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林清玄散文精选(5册)(玫瑰海岸,天边有一颗星星,心海的消息,鸳鸯香炉,越过沧桑)

書城自編碼: 374241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林清玄
國際書號(ISBN): 9787X29396554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9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排爆组遭遇自旋(第165届直木奖得主佐藤究首次引进国内! 推理×科幻×怪物 )
《 排爆组遭遇自旋(第165届直木奖得主佐藤究首次引进国内! 推理×科幻×怪物 ) 》

售價:NT$ 352.0
舌尖上的微生物:发酵的历史、食谱与创新
《 舌尖上的微生物:发酵的历史、食谱与创新 》

售價:NT$ 806.0
认知行为疗法简易操作指南(原著第二版)
《 认知行为疗法简易操作指南(原著第二版) 》

售價:NT$ 449.0
分镜!成为漫画家的第一步
《 分镜!成为漫画家的第一步 》

售價:NT$ 500.0
永恒与时间:丸山真男思想史学的交响曲
《 永恒与时间:丸山真男思想史学的交响曲 》

售價:NT$ 500.0
现代科学史(学术界和大众市场都难以超越的科学史范本,跨界科学家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
《 现代科学史(学术界和大众市场都难以超越的科学史范本,跨界科学家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 》

售價:NT$ 551.0
明末清初那些年
《 明末清初那些年 》

售價:NT$ 296.0
亚洲文明(第二辑)
《 亚洲文明(第二辑) 》

售價:NT$ 3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65
《我和连岳一起成长2》
+

NT$ 296
《自造》
+

NT$ 305
《清华讲义 闻一多中国神话十五讲》
+

NT$ 449
《今宵欢乐多》
+

NT$ 286
《大叔:我们终于可以聊聊走过的路(拒绝焦虑,笑傲时光。送给被这》
+

NT$ 301
《春日站牌》
編輯推薦:
林清玄30岁而立之年黄金代表作,台湾“中山文艺奖”获奖作。
以禅意的境界讲述婚姻的智慧,通透耐读的入世之书。
烫金装帧,印银内封,经典普及本。
林清玄台湾“菩提园佛化艺术中心”之邀作“走向清净之路”系列演讲集
柔软心、菩提的生活、从前有一颗星星、每个人都是一个宝瓶、缺憾还诸天地、当痛苦来临时、菩提书简。
烫金印银,经典普及本。
內容簡介:
5册套装:

1《天边有一颗星星》〡“走向清净之路”演讲集
2《鸳鸯香炉》 〡“中山文艺奖”获奖作
3《心海的消息》 〡“林三荣文学奖”获奖作
4《玫瑰海岸》 〡澄澈纯净的爱情小品
5《越过沧桑》 〡“无尽意系列”专栏结集

《天边有一颗星星》是林清玄台湾“菩提园佛化艺术中心”之邀作“走向清净之路”系列演讲集中首本,全书共分六个主题:柔软心、菩提的生活、从前有一颗星星、每个人都是一个宝瓶、缺憾还诸天地、当痛苦来临时、菩提书简。一个人要chao越广大、慈悲、敏感,并非要远离众生,而是要真实地进入众生里面,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是一个修行者,如此才能随顺众生。一个有柔软心的人从来不苛求众生,因为众生如果可以被苛求、有智慧,能觉悟,现在早已经是一个菩萨了,不会还是一个众生。文章以生动的口语与*机智的思维,将经典娓娓道来,肯定了佛的悟道是感性的、动人的、充满热情与芬芳的:“活在现在,现在就是z好的一刻;活在清净,清净就是Z好的解脱。”


