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
攻金之工: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
》
售價:NT$
6528.0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NT$
254.0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NT$
806.0

《
心学的诞生
》
售價:NT$
347.0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NT$
653.0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NT$
403.0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NT$
321.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与其他以郭守敬为研究对象的已经出版的书刊相比,重点在于其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建树,一定意义上能够弥补郭守敬研究的空缺。本书能够增进人们对郭守敬与大运河这段历史因缘的了解,激发青少年学习他求真求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对大自然充满无限热爱和好奇的科学探索精神。
名家推荐
“大运河人物故事”丛书是认识和了解大运河历史文化的良师益友,是展现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精品力作,值得向广大青少年读者朋友推荐。——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 张廷皓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勤劳的象征和智慧的结晶……本丛书首次全面、系统、生动地呈现了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背后的动人故事和传说。——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 南京出版社社长 卢海鸣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元代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与京杭大运河的建设为核心主线,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和早年治水实践讲起,注重揭示这些经历对其后来主持大运河工程的启发和影响,继而详细介绍了郭守敬规划、修建通惠河、会通河的过程,并从水利角度分析郭守敬在中国大运河史上的历史地位,以及后世对其治水功绩的评价和纪念。
|
關於作者: |
王申,理学博士,现任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利史与水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项目,参与了《浙江通志·水利志》和《浙江通志·海塘专志》的编写工作。出版专著《乐在图书山水间——常印佛传》《铜文化故事》,在《清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篇。
|
內容試閱:
|
“七百多年前一个晴朗的夜晚,人们都已进入了睡乡。夜深了,明亮的北斗七星渐渐西斜,一所院子里那个不太高的土台上,还闪耀着一点灯光。一个少年正在土台上全神贯注地忙着。借着灯光,能看出他在一座用层叠交叉的竹圈扎成的球形架子旁边工作着,边上还摊放着一份图。这球形的竹架子是一座照着古代图形仿制的精巧的‘浑仪’。少年望望天,又转动仪器中间的一个小竹筒进行观测,随后俯身将观测的结果记录并绘制在旁边的天文图上……”这是著名天文学家、天文史家潘鼐先生在《郭守敬》一书的开篇根据史料记录还原的历史上的生动的一幕。少年名叫郭守敬,当时十五六岁,观测地点在他的家乡——位于华北平原的邢台旧县城西北30里左右皇寺镇的郭村,观测工具浑仪是他根据古书中所描述的仪器构造,自己动手用竹篾编制而成的。为了扩大视野,他还在院中筑起土台,将浑仪安置其上,以便观测中国古代传统的特定星座——二十八宿诸星和天空中的其他亮星。在祖父郭荣的教导指点下,此时的郭守敬不仅已熟知全天星座的相对位置、名称,而且掌握了浑仪的原理,希望通过观测,进一步认识各星的精确位置和相互间的距离。夜晚的苍穹是那么深邃静谧,让郭守敬感到痴迷和震撼,而小院外的世界在当时并不安宁,正经历着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政治鼎革的动荡。
郭守敬于公元1231年出生在河北邢州邢台县郭村。这一年,是蒙古汗国太宗三年,金哀宗正大八年,南宋理宗绍定四年。往前20年,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高原各部后,于1211年亲率10万大军与金军主力决战于野狐岭,大败金军,杀、伤20余万众,使金国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力量。此后,蒙古铁骑不断南掠,席卷金朝统治下的黄河以北各府路州县,大肆劫掠人口、牲畜、财物,“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庐尽毁,城郭丘墟矣”。 至郭守敬出生时,邢州已被蒙古军占领10余年了。三年后,金国覆灭,长江以北尽归蒙古统治。习惯于游牧迁徙的蒙古统治者,初并不知道如何统治农耕定居的中原汉族地区。他们不择手段,强取豪夺,大肆搜刮百姓,致使民不聊生,百姓四处逃亡,华北地区的经济持续衰败倒退,一片萧条。据元平章政事宋子贞描述,邢州被蒙军占领之初总计有15 000户,属答剌罕部,每县设达鲁花赤,并由其一人管理。在达鲁花赤治下,官吏“肆为朘割,始于贫民下户,次则中人富家,末则权豪势要,剥肤椎髓,惟恐不竭”,“百姓始大骇,散而之四方”,久之,“千里萧条,为之一空,郡城中才百余家”,为求生存,百姓竟然“以土塞门,穴地而出,望见马尘则匿至丛薄间矣”,真是一番人间炼狱的惨景。正是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郭守敬出生并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