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301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4998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254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1428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383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653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449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1520
 
 
 | 
         
          | 編輯推薦: |   
          | 鉴古思今,学问有道! 诗词为路,让我们跟着包子老师,一起追溯二十四城悠美的时光!
 打开每一座城市,它的历史、地理、建筑、风俗,还有那些悠扬在城市时空里的文学,都款款而来。
 |  
         
          | 內容簡介: |   
          | 历史不是隔断的,而是紧密联系起来的。 本书介绍了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况、历史沿革、文化发展、与之相关的诗词歌赋以及相对应的代表性诗人名家。
 二十四座古城,就是24位文化巨人,不仅底蕴深厚,也经历了众多重大事件而名存青史,熠熠生辉。它们的存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回顾过往,慢慢追溯历史留下的印迹,由古思今,感怀华夏文化的无穷魅力。
 |  
         
          | 關於作者: |   
          | 包君成,全国优秀教师、作家、诗人;曾出版《文语方程式》《第三门:恋之启》《以“法事情人”视角破解古典诗词》《重构阅读思维:“法”“事”“情”“人”阅读法深度解析》等著作,在写作、阅读、古诗文等领域有独到而专业的研究;其“法事情人”阅读法、“六项全能学习法”、“秒变作文法”等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得奖项;曾登上《时代人物》杂志封面;在多种报刊发表过相关论文和文学作品;工作之余,爱好广泛,涉猎颇多,曾于全球发行国风音乐专辑。 |  
         
          | 目錄: |   
          | 目录 壹·北京
 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
 001 / 京华烟云
 005 / 诗意中的北京
 008 / 曹雪芹: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贰·承德
 承传文明,德行天下
 015 / 承德记忆
 017 / 诗意中的承德
 023 / 康雍乾:一座山庄,半部清史
 叁·大同
 饥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
 029 / 大同往事
 033 / 诗意中的大同
 037 / 拓跋宏: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
 肆·南京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044 / 沧桑金陵
 048 / 诗意中的南京
 054 / 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伍·苏州
 诗曲姑苏城,千年繁华处
 060 / 大梦苏州
 062 / 诗意中的苏州
 067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扬州
 汉唐诗里梦,明清画里城
 073 / 扬州岁月
 077 / 诗意中的杭州
 080 /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柒·杭州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088 / 漫步杭州
 090 / 诗意中的杭州
 095 /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玖·泉州
 香火禅语,满街圣人
 115 / 风起刺桐
 119 / 诗意中的泉州
 125 / 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拾贰·洛阳
 古今兴废事,只看洛阳城 159 / 白马东都
 162 / 诗意中的洛阳
 167 / 白居易:洛阳陌上春长在,
 惜别今来二十年
 拾·景德镇
 烟雨天青,雅韵传世
 131 / 陶瓷之都
 135 / 诗意中的景德
 139 / 龚轼: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拾壹·曲阜
 千年礼乐,万古衣冠
 144 / 孔子故里
 148 / 诗意中的曲阜
 154 / 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拾叁·开封
 一朝入画,梦回千年
 174 / 汴京情结
 179 / 诗意中的开封
 184 /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拾肆·江陵
 一叶轻舟,千里江陵
 188 / 荆州古城
 192 / 诗意中的江陵
 197 /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拾伍·长沙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02 / 万里沙祠
 206 / 诗意中的长沙
 210 / 刘长卿: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拾陆·广州
 广纳山川,四海一月
 216 / 岭南纪事
 219 / 诗意中的广州
 225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拾柒·桂林
 桂林桂林,桂树成林
 231 / 山水桂林
 234 / 诗意中的桂林
 240 /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拾捌·成都
 两年成邑,三年成都
 245 / 蓉城成都
 248 / 诗意中的成都
 254 / 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拾玖·遵义
 无偏误陂,遵王之义
 258 / 红色遵义
 261 / 诗意中的遵义
 268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贰拾·昆明
 日日相比,日月合璧
 272 / 春城昆明
 275 / 诗意中的昆明
 282 / 闻一多: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贰拾壹·大理
 大治大理,以礼治国
 288 / 大美大理
 291 / 诗意中的大理
 296 / 郭沫若: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
 贰拾贰·拉萨
 原为“逻娑”,高原明珠
 303 / 明珠拉萨
 305 / 诗意中的拉萨
 308 / 仓央嘉措: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贰拾叁·西安
 千年古都,安定西北
 315 / 古都西安
 318 / 诗意中的西安
 324 / 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贰拾肆·延安
 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329 / 魅力延安
 334 / 诗意中的延安
 338 / 贺敬之: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  
         