《越过沧桑》是林清玄不惑之年的洗练之作,取名为《越过沧桑》,是作者回望过去的二十年,不仅个人对于生命沧桑的体会益为深刻,国家、社会、文化变化之巨大也如沧海桑田。这本书也是作者“无尽意系列”专栏结集,意为“对这个社会、对人群有无限的情意”,寄寓了作者如何在沧桑之中思维、体验,去走过已化为桑田的海岸,重回清净浪漫的沙滩散步。
  本书写于作者四十岁之后,其时作者已经获得众多文学奖项,成为台湾具影响力作家之一,作品畅销,名利双收,对生命有了更了更深沉的看法。作者在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好的人生是五味俱全,有苦有乐、有泪有笑、有爱有恨、有生有死、有低吟有狂歌、有振臂千仞之刚也有独怆然而泪下,酸、甜、苦、辣、咸,此起彼落。想一想,如果面对一桌没有调味的菜肴,又如何会有深沉的滋味呢?文字质朴隽永,引人思考。

《玫瑰海岸》被誉为林清玄动人的小品,一半抒情,一半写景;一半是情感忧伤的生命之歌,一半是心胸光明的宇宙之爱。在美丽与哀愁中升华,建构一个清明温馨的心灵世界。林清玄说爱情像玫瑰,使我们学习细致与温柔;又像大海,使我们学习宽容与坦然;学习如何在爱的挫败中更能爱人,也学习在广大的心胸里更能谦卑。
  本书写于作者二十七岁的时候,当时作者从绝望的爱情中苏醒过来,重新为自己建构了一个清明温馨的心灵世界。这时,神奇的事发生了,在面对自己或别人的爱情故事时,竟往往生出一种凄凉的美感,远远看着,好像在雨雾中看着一朵开到ding峰的玫瑰……作者将修行的智慧运用于爱情和生活,有了这样一种智慧,就能使我们在泪中,微笑地注视着自己的爱落入泥地中。书中讲述的各种爱的故事都浸润了这种智慧与慈悲,是一部温暖透彻之作。
關於作者:
林清玄,当代著名散文家,小学三年级想成为作家,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首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32岁与佛结缘,入山修行,深研经藏。35岁出山,四处参学。40岁成为具影响力作家之一。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
目錄
1《天边有一颗星星》〡“走向清净之路”演讲集
2《鸳鸯香炉》 〡“中山文艺奖”获奖作
3《心海的消息》 〡“林三荣文学奖”获奖作
4《玫瑰海岸》 〡澄澈纯净的爱情小品
?5《越过沧桑》 〡“无尽意系列”专栏结集
內容試閱
自序
  1
  坐在仁爱路一家楼上咖啡屋,看着路上的菩提树叶子,一片一片地辞别枝桠,飘落下来,有时一阵风来,菩提叶竟漫天翻飞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种自在之美。
  有几株落得早的菩提树已经增生新叶。菩提树的嫩叶介于鹅黄与粉红之间,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见菩提树的凋零与新叶,使我想起憨山大师的一首诗: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见冰消涧底,
  不知春上花枝。
  这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花开了,原是同样的美。或者,溪涧中的雪是滋润过花的雨水与露珠;也或者,那灿烂的花颜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辉煌的吧!
