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449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347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305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755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403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316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301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403
 
 
 | 
         
          | 內容簡介: |   
          | 文学,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存在。 文学,是一个迷人而永恒的话题。
 文学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其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开始了虽不乏艰辛但又无比壮丽的传播之旅。从这个角度说,文学发展的历史何尝不是文学传播的历史!
 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传播学理的日益深入和传播活动的日益广泛,“文学传播”越来越成为一个必须重视并值得研究的显在问题;我们在深切地感受文学一次次焕发新的魅力、一次次创造新的样态和意义的同时,理应从文学传播机理、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本书的思考和钩稽虽属草创,但也不乏惊奇的眼光和新见,因此又可以说是一个引导性的示范。
 |  
         
          | 關於作者: |   
          | 张玉田,1960年生。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河北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评论、舆情分析等教学和研究。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读书》《写作》《中国电视》《当代电视》《电视指南》《中国文化报》《新闻出版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战争文学名著鉴赏》《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科学文艺卷》《边看边说》《中国媒介发展概论》等著作和教材。 |  
         
          | 目錄: |   
          | 引 言 文学传播之路 / 1 
 章 文学传播要素 / 11
 节 文学传播主体—作家 / 12
 第二节 文学传播内容—作品 / 18
 第三节 文学传播受体—读者 / 21
 
 第二章 文学传播媒介 / 26
 节 关于媒介的基本理论 / 26
 一、语言媒介 / 31
 二、印刷媒介 / 31
 三、广播媒介 / 31
 四、影视媒介 / 32
 五、网络媒介 / 33
 第二节 报纸·期刊·书籍 / 34
 一、报纸 / 34
 二、期刊 / 44
 三、书籍 / 51
 第三节 广播·影视·网络 / 58
 一、广播 / 58
 二、电影 / 64
 三、电视 / 71
 四、互联网 / 79
 第四节 出版社·编辑部·发行机构 / 87
 一、出版社、编辑部、发行机构的概念职能 / 87
 二、中国出版社及出版业活动的历史沿革 / 90
 三、中国当代文学出版情况 / 94
 
 第三章 文学传播类型 / 97
 节 诗歌传播 / 97
 一、诗歌传播的内在素质 / 97
 二、古代诗歌传播途径 / 102
 三、现代诗歌传播方式与特点 / 106
 第二节 散文传播 / 110
 一、散文传播历史发展 / 110
 二、散文传播特征 / 112
 三、散文传播效果 / 117
 第三节 小说传播 / 129
 一、小说传播历史发展 / 129
 二、小说传播方式 / 132
 三、小说传播效果 / 135
 第四节 戏剧传播 / 139
 一、戏剧传播历史发展 / 140
 二、戏剧传播形式 / 141
 三、戏剧传播效果 / 144
 
 第四章 文学传播功能 / 153
 节 主题传播 / 153
 一、文学主题意义  / 154
 二、文学主题类型 / 160
 第二节 形象传播 / 175
 一、农民形象 / 176
 二、知识分子形象 / 181
 三、女性形象 / 187
 第三节 情感传播 / 193
 一、关于爱情 / 196
 二、关于亲情 / 200
 三、关于乡情 / 206
 第四节 价值传播 / 210
 一、审美价值传播 / 212
 二、认识价值传播 / 219
 三、教育价值传播 / 223
 四、文化价值传播 / 227
 
 第五章 文学传播策略 / 232
 节 叙事策略 / 232
 一、截取一段有意思的生活 / 233
 二、讲究必要的方法和技巧 / 238
 第二节 声像化策略 / 245
 一、文学影视化 / 250
 二、影视文字化 / 253
 三、作家公众化 / 254
 四、传播节目化 / 256
 第三节 批评策略 / 258
 一、关于文学的“人性”问题的讨论 / 262
 二、关于“重写文学史” / 266
 三、关于“先锋文学”与“新写实小说” / 268
 第四节 宣传引导策略 / 273
 一、连载 / 277
 二、访谈和书讯 / 279
 三、评奖 / 281
 四、签名售书 / 283
 
 第六章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 / 284
 节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历史发展 / 286
 一、中国古代文学对外传播 / 286
 二、中国现代文学对外传播 / 287
 三、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 / 290
 第二节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制约因素 / 293
 一、意识形态因素 / 293
 二、传播途径因素 / 297
 三、创作本身的因素 / 300
 第三节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路径选择 / 303
 一、在提高翻译水平质量上下功夫 / 303
 二、运用多种媒介资源和形式 / 305
 三、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整体影响力 / 308
 
 参考文献 / 3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