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347
 
  《 
			这样吃 长得高 临床营养师和新手父母的儿童营养指南 专注解决0到16岁孩子营养问题
			》
 售價:HK$ 
			265
 
  《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售價:HK$ 
			500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505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305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305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347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 
         
          | 編輯推薦: |   
          | 这是一本关于桂林历史与现状的散文集,生活在桂林的你,或者将来桂林旅行的你,通过本书,即可了解桂林的过去与现在,了解桂林秀丽风景之外,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心安处即是故乡。现代文明致使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疲于奔命,同时感到碌碌无为,产生人生寄旅之感。寻找内心的平静,成了当代人迫切的需求。桂林作为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引来无数游客。这些游客惊叹桂林鬼斧神工的山水之余,亦在寻找一种宜居的归属感。归属感来自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桂林拾遗》试图提供的,就是这种认同。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中郁钧剑写了与桂林相关的种种人、物、事。或围绕桂林东镇路历史上存在的白崇禧公馆、李宗仁故居、李济深故居、西南纺织厂等名人故居、企事业单位,回顾自己在东镇路度过的童年时光,描绘出记忆中热闹繁华的东镇路;或娓娓讲述与自己颇有渊源与情谊的桂林人,以及记忆深处温情脉脉的诸多往事;或着重介绍桂林的美食、桂林的花、桂林的湖、桂林的桥等“土特产”。不管是写物还是怀人,都寄托了作者对桂林的浓浓乡思。 同时,希望通过本书,读者能够更加了解桂林,热爱桂林,知道桂林除了山水甲天下,还有非常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 關於作者: |   
          | 郁钧剑 江苏南通人,生于广西桂林。
 先后就读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画研究院、中央党校和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是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十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第七、八、九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党联系的院士专家学者”。曾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演艺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出版过八十余种独唱音像专辑、七部诗集、五部文集、四部书画集和三部声乐专著。先后举办过个人书画展四次,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书画联展。
 |  
         
          | 目錄: |   
          | 自序(一)/001 自序(二)/002
 
 部分 关于《东镇路历史文化调研》的回复
 
 关于《东镇路历史文化调研》的回复 / 003
 关于《调研》中条—— 东镇路 / 007
 关于《调研》中第二条—— 东镇门 / 010
 关于《调研》中第三条—— 环碧园(亦名李园、板栗园) / 014
 关于《调研》中第四条—— 李宗仁“行宫” / 016
 关于《调研》中第五条—— 白崇禧公馆 / 020
 关于《调研》中第六条—— 李济深故居 / 023
 关于《调研》中第七条—— 阚维雍将军殉国纪念碑 / 027
 关于《调研》中第八条——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特务
 营(叶挺被囚处之一) / 031
 关于《调研》中第九条—— 华中铁厂 / 033
 关于《调研》中第十条—— 广西纺织机械厂(西南纺织厂) / 034
 关于《调研》中第十一条—— 桂林中药厂 / 058
 关于《调研》中第十二条—— 桂林蜜果厂 / 061
 关于《调研》中第十三条—— 桂林电机厂 / 068
 关于《调研》中第十四条—— 解放军181 医院 / 074
 关于《东镇路历史文化调研》的后感言 / 075
 后的东镇路 / 078
 
 第二部分 《家在桂林》之内的拾遗
 
 小胖和毛毛 / 085
 五分钱的情谊 / 091
 宝积山下的孔明台 / 093
 宣传队的队歌 / 096
 梦中的高音喇叭 / 108
 我是十八岁开始带学生教唱歌的 / 112
 全荃的回信 / 117
 他给父亲系上了领带 / 122
 我的贵人肜团长 / 128
 帮我家落实政策的王文生 / 136
 谦卑的父亲 / 141
 十字街头 / 148
 签名售书的那天 / 164
 
 第三部分 《家在桂林》之外的拾遗
 
 酸咪咪 / 177
 狗尾巴草 / 180
 毛秀才 / 185
 看雨 / 188
 荔枝红了 / 190
 父亲爱吃荞麦 / 193
 窗台上的老树盆景 / 196
 书摊随想 / 198
 中学班主任 / 202
 年糕与糯米糍粑 / 204
 居家话收藏 / 208
 梦回桂林 / 211
 桂林的家 / 215
 
 第四部分 拾遗桂林
 
 桂林的骄傲 / 221
 桂林的米粉 / 224
 桂林的花 / 228
 桂林的湖 / 237
 桂林的桥 / 241
 桂林的酒 / 249
 桂林的土菜 / 251
 桂林菜在北京 / 258
 桂林的方言 / 262
 桂林的雕塑 / 265
 桂林的格局 / 268
 “回乡演唱会”的始末 / 272
 
 后记/3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