  一切因缘的雪融冰消或抽芽开花都是自然的,我们尽一切的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开花时看花开,凋谢时就欣赏花的飘零吧!我们尽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来的任何一片叶子回到枝头,因此要存着敬重与深情的心,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
  在台北,年年看菩提叶子凋零,一晃眼竟是二十年了,我的心虽是如此澄澈宁和,今年不免有怅然之感。
  那是因为今年的菩提树落叶太早了,我想是由于大旱的关系,据说三十年来没有像今年竟没有“入梅”的,梅雨不来,使得一切植物和人一样,有一种焦苦之情,植物自有它的因应之道,像菩提树就提早了整整一个月先落叶,报纸上说:不知道今年的菩提树为何这么早换装?
  我知道,菩提树乃是以提早的凋零,来保护内在的生机,借着减少水分的散失,等待新芽抽长。这等待有些漫长,但前两天的一场雷雨过后,新叶就努力地怒生了,好像憋了许久的气消失,露出满脸的微笑与阳光。
  早早地凋零,以面对三十年来的旱灾,于菩提树,这就是“转烦恼为菩提”了!
  呀!亲爱的菩提树!我知道你的心情,是大慧禅师说的:“桶底脱时大地阔,命根断处碧潭清。”但是这首诗的下面两句是我的心情:“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这种心,你能了解吗?
  2
  喝完咖啡,我沿着种满菩提树的仁爱路散步,到三四段台北的道路标识。的地方,有我喜欢的酒瓶椰子和松香树。
  酒瓶椰子是象形的,一看就知道为什么叫酒瓶。松香树就有些难以会意,唯有靠近的人,在清晨空气极鲜甜极静谧的时候,闻到如松脂般的清香才能体验呀!
  那些酒瓶椰子树每棵都好看,有着不同的形状,身躯上则是一圈一圈围绕,那一圈一圈不是年轮,而是叶子,一年如果长四五片叶子,在椰子树上就会留下四五个圆圈。从前在乡下,我们从椰子树的圈圈,可以判断从前的年冬好坏。如果圆圈密生,间距很短,那一年的年冬是不佳的,表示雨水不足,风水不调。
  在仁爱路的椰子树身上,我看到近十年来,台湾的风调雨顺。虽然,生活中或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社会里或有动荡与混乱,在自然环境而言,是十分平顺的。
  其实,一棵树有时是象征了一个社会,如果树能长到三层楼高,至少表示天灾地变都不严重,台风与地震都还是在树可以耐受的程度里。
  我站在椰子树下仰望,几乎看见了自己的心,看见了在风雨中挺立,在飘摇中不失去风姿的样子。
  对于今年的旱象,我也并不特别担忧,那是因为我看见了椰子树与往年并没有异样,我深信,及时的雨很快就会来了。
  3
  仁爱路的安全岛上,不知何时,已成为麻雀、斑鸠、鸽子、白头翁聚集的地方,看它们忘情地在那里嬉戏唱歌、悠闲觅食,常使我看呆了,感觉到那些居住于城市的鸟雀与人有着相似的命运。
  我们在城市里,空间是很小的,小到像马路中间的安全岛,人声车流在我们四周穿梭,但是倘使我们每天都为生活的忙碌而烦恼,我们几乎不能好好地活着。