          | 內容試閱: |   
          | 壹·北京 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
 京华烟云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有3000余年建城史、860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现代的人文景观,也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说到北京,我们可以谈的有很多,北京是一本书,翻阅它的时候,我们可以领略到很多不一样的内容。有一句话讲,“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绵亘近千年的古都文化是我国都城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结晶和典范,更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和精华。各种各样的内容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无比美妙且具有悠久历史性的旋律。
 北京的魅力风华绝代,一条小小的巷口或街道上凝结着千百年来北京所留下的印迹,抚摸城墙的时候,便仿佛看到了一帧帧具象化的画面。遥远的年代已然过去,但如今踏入这座充满悠悠气韵的城池,仍能触碰到当时温热的脉搏,一条条线索汇聚成如今这座满载历史性和记忆性的城池,让人久久驻足,不肯离去。每一条老街都记载着一个朝代的历史,每一方庭院或许都是一代名人的官邸。
 北京走过了千百年风雨交加的时光,穿越了每一个历史变迁的白天与黑夜,它在每一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称谓,算起来大概有二十多个,而这些称谓也成为绵长历史行进的好标志。现代人哪怕并不了解这些称谓背后的故事,在看到它们的时候,也能瞬间想到北京走过的漫漫长路,让历史与故事在记忆深处沉淀。陈子昂诗中就提到有关北京的名称:
 蓟楼望燕国,负剑喜兹登。
 清规子方奏,单戟我无能。
 仲冬边风急,云汉复霜棱。
 慷慨竟何道,西南恨失朋。
 燕都、幽州、京城、南京、大都、北平、京师、京兆……形形色色的称谓,都说明北京在当时的作用与位置,让人不得不谈。
 史书记载,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封其第奭于此地,史称燕国,位居“战国七雄”一列,其故城在今北京西郊房山琉璃河一带,燕都因当时为燕国都城,又临近燕国而得名。北京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蓟城,这可能是北京早见于文献的名称,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蓟是西周的一个分封国,大概在北京旧城区西南隅。
 幽州,这个称谓出现较多,跨度也很广,它是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早出现在《尚书· 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设置过幽州,均在北京一带。尤其在唐代作用更为重要,是当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虽然幽州的管辖区域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核心地区不变,仍是如今的北京市。当然,谈到幽州就不得不小提一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在当时为出名,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作者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深刻的愤懑之情,着力描写了当时怀才不遇者备受压迫的境遇。此处先按下不表。
 京城,也叫京都,京城的称谓在北京成为国都之后出现较多。南京,即原来幽州,其时升为幽都府,也是辽的陪都。大都,以今日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忽必烈至元九年改为大都,元大都城街道的格局,奠定了今天北京城区的格局,即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
 北平,这个称谓也出现较多,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取“北方和平”之意。
 朱棣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于此,这是北京之名的开始,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不过之后也并非从此确定,而是经历了几朝换代,京师、京兆就是此后用过的称谓。
 北京经历了这么多次的改朝换代、旧颜换新颜,如今已与初有了很大区别,无数历史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新北京。它包罗万象、海纳百川,接纳了无数奔涌而来的人们,也接纳了无数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
 古老而深邃的金水桥、悠悠绵延的长安街、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喧嚣的街口、车流的潮水,一切都是现实,却又那般无奈。才子佳人是高傲的,因为他们曾携手走过一段悠远的金水桥,甚至雕龙画栋里有他们相拥的身影,他们的梦简单而纯粹,相信拥有的一切是苍天赐予,如今的梦简单又复杂,一如沉默而稳重的中轴石板,一如天安门。从此,沉醉,沉醉,不知归处……
 有三个重要因素结合起来,便赋予了北京独有的个性——自然、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艺术体现于装饰北京的塔楼、宫殿;人们的生活方式、贫富状况、风俗习惯和节庆活动则决定了城市生活是舒适闲逸,抑或斤斤计较、喧嚣与粗俗。幸运的是,北京的自然环境、人文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北京的魅力不仅体现于金碧辉煌的皇朝宫殿,还体现在宁静至极的乡村田园景象。
 北京正在慢慢成长,她的文化也在慢慢变得丰富起来。
 诗意中的北京
 北京,作为北方一个偏于塞外的战略重镇,并没有大唐气象的长安繁华,也并不能与诗意烂漫的江南盛景媲美,它很难得到唐宋时期文人骚客的青睐,这也意味着少有关于北京的诗歌流传下来,抑或说,并不会有那么多耳熟能详的诗句出现,因为文人更多聚集在繁华的长安和蹁跹的江南,但这并不意味着北京在诗文的累积上就乏善可陈,恰恰相反,正因它的豪迈、大气、厚重、壮丽,使得后来流传下来的作品更加具有一种空旷幽远之意境,同样引人驻足。
 雄关叠翠望居庸,琼岛春荫绿正浓。
 卢沟千年题晓月,金台几度夕照红。
 蓟门残垣伫烟树,太液禁城起秋风。
 垂虹玉泉凝空碧,晴雪西山唱晚钟。
 这首诗写的是北京代表性的“燕京八景”,即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当时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诗文。“红衣褪尽露莲房,断续蝉声伴寒阳。春老瀛台柳残碧,秋满太液桂生香。”“夕阳返照碧云天,古塞名将两渺然。残阶似诉当年事,衰草空萦旧时烟。”这些诗人在游览“燕京八景”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都城的迷人风貌,体验并享受到自然与人文景观给他们带来的美感,留下了大量歌咏作品。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非常奇妙的游玩与观赏体验,有身临其境之感。它们都各具特色,都有与众不同、无与伦比的美丽之处,或清澈可爱,或俏丽动人,或风景秀丽,是古人对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生动纪实。
 我接下来要谈到的这首《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正是这首诗让北京名扬天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直译如下: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邈远,我深感人生
 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全诗大意: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武则天元年(696年)九月,陈子昂随武则天侄子武攸宜出征幽州,反击契丹,担任军中参谋,他一再上书武攸宜,提出用兵方略,武攸宜不但不听,还把他贬为军曹。陈子昂悲痛欲绝,登上幽州台,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幽州台在现今的北京大兴,初是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来招揽贤才。站在这样一处与过去无尽勾连的地方,很难不引发感慨。陈子昂也是,尤其是在自己的建议不被重视之际。尽管他一直心系天下、心系百姓,也希望能够尽一点绵薄之力让国家变得更好,奈何遇上庸帝,自己的一腔热血无处释放,甚至还遭误解。若不能尽到自己的力量的话,那还不如就此结束这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