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39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551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347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352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50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352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653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434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在梳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理论机制基础上, 采用 2003—2018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 测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指数和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 并综合运用面板模型、 空间面板模型、 门限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不同异质性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为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提供参考和研究支撑, 对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 關於作者: |   
          | 刘习平,男,1984年生,湖北公安人,201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自然经济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产业集聚与资源环境经济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教*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一项、湖北省软科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是201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核心骨干成员(排第二)。在Resources,Conservation &Recycling、《经济评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问题》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中国新型城镇化转型研究》,参编(副主编)《碳排放权交易概论》1部,参编其他著作和教材3部。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重点领域支持项目,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  
         
          | 目錄: |   
          | 目录 第 1 章 绪 论
 1.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 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 1 理论基础
 2. 2 文献综述
 2. 3 研究述评
 2. 4 本章小结
 第 3 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机理
 3. 1 概念界定
 3. 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
 3. 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机制分析
 3. 4 本章小结
 第 4 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
 4. 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时空演变特征
 4. 2 制造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特征
 4. 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
 4. 4 本章小结
 第 5 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5. 1 模型设定
 5. 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5.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 4 异质性检验
 5. 5 稳健性检验
 5.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5. 7 本章小结
 第 6 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门限效应
 6. 1 研究方法
 6. 2 理论分析
 6. 3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6.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 5 本章小结
 第 7 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
 7. 1 空间相关性分析和检验
 7. 2 空间模型设定
 7. 3 变量与数据说明
 7. 4 结果分析
 7. 5 本章小结
 第 8 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
 8. 1 研究方法
 8. 2 模型设定、 变量与数据说明
 8. 3 实证结果分析
 8. 4 本章小结
 第 9 章 政策建议
 9. 1 营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利环境
 9. 2 优化调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结构
 9. 3 实施差异化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政策
 9. 4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
 9. 5 以城市群为载体构建分工与合作格局
 9. 6 畅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外部溢出渠道
 9. 7 本章小结
 第 10 章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10. 1 研究总结
 10.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制造业是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也是中国能耗与碳排放的主体。 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 不仅对于制造业本身的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指导作用, 而且是中国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 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 产业集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活动的显著特征,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 也出现了集聚的特征。 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具有知识密集性、 低污染、 低消耗、 高产出的特点, 而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通过深化劳动分工、 延伸产业价值链、 推动生产技术创新等途径实现制造业碳减排和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提高, 有助于破解 “稳增长、 促减排” 两难困境,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含义。
 本书直接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视角研究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 其背后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有何政策含义和启示?
 本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现有文献大多从能源价格、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 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等角度研究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途径。 本书区别于现有研究, 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视角探究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第二, 虽然现有研究考虑了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在区域层面上存在空间相关性, 但是忽略了空间溢出效应的有限边界, 因此本书考虑了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衰减的特征, 在揭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溢出效应有效边界的基础上, 区分了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 第三, 运用门限回归模型探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 旨在深刻揭示其规律及门限特征。 第四, 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研究。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 参考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思想和观点, 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是教*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编号:18YJC790103) 资助成果, 得到了湖北经济学院领导、 知识产权出版社编辑的大力支持, 在此示以衷心的谢意。
 在产业融合发展、 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和作用受诸多层面的约束, 也存在多种异质性。 由于笔者认知水平有限, 难免会以偏概全, 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 恳请读者批评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