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301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306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505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434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28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959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755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301
 
 
 | 
         
          | 編輯推薦: |   
          | 极有天赋的诗人、20年的自然观察者、训练有素的微距摄影家,当这三个比较跨界的身份集中在李元胜一个人身上后,催生出了一个全新而独特的文体:李元胜博物旅行笔记。 繁复而庞杂的自然经过他的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梳理后,变得单纯而又隽永,活泼而又深邃。大自然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资源,但久居城市的我们,已经失去了和她的深刻联系。李元胜以自身经历,不仅讲述了动植物奇妙的故事和景象,还讲述了大自然对他的启发和治愈过程,相信对喜欢自然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会有很多强烈而美妙的共鸣。
 李元胜的旅行笔记,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作家》等报刊大篇幅推出,还被多次选入中学生推荐阅读篇目和语文试卷。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为李元胜博物旅行笔记系列的第二本,本系列凝结了作者20年徒步原始森林的精彩段落。贵州十二背后、重庆城口大巴山、重庆四面山是作者偏爱的考察地,作者分别对它们有3年、10年、20年的持续四季观察和记录。从迷恋蝴蝶开始,李元胜的热爱扩展到了原始森林的各种动植物,这些现场记录的文字,结合精彩的图片,妙趣横生地展现了旷野中最有吸引力的奇妙故事——那些不为人知的物种,同样有着壮丽而古老的生命史诗。 |  
         
          | 關於作者: |   
          | 李元胜,诗人,博物旅行家,曾获鲁迅文学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诗集《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广受读者喜爱。2000年开始自然物种为重点的独立田野考察,足迹遍及全国。已出版《昆虫之美》(博物随笔系列,已出3册)《与万物同行》《亲爱的虫虫》等。 |  
         
          | 目錄: |   
          | 徒步双河谷 / 1 西南山地,各种地域环境,也算见得不少,但双河谷的奇峰、清溪、
 黔北民居以恰到好处的比例,形成宛如仙境的美妙组合,还是
 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没想到,就在贵州遵义的绥阳,就在重庆附近,
 还藏着这么好一个去处。
 
 群峰高举一个草原 / 49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深夜的山道有着冷冷的美感——头顶有星光,
 脚下有云雾,身后的山庄逆光看去像发黄的老照片,我们不像是
 走在此时此刻,倒像是走在某部电影的角落里。
 
 幽深的猴儿沟 / 64
 对我来说,不管园艺种多么华丽,却没有原生物种耐看。像这几
 枝鸢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如御风之蝶,在山崖上凌空展翅,
 简直秒杀花园里那些鸢尾花阵。
 
 十年间:从青龙峡到黄安坝 / 79
 绿草坡、蓝天和白天构成了我们熟悉的桌面,不同的是,桌面是
 静止的,而我们眼前却是移步换景,走几步画面又会发生变化。
 
 九重山记 / 97
 山峰身披朝阳,山脚下是葱茏的树丛和草原,而中间是一层整齐
 的云雾,像富士山却又更精致更神秘,一下子就圈粉无数。
 
 珍珠湖的秋天 / 129
 船从大洪海码头开出后,晃晃悠悠向前,在中途悄悄离开了到小
 洪海的旅游热线,向右一拐进了条支流。没有游客的喧哗,只有
 船的马达声,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连小 在远处水面扑腾的声
 音都清晰可见。
 
 大窝铺奇幻录 / 142
 在大窝铺夜观,有一个规律,距驻地百步之外必有异物。可能百
 步之内太受灯光等因素干扰,羞怯的林中精灵,习惯了和人类保
 持百步以上的距离。
 
 林缘的惊喜 / 163
 我是在雨季里来到这个森林管护站的,院内遍种鲜花,有园林花
 卉,也有本地的奇特物种如闭鞘姜,空地也收拾得整整齐齐,干
 干净净。
 
 南温泉寻蝶记 / 172
 这就是我和其他的《交叉花园的小径》的读者的不同,一提到这
 篇小说,我能感觉到洒到脸上的雨、香樟树叶的气味以及花溪
 河水的反光。
 |  
         
          | 內容試閱: |   
          | 满脸欢喜的张志升回来了,带来了一爆炸性的消息,他们在双河洞的支洞里发现了幽帘虫,他还建议我们去拍点更好的照片。 幽帘虫属扁角菌蚊科,这个科的物种有很多世界级的明星:新西兰一个洞穴里聚焦着能发出荧光的幽帘虫,成为各地游客争相一睹的景点,很多人分不清楚幽帘虫和荧火虫的区别,以至于误传成荧火虫洞;近几年,巴西雨林里又发现一种扁角菌蚊,它竟能发出罕见的蓝色荧光,让研究发光物质的科学家们大吃一惊。
 我国的幽帘虫是不能发出荧光的,它们的幼虫分泌出丝线,丝线上缀满粘性很强的液体,以此守株待兔,捕食路过的飞行昆虫。
 没想到,这传说中的物种居然就在双河洞里。我和张巍巍匆匆收拾好器材就朝着双河洞出发了。
 双河洞是一个水洞,一条阴河从里面源源不断流出来,水声喧哗。步道是由钢架支持着,悬挂在空中的。我们根据张志升他们的描述,很快走完了一段步道,在一个岛形的石堆处离开步道,下到水边,再涉水再过,就到了那个支洞。
 这个支洞和我们之前探过的洞不一样,洞壁很软,脚下全是松软的沙。我们在洞穴的上方,果然看到了四处分布的珠帘。这些幽帘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好看,每根丝线像是经过精心的测量,间距统一整齐,丝线上还缀有晶莹的珠子,珠子回应着手里筒光线的变化,时明时暗。
 太美妙了。我们啧啧赞叹了一阵,又陷入了困惑,为啥只见幽帘,不见幽帘虫?我想起之前看到过的国内洞穴考察记,也是在洞穴里只看到幽帘,没找到虫。
 它们是躲在别处?还是已经弃网?同行们的困惑,现在我们也遇到了。区别在于,我们有老练的张巍巍同行,他的眼力太厉害了。几分钟后,谜团就被他解开了。
 “看这里,丝线上方。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棍,看上去像一根横线。”他说。
 洞穴空间本来就小,加上巍巍的身体特别消耗空间,我只能从他粗大手臂之间的细缝里,勉强向前看那一组丝线上方,但啥也没看到。
 茫然地退下来,还好记住了他的提示。我找了几组丝线,在上方找横着的东西,终于,在第三组丝线的上方,找到一根半透明的小棍。它没有弃网,也没有躲在别处,它就悬挂在丝线上,只是,太不容易发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