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505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305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305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347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449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449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449
 
 
 | 
         
          | 內容簡介: |   
          | 《中国古代文学》分为上、下两册,涵盖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含近代)八编。每编开头设“概说”,总述每一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总貌,适度分析该期文学发展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每编按文体分章(节),每章(节)由文学史简述和作品选读两部分构成。部分章(节)后设“课程思政”板块,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每章(节)尾设“思考与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与拓展知识。 |  
         
          | 目錄: |   
          | 编 宋辽金文学 章 宋代散文
 节 新古文运动与宋代散文
 第二节 宋代散文选读
 第二章 宋代词
 节 北宋词
 第二节 北宋词选读
 第三节 南宋词
 第四节 南宋词选读
 第三章 宋代诗歌
 节 宋代诗歌概述
 第二节 北宋诗歌的发展
 第三节 南宋诗歌的发展
 第四节 宋代诗歌选读
 第四章 宋代话本
 节 宋代话本概述
 第二节 宋代话本选读
 第五章 宋代诗话词话
 节 宋代诗话词话
 第二节 宋代诗话词话选读
 第六章 辽金文学
 节 辽金文学
 第二节 辽金文学作品选读
 第二编 元代文学
 章 元代杂剧
 节 元代杂剧的盛况
 第二节 关汉卿与《窦娥冤》
 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选读
 第四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五节 王实甫杂剧选读
 第六节 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
 第七节 元代前期杂剧选读
 第八节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
 第九节 元代后期杂剧选读
 第十节 《中原音韵》与《录鬼簿》
 第二章 元代散曲
 节 元代散曲的繁荣
 第二节 元代散曲选读
 第三章 元代南戏
 节 元代南戏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元代南戏选读
 第四章 元代诗文
 节 元代诗文概述
 第二节 元代诗文选读
 ……
 第三编 明代文学
 第四编 清代文学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 为了适应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类课程教学实际,在体例、容量、难易程度等方面满足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组织了一批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编制了这套《中国古代文学(上、下)》教材,并于2016年10月出版。教材出版后得到了全国诸多高职院校教师的认可,很多学校都选用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老师的建议,结合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版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全面校勘,增加了一些经典篇目,还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修订。 一是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中国古代文学在课程思政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挖掘、梳理思政元素,从课程思政的内容、手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二是增加数字媒体资源。微调版的纸质资源,增加数字媒体资源,以扩大教材容量,拓展内容范围,丰富学生视野。
 第二版的体例变化如下。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涵盖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含近代)八编。每编开头设“概说”,总述每一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总貌,适度分析该期文学发展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每编按文体分章(节),每章(节)由文学史简述和作品选读两部分构成。部分章(节)后设“课程思政”板块,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每章(节)尾设“思考与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与拓展知识。
 本书修订后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是文学史与文学作品合编,点与面充分结合。由史引出作品,用作品以证史述,做到经正而纬成,纲举而目张;同时又严格遵循专科层次文学课应以文学作品为主的原则,史与作品的比例大约为1:2。
 二是注重知识性、思想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教材侧重有定论的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知识介绍,也适当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广学生耳目。
 三是注重内容的深入浅出与繁简适度,给教师以发挥的余地,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
 四是大胆探索“课程思政”。部分章(节)后分设“以文化人”“学有所悟”两个栏目。“以文化人”重在梳理思政元素,侧重与教师探讨课程思政的内容、手段与路径;“学有所悟”主要针对学生,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课程思政的效果真正落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