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285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39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439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305
 
 
 | 
         
          | 編輯推薦: |   
          | 本书引用大量文献,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视角,为从事皮肤癌治疗的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引自国际知名的 Springer 出版社,由美国皮肤病学专家 Allison Hanlon 教授精心编著。 全书共有 12 章,对临床中常见的皮肤癌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黑色素瘤、附属器肿瘤和皮肤淋巴瘤等,每种疾病独立成章,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描述,同时配有总结性的表格和丰富的图片,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法。
 书中所述引用了大量文献,以支持相关数据和观点,可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视角,对想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皮肤癌的临床一线皮肤科医师或从事皮肤癌治疗的医师有重要参考价值。
 |  
         
          | 關於作者: |   
          | 原著者: Allison Hanlon 皮肤病学家,获得皮肤病学委员会认证,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助理教授;
 主译:
 何黎,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十九大党代表,现任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执行院长、云南省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
 陈翔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 目錄: |   
          | 第 1 章 皮肤肿瘤的高危人群与预防 一、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与预防
 二、黑色素瘤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与预防
 第 2 章 光化性角化病
 一、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组织病理
 四、诊断、体格检查和鉴别诊断
 五、鉴别诊断
 六、处理和治疗
 七、预后与预防
 第 3 章 基底细胞癌
 一、概述
 二、危险因素
 三、临床表现
 四、组织学表现
 五、诊断和分期
 六、辅助疗法
 七、结论
 第 4 章 鳞状细胞癌
 一、流行病学
 二、危险因素
 三、预防
 四、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五、诊断
 六、组织病理
 七、高危鳞状细胞癌
 八、高危病例的临床检查
 九、治疗
 十、随访
 第 5 章 原位黑色素瘤
 一、概述及发生率
 二、流行病学
 三、危险因素
 四、临床特征
 五、恶性雀斑样痣
 六、无色素性 MIS
 七、肢端雀斑样 MIS
 八、鉴别诊断
 九、诊断
 十、预后
 十一、组织病理
 十二、治疗
 十三、局部扩大切除术
 十四、分期切除术(“慢 Mohs”)
 十五、Mohs 显微外科手术(MMS)
 十六、咪喹莫特
 十七、放射治疗
 十八、随访
 第 6 章 恶性黑色素瘤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危险因素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技术
 七、组织病理
 八、分期和预后
 九、前哨淋巴结
 十、治疗
 第 7 章 Merkel 细胞癌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临床特征
 四、组织病理
 五、诊断和分期
 六、预后
 第 8 章 皮肤淋巴瘤
 一、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分期
 四、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
 五、临床表现
 六、指导临床治疗的预后因素
 七、疾病管理
 八、预后
 九、皮肤 B 细胞淋巴瘤
 十、CD30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第 9 章 纤维组织细胞肿瘤: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非典型纤维黄瘤和多形型未分化
 肉瘤
 一、概述
 二、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
 三、非典型纤维黄瘤
 第 10 章 附属器癌:微囊性附属器癌和皮脂腺癌
 一、微囊性附属器癌
 二、皮脂腺癌
 三、评价和治疗
 第 11 章 乳房外 Paget 病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组织病理
 六、检查
 七、病程和预后
 八、治疗和随访
 第 12 章 皮肤癌的诊断与治疗程序
 一、概述
 二、角质形成细胞癌(原称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
 三、组织活检
 四、角质形成细胞来源癌症的治疗
 五、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伴异型性
 六、活检
 七、黑色素细胞肿瘤分期
 八、治疗
 九、结论
 |  
         
          | 內容試閱: |   
          | 译者前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诱发因素增加,我国皮肤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基底细胞癌是Z常见的皮肤癌,在白种人和高原地区人群的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在东亚的发病率为(15~16.5) / 10 万,而排第二位的鳞状细胞癌,尽管发病率低于基底细胞癌,但恶性程度相对要高,约 40% 光线性角化病转化的鳞状细胞癌可向淋巴结等转移,病死率Z高可达 18%。对于恶性程度Z高的黑色素瘤,2000 年抽样研究其发病率约为 2/100 万, 2004 年发病率增加到 1/10 万,4 年增长了 5 倍。早期黑色素瘤通过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晚期黑色素瘤预后差,中位生存期 6~9 个月,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尽管发病率和危害性增加,但皮肤癌在中国癌症学科中仍属小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关于皮肤恶性肿瘤的实用性专著较少,且大多内容陈旧。通过皮肤癌的实用性专著,系统规范临床诊治流程和提高诊疗水平对提高皮肤癌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美国皮肤病学专家 Allison Hanlon 教授编著的 A Practical Guide to Skin Cancer,对临床中Z常见的皮肤癌进行了详细论述,每种疾病独立成章,系统阐述了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兼具逻辑性与可操作性。书中配有丰富的图表,能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疾病相关
 内容。本书的Z大特点是通过文献论证相关数据及观点,可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视角,如果读者想进一步对皮肤癌进行研究,亦可将本书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皮肤科临床医生,我们组织国内同行共同翻译了本书,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皮肤癌防治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书中所述恐有不完善之处,恳请广大同道不吝指正。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云南省皮肤病医院 何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陈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