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301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403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449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199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347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454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250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194
 
 
 | 
         
          | 編輯推薦: |   
          | 地理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孩子的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上的困惑。通过对地理常识的掌握,孩子还可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独特的空间网络,把周边的事物都纳入其中,这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基础之一。地理之大,囊括万象,了解地理常识能为孩子塑造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 |  
         
          | 內容簡介: |   
          | 地球是如何诞生的呢?海洋每天都如何运动的呢?地球古生物是如何而演化的呢?的陆岛屿叫什么名字呢? 大西洋居然有海底电缆,它有多长呢?“花城”指的是是哪个国家?“石油之国”为什么不是迪拜?国旗上都有哪些地理知识?为什么中国国旗上有五颗五角星呢?本初子午线位于哪一个国家的地域范围?地球海拔的城市在哪里?哈尔滨冬天为什么只有-20℃?古时候的城市今天叫什么名字?丝绸之乡在今天的中国何处?如果地球被海水淹没了,我们应该去往哪里?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给孩子的地理常识》中找到答案。地理根植于人们的生活,是一门广博的学科,很多科学的研究也都需要地理知识的辅助,例如人文、建筑、天文等等。读懂了地理,学习其他的东西来都会事半功倍。 本书中精心收集了数百则地理常识,包含了地球概括、大洲大洋、国家城市、山川河流、湖海岛屿共五个章节。本书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书写,将世界主要面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文字风格浅显易懂,集知识性和可读性为一体,读查两便。希望青少年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认识到了解到丰富的地理知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  
         
          | 關於作者: |   
          | 李异鸣,知名作家,图书策划人,成功策划百余部青少年读物。曾策划出版过《越玩越聪明的思维游戏丛书(共六册)》《蓝皮轻经典(现代文学丛书共十册)》《给孩子的智慧经典(共六册)》等众多书籍,深受读者欢迎。 |  
         
          | 目錄: |   
          | 地球概况 地球简述 / 一
 地球主要数据 / 一
 地球的诞生 / 一
 地球的形状 / 二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 / 二
 板块 / 二
 海洋 / 三
 海水运动的形式 / 三
 大气的组成 / 三
 大气分层 / 三
 地球磁层 / 四
 地球经纬度每度的长度 / 四
 地球生物的演化历程 / 四
 世界人种 / 六
 世界民族 / 七
 地质年代表 / 七
 大洲大洋
 亚洲 / 八
 概况 / 八
 居民 / 八
 自然环境 / 八
 自然资源 / 一〇
 经济简况 / 一〇
 非洲 / 一一
 概况 / 一一
 居民 / 一一
 自然环境 / 一二
 自然资源 / 一三
 经济简况 / 一三
 欧洲 / 一四
 概况 / 一四
 居民 / 一四
 自然环境 / 一四
 自然资源 / 一五
 经济简况 / 一六
 北美洲 / 一六
 概况 / 一六
 居民 / 一六
 自然环境 / 一七
 自然资源 / 一八
 经济简况 / 一八
 南美洲 / 一九
 概况 / 一九
 居民 / 一九
 自然环境 / 一九
 自然资源 / 二〇
 经济简况 / 二一
 |  
         
          | 內容試閱: |   
          | 地球概况 
 地球简述
 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它以约每小时108 000千米的速度在宇宙中飞行。它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 573 000千米。地球绕行太阳一周大约365.2422天,用23.9345小时自转一圈。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14千米。地球的大气里78%是氮气,21%是氧气,余下的1%是其他成分。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5℃,平均气压是1.013帕。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得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的星体。46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的球体演变成现在的圈层结构。圈层结构以地壳表面为界,在它的上面有磁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称为外部圈层;在它的下面有岩石圈、地幔和地核,称为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约2 900千米,占地球体积的83.4%,地幔温度为1 000℃~3 000℃,地核厚度约3 473千米,占地球体积的16.3%,内核温度达6 000℃以上,与太阳表面温度差不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隔开。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或镍铁)构成;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橄榄石、辉石(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一颗表面存在液态水的行星,表面约70.8%为水覆盖。液态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蚀及大洲气候的多样化,这是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过程。地球有一个由内核电流形成的适度的磁场区。由于太阳风的交互作用,地球磁场和地球上层大气引发了极光现象。
 
 地球主要数据
 赤道半径:6 378.14千米极半径:6 356.75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体积:10 830亿立方千米质量:5.976×1024千克密度:5.517±0.004克/立方厘米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1.09秒(平均太阳时)公转周期:365.2422天(平均太阳日)公转行程:9.4亿千米
 近日点日距:1.47亿千米(每年1月3日左右)远日点日距:1.52亿千米(每年7月4日
 前后)
 
 地球的诞生
 科学家们过去通常认为地球这类石质行星是由尘埃云快速引力坍缩而形成的。地球概况世纪60年代,阿波罗太空计划的研究成果改变了这种观点。在对月坑的研究中发现,这些坑是在距今约45亿年前由于大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但此后撞击的次数迅速减少。这一研究结果使吸积理论恢复了活力。该理论认为,行星是一步一步地逐渐增大其体积的。宇宙尘团聚在一起成为颗粒,颗粒变成砾石,砾石变成小球,然后变成大球,再变成微行星(即星子),后,尘埃终于变成了月球那么大。随着星体越来越大,它们的数目也越来越少。后,星体之间碰撞的机会就很少了。这意味着为了集结成大行星这一作用要进行很长的时间。一个直径10千米的天体变成地球这样的天体需要经过大约一亿年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