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403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 
			 售價:HK$ 
			39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230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48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658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347
			 
			 
	
 
      | 
     
      
      
      
      
         
          | 內容簡介: | 
         
         
           
            “对”字句是现代汉语的高频句式之一。本书运用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就汉语介词“对”及“对”字句的本体展开研究。从生命度、指称化、语法化等视角研究了肯定性“对”字句中各组成部分的情况及其序位关联性。从心理扫描方式、凸显方式等对否定性“对”字句中的两种否定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解释了其共存的原因。对“对”字句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阐释了其不对称的原因。另外,还对“对……(Neg)VP/AP”结构的隐喻和转喻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隐喻功能、转喻功能在“对”字句中的共同作用,并以“对……不客气”为例,进行了转喻功能的个案研究。
 本书的研究将有助丁探索语法、语义、语用多领域研究的理论接口,使相关研究得以不同程度的深化,同时还可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汉语语法的特点,对汉语教学者及学习者也是十分有益的。
           | 
         
       
      
      
      
         
          | 關於作者: | 
         
         
          |  
            吴泓,黑龙江哈尔滨人。毕业于吉林大学语文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哈尔滨学院副教授。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及研究工作10多年,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参与*规划基金项目“国家语言能力建设视域下话语模式化与去模式化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等方向论文20多篇,出版教材2部。
           | 
         
       
      
      
      
         
          | 目錄: 
           | 
         
         
           
            章 绪论
 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第五节 符号及其他说明
 第二章 肯定性“对”字句
 节 “X 对 Y Z”中的“X”和“Y”
 第二节 “X 对 Y Z”中的“Z”
 第三节 “对”的语义特征、功能演变及其与“X”“Y”“Z”的内部关联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否定性“对”字句
 节 否定式A与否定式B双式允准型
 第二节 否定式A或否定式B单式选择型
 第三节 否定式A与否定式B并存原因的历时探讨
 第四节 介词“对”、“Z”的语义特征和否定词之间的序位关联性
 第五节 A式否定句与B式否定句的语义、语用功能比较
 第六节 否定性“对”字句中的现实与非现实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字句肯定式与否定式的对称与不对称
 节 肯定句与A式否定句的对称与不对称
 第二节 肯定句与B式否定句的对称与不对称
 第三节 肯定式与否定式的语法语义结合多样性
 第四节 韵律句法对“对”字句肯否形式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Neg)VP/AP”的隐喻和转喻功能研究
 节 隐喻和转喻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对……(Neg)VP/AP”的隐喻和转喻功能
 第三节 “对……不客气”转喻功能的个案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