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653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352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1616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254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357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305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449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449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主要论述1937年到1949年这一特殊的战争时期的电影批评。这一时期电影批评以其隶属于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身份和责任伦理而展开的批评话语活动。这种批评受到来自政治身份、国族认同等范畴的洗礼,呈现出电影批评群体内部话语交锋的动态流变。本卷通过探寻主宰电影批评文本的话语权威以及构成批评文本的各种复杂思想观念的资源,进而从文本层面深入到影响该时期电影批评思潮的文化精神层面。 |  
         
          | 關於作者: |   
          | 曲春景,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影视艺术学科带头人;上海大学影视批评中心主任;中国高教影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影视叙事学、电影叙事伦理批评、观众心理研究等;先后主持完成过多项国家课题,获得过多次奖项。 
 张波,济南大学文旅学院副教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电影学博士,兼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委会理事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等;已出版《新媒体通论》,在专业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 目錄: |   
          | 目 录 001 总 序 曲春景
 引 言
 第一章 走向中国电影批评的深处与背后
 第一节 中国电影批评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思路概要
 第三节 研究内容提要
 一、国族诠释话语 011
 二、现实主义的电影理想 012
 三、批评主体身份建构中的多重视野 013
 四、批评主体自我意识的凸显与反思 013
 五、由“地域与身份”建构的批评话语权威 014
 第二章 国族诠释及其畸变
 第一节 国族诠释的问题域
 第二节 电影批评中国族诠释的爱国立场
 一、为“国防”而作 024
 二、拓展电影放映范围:下乡、入伍、出国 031
 三、国族本位的电影观 035
 第三节 国族诠释下的畸变:《新影坛》与“事仇民族主义”姿态
 一、亲日影评与“事仇民族主 义” 039
 二、批评立场的建构与失衡 049
 第四节 国族诠释的背后——批评的思想资源与社会
 影响
 一、影评中国族诠释的话语权威 058
 二、影评者的爱国者身份 064
 三、国族意识来源的多重向度 06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家国理想与“现实主义”变奏
 第一节 现实主义电影理想的多重维度
 一、反映抗战现实与鼓动抗战 076
 二、“民族电影”提法中的现实主义诉求 081
 三、反映现实的电影创作主张与反公式化 086
 第二节 现实主义电影理想的批判立场
 一、反对专制与呼吁民主 088
 二、从社会与阶级的角度切入批 评 091
 三、政治是非判断下的电影艺术创作评价 093
 第三节 现实主义电影批评的思想资源与影响
 一、现实主义影评立场的思想资源 096
 二、现实主义电影批评的影 响 10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观他:外国电影面面观及其背后
 第一节 外国电影“威胁 论”
 一、对电影商业利润乃至国家经济利益的蚕食 110
 二、“辱华问题”的变与不变 114
 三、“毒素”问题:社会教育与意识形态 117
 第二节 两种评价:关于日本电影的优劣
 一、抨击日本影片和日本电影政策 125
 二、来自《新影坛》的肯 定 130
 第三节 国家民族视野下的批评方式
 一、“敌我”思 维 136
 二、反法西斯维 度 140
 三、重视观众接受 1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审己:影评者的自我反 思
 第一节 对电影批评地位及功能的认识
 一、引导观众与鼓动观 众 155
 二、服务群众与服务“人 民” 158
 第二节 对批评者的要求:关于立场和修养
 一、公正客观的批评立场 163
 二、专门的理论修养 167
 第三节 影评中的一个观点:缺乏“合格影评 者”
 一、质疑影评者群体素质的批评话语 170
 二、“软硬之争”影响的延续 171
 三、淡化“技术批评”的缘由 17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本之外:地域、身份与话语优势
 第一节 指摘港沪:来自大后方与“伪满映”的评价
 一、对香港、上海的猛烈抨 击 182
 二、后方批评者身份的“居高临 下” 186
 三、“伪满映”的凝视与敌 意 190
 第二节 来自港沪:辩解与自我建构
 一、辩解与契 合 195
 二、关于古装片与民间故事片的评价问题 200
 第三节 批评话语权威的建构与“批评暗 流”
 一、围绕《木兰从军》的评 价 207
 二、附逆影人与伪片问 题 218
 本章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一、报刊、资料 237
 二、回忆录、传记、文集、口述历史 239
 三、研究性文献 240
 后 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