 李保均/168
 热爱并坚守着
 ——河北省写作学会会长刘绍本教授访谈 刘绍本 口述/175
 第四部分写作学师友
 40年写作研究之路与难忘的师友
 ——为纪念中国写作学会成立40周年而作 杜福磊/187
 从一张发黄的名片说开去
 ——追忆我的爷爷周姬昌先生二三事 周哲/206
 仰望写作之星
 ——深切怀念裴显生会长 尹相如/209
 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
 ——追怀中国写作学会原副会长、我的恩师任遂虎教授 崔正升/217
 第五部分我与《写作》杂志
 “写作”拾零 张厚明/229
 我的写作之缘 王泽龙/240
 我与“写作”的亲密接触
 ——写在中国写作学会创会40周年之际 杨景生/249
 《写作》引领我走上新的人生旅程 杨秀廷/254
 我珍藏的一本《写作》创刊号 孟进喜/258
 写作,伴我成长 吴杰/264
 后记 萧映 宋时磊/271
 |  
         
          | 內容試閱: |   
          | 序言 写作是人类重要的存在方式。通过写作,我们描绘山川大地、风俗人情,记叙波澜壮阔抑或云淡风轻的生活;通过写作,我们想象、绘制精神生长的地图,展示生命的高远与深邃;通过写作,我们记录生活之演变、文明之成长;通过写作,个体生命舒展心性,在与自然、他人尤其是自我的对话中,获得生命的安适与意义。写作是人类固有的能力与属性,人类的写作史就是文化的沉积史与文明发展史,是生命画卷的延展史、意义的阐释生成史。
 写作学是研究写作特征与规律的学科,写作的丰富性决定了写作学的复杂性。人是写作主体,即便是人工智能写作所引起的一切困扰,诸如传统的写作伦理、情感关系、审美价值、生命体验等所遇到的挑战,在我看来,都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人,人的问题始终是根本的问题。人有多复杂,写作学就有多丰富,写作学就是人学,承载着人学的全部深意与广义。所以,从事写作学研究是一种挑战,写作学研究者应具备相应的胆识与睿智、知识与思想。写作学不仅需要研究作者是谁、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这涉及文化价值认同、情感关系判断,涉及研究主体与写作者的身份关系;而且需要研究如何书写的问题,研究写的形式与方式,研究写出的文本之传播接受效果,这涉及语法修辞运用及其隐在的话语依据与逻辑,涉及读者、文本传播、意义生成增值问题。写作学以人的书写行为及其历史为研究对象,而书写是在特定时空、历史语境中进行的,既受历史文化、现实社会思潮以及个体审美趣味等制约,又把握、生产文化,因此写作学研究涉及文化创造学、社会心理学与个体表达哲学等,一代又一代的写作学人为此付出了艰辛劳作,我在这里向他们致敬!
 当代写作学,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写作学,它在历史发展的大时代艰难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2020年,在中国写作学会创会40周年纪念大会上,我代表学会致辞,其中有这样一段:“我要代表学会,向40年前艰难创会的周姬昌先生致敬,周先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以武大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