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449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235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551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857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653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418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1520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主要拓展了中国上古管乐器的研究视野。引进了无孔管乐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引进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为出土文物的实证(贾湖遗址二批出土的“无孔骨管”);一为古文字、古籍文献记载中的证据;一为现今民间尚存的一些传承(佛、道教的乐器“篍”,黄梅戏的伴奏乐器“筹”)并从无孔管乐的概念出发,对古文字训诂和世界音乐文化发展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例如:对于郭沫若先生《释龢言》一文的析案,独辟蹊径,言之有物。有理有据的推翻了郭沫若先生之前论断的,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对甲骨文的研究非常有价值。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古乐探微,涉及了人类“音阶”意识的觉醒、“樂”之本义与葫芦崇拜、《吕氏春秋》伶伦作律“听凤凰之鸣”解谜、“田连”考、《弹歌》本源、夏代音乐文化、中国古乐器“籁”的西传、甲骨文字“龢”的乐器本体探究等问题。下编为古龠论,涉及了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骨质斜吹乐管考名、“骨龠”测音采样吹奏报告、关于“龠”的考证诸家异说析辨、“尺八”祖制考、“筹”考等。 |  
         
          | 關於作者: |   
          | 刘正国:音乐史学家、笛龠演奏家,国家专利乐器“七孔笛”“九孔龠”及新创“凹孔古籁”的发明人;国宝文物贾湖“骨龠”出土原件的权威音响解读者和学术守护人。曾任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副主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二级)、国家“一级演奏员”,上师大音乐学院“中华龠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管乐器文献、图像及文物资料集成与研究”的首席专家。 |  
         
          | 目錄: |   
          | 弁言…………………………………………………………………… 1 上编?古乐探微
 论人类“音阶”意识的觉醒………………………………………… 3
 “樂”之本义与祖灵(葫芦)崇拜 …………………………………34
 《吕氏春秋》伶伦作律“听凤凰之鸣”解谜
 — 中国上古乐史疑案破析………………………………………73
 “田连”考
 — 嵇康《琴赋》中的上古琴家发隐……………………………97
 《弹歌》本为“孝歌”考 ………………………………………… 109
 夏代音乐文化与江淮遗迹………………………………………… 126
 释“籁”
 — 兼及中国远古“籁”(乃依)乐管的西传 ……………… 158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 释龢言》析案………………………… 191
 
 下编 古龠论原
 笛乎 筹乎 龠乎
 — 为贾湖遗址出土的骨质斜吹乐管考名…………………… 241
 贾湖遗址二批出土的骨龠测音采样吹奏报告…………………… 262
 中国贾湖“骨龠”的出土、仿制与舞台呈现…………………… 289
 中国“龠”类乐器述略…………………………………………… 316
 贾湖骨龠(骨笛)出土三十周年赋……………………………… 321
 论当代辞书史著对“龠”的错误定说…………………………… 327
 关于“龠”的考证诸家异说析辨………………………………… 342
 评《辞海》释“籥”词条的三番修订…………………………… 359
 黄梅戏早期特色伴奏乐器“筹”考……………………………… 368
 “尺八”祖制考
 — 暨中国笛类竖吹乐管的源头探略………………………… 384
 附?录
 道是无缘却有缘
 — 忆对黄翔鹏先生的一次拜谒………………………… 399
 “先秦古龠流变图”解 …………………………………………… 407
 跋语………………………………………………………………… 4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