  让我们安闲下来,像一只鸟雀,在安全岛里沉思、散步、轻松一下,让生活还原成一种纯然的状态,松香树下、椰子林里、菩提树荫,或许不及森林里那样繁美,却也能闻知自然的消息,抬起头来,天空是蓝的,云是白的,偶尔有微风,偶尔有蝉鸣,心情安静下来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安全岛就有无限的天地。
  百年世事空华,一片身心水月。来来!小麻雀!当我们心意柔软,体贴更深层的内在的时候,让汽车去奔驰,让世界去喧闹吧。我们的心安静下来,虽然我们都怀念山涧的溪流,但在心灵澄静的时候,即使在城市里,我们的心里也自有溪水淙淙。
  云门禅师曾经写过这样的对联:
  道人一样平怀处,日日是好日;
  不断浇沃般若水,处处开莲华。
  特别是在旱季的午后,人心的燥热一如气象,我们一定要给自己一些智慧之水,才不会被焦热的火焚烧。天天都是好的日子,生活里到处都开着莲花,这看来是多么单纯的祝愿,却是大部分现代人遥不可及的,那是由于好日子要内心润泽,莲花要开在无染之水乡。
  我在干旱的季节,保持心的润泽,我在污泥秽地,有一种无染的心情。
  人生是如此渺小短暂,在菩提树的叶子、酒瓶椰子的圆圈以及麻雀的歌诵里,我们学习着欢喜与深思,不要寄情于不可知的未来吧!也不要悔恨过去曾经造作的业障吧!
  活在现在,现在就是好的一刻;活在清净,清净就是好的解脱!
  4
  一个人走入菩提,就是从此刻走向清净之路吧!
  想一想,佛陀在菩提树下看见清净晨星的那一刻,青年俊美的佛陀是有一种感性的胸怀,那种感性是润泽和不染的,充满了对悲苦生命的悯恕之情,也充满了对平凡生命的大爱。
  那天边的一颗星星是一种象征,象征了人应该走向提升的、清净的、超越之路。
  我们在夜里走到屋外,或在清晨推窗的时候,都有看见明星的经验,明星其实并不遥远,就如对生命的悯恕与大爱并不遥远,有缘有愿的人就会看见。
  我们看不见近在掌边的明星,是由于我们不能时时思及佛陀坐在菩提树下的身影,他的身体不动如山,却是柔软饱满的;他的脸容坚定平宁,却带着生命深情的微笑;他的眼眸高远深邃,却饱含对众生无比的博爱。
  哪一颗星星是佛陀曾经看见的那一颗呢?经典里没有记载,但我在看到佛陀悟道的这一段时,就肯定了佛的悟道是感性的、动人的、充满热情与芬芳的。
  当我们说自己在开始走入佛法,那是说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前有一颗星星,那颗星一直亮到现在。体验了佛法的光明,是说知道了:现在、此刻、如果我睁开心眼,也会看见那一颗星星。
  5
  这一册《天边有一颗星星》正是在表现这种感性的情怀。
  这本书原来是由演讲稿集成,由于是演讲,所以不能像写文章一样,有准确的语言与优美的词章,但也由于是演讲,保持了口语的生动与随机的思维,相信是更容易接受的。
  去年,洪建全基金会曾出版了一册我的演讲集《身心安顿》,得到了非常热烈的回响,出版界的朋友因此鼓励我把历年的演讲拿来出版,这样一来可以使更多的人分享演讲内容;二来可以因演讲集的出版,今后减少到各地演讲的场次。
  《天边有一颗星星》是这系列演讲集中的本,大约是三年多前讲于“菩提园佛化艺术中心”的讲稿,感谢杨锦郁小姐费心整理,使这本书有了更简洁的面貌。也要特别感谢菩提园的纪显晔居士,如果没有他几年来不断的督促,就不会有这套演讲集了。
  但愿读到本书的人都能得到一些欢喜,进而有欢喜之心,来面对这充满困顿的人世。
  林清玄
  一九九一年六月
  台北永吉路客寓

