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347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305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755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403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316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301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403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俄苏美学对我国美学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因而,研究俄苏美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纠正前代学者对俄苏美学的误判,还原俄苏美学的本来面貌,有利于重新评判俄苏美学的价值,有利于弥补过往我国接受俄苏美学的疏漏之处,使俄苏美学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  
         
          | 內容簡介: |   
          | 《重估俄苏美学》是 2015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结项成果,《重估俄苏美学》梳理了 20 世纪以来俄苏美学的主要发展脉络,并将同时期我国对俄苏美学思想的接受穿插其中,指出了俄苏美学的先进性和局限性。《重估俄苏美学》具有极大的学术和出版价值,不仅可以作为高校相关学科的教材,也可为国内研究中外美学的学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  
         
          | 關於作者: |   
          | 凌继尧, 1945 年生,1962—1968 年在北京大学读本科,1978—1981 年 在 北 京 大 学 读 研 究 生 , 师 从 朱 光 潜 先 生 ,1981—1994 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中文系任教, 1992 年被评为教授,同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4 年调入东南大学,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三项,翻译、出版著作十余种。获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数次。 |  
         
          | 目錄: |   
          | 目录 
 绪论 俄苏美学重估的缘起和内容/1
 第一节 俄苏美学重估的缘起/3
 第二节 俄苏美学重估的内容/14
 第一章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美学对俄苏美学的接受/27
 第一节 “张目以观世界社会文学之趋势”/28
 第二节 “别求新声于异邦”/37
 第二章 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研究/52
 第一节 马克思美学思想的最早研究者/53
 第二节 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的新视角/70
 第三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思想研究/77
 第一节  对《手稿》三种不同的评价/79
 第二节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对《手稿》美学思想的研究/88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手稿》美学思想的研究/93
 第四章 20世纪50—60年代的中苏美学大讨论/103
 第一节 20世纪50—60年代中苏美学大讨论的背景/105
 第二节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美学大讨论中各派的观点/111
 第三节 20世纪50—60年代中苏美学大讨论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122
 第五章 “美的本质的客观社会性说”比较研究/135
 第一节 《论美感、美和艺术》与《论现实的审美特性》的比较研究/135
 第二节 《现实中和艺术中的审美》等与李泽厚若干论文的比较研究/148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159
 第一节 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历史唯物主义/160
 第二节 基于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反映论/183
 第七章 艺术本质审美意识形态说的学术史研究/193
 第一节 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194
 第二节 艺术是以形象反映现实的意识形态/204
 第三节 艺术是审美的意识形态/212
 第八章 形象思维研究/222
 第一节 形象思维论在我国的影响概述/223
 第二节 中苏美学家对形象思维理解的异同/230
 第九章 典型研究/242
 第一节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的典型理论/243
 第二节 20世纪50—80年代苏联话语体系对我国典型理论的影响/253
 俄苏美学对中国美学的负面影响/263
 第一节 无产阶级文化派和“拉普”的影响/263
 第二节 庸俗社会学及其余绪的影响/273
 第三节 日丹诺夫和苏共中央关于文艺问题的决议的影响/284
 第十一章  文艺的内部研究/290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291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特殊性/296
 第三节 “陌生化”理论/308
 第四节 20世纪60—80年代的塔尔图-莫斯科学派/316
 第十二章 艺术活动的功能/325
 第一节 艺术功能的多元阐述/326
 第二节 艺术的三功能说/340
 第三节 艺术功能的系统阐述/345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3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我国的传播/369
 第十四章 “文学是人学”的理论/382
 第一节 高尔基美学理论在我国/383
 第二节 《论“文学是人学”》一文对苏联美学理论的全面回应/388
 第十五章 世界影响巨大的美学家—巴赫金/406
 第一节 国内外的巴赫金研究/407
 第二节 巴赫金根基性的理论观点/415
 第十六章 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431
 第一节 价值学方法/431
 第二节 系统方法/451
 第十七章 俄苏美学家的美学史研究/467
 第一节 洛谢夫的古希腊罗马美学研究/467
 第二节 阿斯穆斯的德国古典美学研究/481
 第三节 奥夫相尼科夫和六卷本《美学思想史》/491
 第十八章 中国美学对俄苏美学接受的历史经验/500
 第一节 囫囵吞枣的接受/500
 第二节 偏振式的接受/505
 第三节 消化后的接受/508
 参考文献/513
 后 记/5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