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风俗论(上册)(汉译名著本)
》
售價:NT$
490.0

《
ACT一学就会:接纳承诺疗法入门指南
》
售價:NT$
709.0

《
壹卷YeBook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广东历史文化研究
》
售價:NT$
403.0

《
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
》
售價:NT$
296.0

《
江淮方言精汇
》
售價:NT$
500.0

《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售價:NT$
500.0

《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售價:NT$
296.0

《
全生命周期动作发展 第7版
》
售價:NT$
1265.0
|
編輯推薦: |
什么是尊严?人类何以拥有尊严?这两个问题,既是长久以来在伦理学与政治学中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也是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时常会遭遇的问题。然而,要回答它们并不容易。为此,本文试图对尊严观念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当代思想中的新生作一番梳理与分析,以便能简明清晰地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
內容簡介: |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人类尊严(human dignity)越发广泛地被当作人权论证的根据来使用。人们通常认为,这种“以尊严证人权”的观念源自康德的道德哲学,因为他主张人类作为理性存在者具有一种内在价值,亦即尊严。然而,本书的作者注意到,当代学者通常把尊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属性。通过一个词源学的考证,作者概括了历史上思维和使用“尊严”概念的三种范式,即贵族范式、传统范式与当代范式。其中,前两种范式都把“尊严”理解为“拥有较高的地位”,而不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属性。然后,作者指出,在康德的几乎全部著作中,他都只在前两种范式中使用“尊严”一词。康德既没有使用过当代意义上的尊严概念,也没有把它当作人权论证的根据来使用。因此,那种“以尊严证人权”的观念无法从康德哲学中获得支持。
|
關於作者: |
奥利弗?森森(Oliver Sensen),德国哲学家,美国杜兰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师从国际知名学者奥诺拉?奥尼尔(Onora O’Neill)与西蒙?布莱克本(Simon Blackburn),主要从事康德哲学研究,曾任北美康德学会副会长。著有《康德论人类尊严》(德古意特,2011年)、《人类尊严》(剑桥, 即将出版),主编《康德论道德自律》(剑桥, 2012年),联合主编《康德的〈德性论〉:综合释义》(德古意特,2013年)、《康德的〈伦理学讲义〉:批判导读》(剑桥,2015年)、《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诺顿,即将出版)等著作。
译者简介:
李科政,四川简阳人,中国人民大学这学院讲师,曾任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道德与文明》杂志社编辑。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要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研究。曾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世界宗教文化》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译有《康德的道德宗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定言命令式:康德道德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等著作。
王福玲,山西汾阳人,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暨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康德伦理学与当代生命伦理学研究。近年来,在《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道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著有《康德尊严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主持多项*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
目錄:
|
致谢
缩写
导言
部分 敬重他人
章 康德的价值观念
导言
节 康德论作为一种属性的价值
第二节 康德反对作为一个基础的价值的论证
第三节 替代性的价值观念
第四节 康德的内在价值的观念
第五节 康德著作中出现的“价值”
结论
第二章 人性的价值
导言
节 科斯嘉德的回溯论证
……
第三章 康德的人性公式
第二部分 康德的尊严观念
第四章 尊严的三种范式
第五章 康德的人类尊严观念
绪论
参考文献
著者索引
主题词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