有一年夏天,我住在澎湖的大仓岛上,岛上的两百多个住民,世代都以捕鱼为业。
  在大仓旅行访问的时候,白天我和渔民们在海边捡拾海参,或者沿着海岸散步一个下午;夜里,我经常随着渔民到海上去捕鱼。每天出发前,我们都抱着兴奋期待的心情,驾船驶过波涛汹涌的海上,然后在海里停留一夜,边喝米酒边捕鱼。
  渔民捕鱼并不是靠技术的,只是辛勤地下网和工作罢了;运气好的时候,可能下一次网,捞起来就是几十公斤的鱼获,也有时下了一夜的网,毫无收获。
  有一夜,我和渔民到海上捕鱼,我们当夜的渔捞竟不够买第二天午餐的米酒。第二夜,渔民又要出海,我说:“这几天风大,没有什么鱼,何必去白忙一天呢?”
  他说:“任何一个捕鱼的人,如果没有把网下到海里捞起来,他永远不知道网里有多少鱼,连我也不能知道今夜能捕到多少鱼。”
  那天夜里,我们在海上捕了三百多公斤的鱼,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那个渔民的面容,他的名字叫林趖,是大仓岛的村长。
  从大仓岛回来,我改变了整个写作的态度。本来我以为写作是以灵感为主,没有灵感是无法动笔的。那一次我觉得写作就是工作,和渔民出海捕鱼、农民到土地种作一样自然。灵感是透过工作与生活而慢慢涌现的,而不是坐在桌边等待灵感降临。这几年,写作成为我每天固定的工作,每天坐在书房里提笔开始写作,使我感觉到一种无以形容的乐趣,我想起渔民说的:“任何一个捕鱼的人,如果没有把网下到海里捞起来,他永远不知道网里有多少鱼。”
  写作对我也是这样的。它不只是生活、工作;也是乐趣、探险;经由这种过程,我不断地探知了自己灵感的世界,也不断地测知自己的爱与情感。
  多年以前,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把一天的大小事情记述在日记本上,常常占去我许多时间。
  近些年,我开始以散文来取代日记,它虽然不能像日记能包容那么多的事情,但是它比日记单纯而干净。有时写一个故事,有时写一个想法,通常,它只是写一种感觉。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散文想表达什么?我的回答是:我的散文只是我生活的笔记,它与生活不同的是,它祛除了生活的琐碎杂质,来表达心灵中单纯与干净的世界。那就像静夜里我坐在书房写散文,我们的生活往往都是在窗内进行的,而写散文的快乐,是我们往往能藉此飞出窗外,
  到一个宽大的心灵原野。有时我们注意到原野中的一朵花,有时我们被一株草吸引,有时天边的夕阳让我们动容,但是不管被什么东西吸引,从大远景看,它只是一个绿色的原野,那样单纯、那样干净、那样无私、那样宽容——这就是我的散文所要表达的。
  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我的个孩子诞生,同时又获得了吴三连文艺奖、时报文学奖,使我的生活有一些变化。有一段时间几乎不能创作,因为我多了心里的包袱,下笔反而没有以前自由。
  年底的时候,我到莺歌去吃尾牙,喝了一点酒,把我开了四年的一部雷诺跑车撞毁了,幸好仅受了一点轻伤。撞车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人的生命是那么有限而脆弱。什么是无限而且坚强的呢?对我来说,在文字的纪录上,我们可以把生命变得无限,把心灵变得坚强。
  因此我想,一个人不可能每天都写出很好的作品,如同农人不能保证年年丰收;但不能因为不能保证丰收就不努力地耕耘。撞车以后更令我的创作走进一个全新的境界,就是写、写、写……写成无限的天地。
  所有我们身边的事物都有意义,只看我们如何对待它,“鸳鸯香炉”有许多篇章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完成的。我的散文一点也不复杂,它像是清晨道射进书房的曦光,我感觉到它的明亮和动人。希望读我散文的人也和我一样,能感觉到它的明亮和动人。
  我的写作不为了什么,而是为了从身边观察、沉思,然后呈现它,这过程就是一种乐趣。我写作不是为了写某件事物,而是写事物对我的感应——虽然为了发现那感应,往往要牺牲事物的外貌。
  十多年来,我的整个写作过程就是把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气觉培养得更敏锐而已,使我在面对一件事物时,能凭着敏锐的感觉作联想和感悟。
  我的散文说穿了很简单,就是“生活”和“性情”。
  “生活”,是我恒久抱持着一种正视周遭环境的态度,我写散文就像泛舟湖中,舟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我”。但是这舟在湖中,两岸四周的湖山尽入眼底,“我”悲伤的时候,湖山凄迷;“我”快乐的时候,湖山欢歌;“我”平静的时候,湖山如镜;只要有一叶小舟和个人的襟抱,就什么都有了。
  “性情”,和才华不同;才华有很浓的天赋在,“性情”则可以培养,能在生活经验里作境界的提升。自己培养的性情,可以经久,可以安常,可以坚持,可以活泼,可以灵敏,可以经得起生命和情感的风霜。
  “性情”就是“襟怀抱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有等襟抱,等学识,斯有等真诗;如太空之中,不着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
  我不敢说自己有等学识,但“等襟抱”一直是我立志以赴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性情反复锤炼,不断燃烧。我不期望永远不刮风落雨,只期望自己的性情是一个握紧的拳头,在磨练中,永不放松。
  记得辛弃疾写过一首《鹧鸪天》,有一段说:“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给我很深的启示,它是我写散文时领航的灯光,我的散文世界追求的,还是一片清真的世界。
  林清玄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于莺歌金谷山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