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权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
售價:NT$
352.0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NT$
398.0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NT$
398.0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NT$
403.0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NT$
454.0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NT$
454.0

《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售價:NT$
352.0

《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本书所考察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国家利益错综复杂的东北地区,体现出国际协作治理环境问题的雏形,对今天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除了还原这一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之外,本书还从医学、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切入,提供了了解这段历史的多元面相。
|
內容簡介: |
1910—1911年,饱受列强侵犯的中国东北,又面临鼠疫的严峻考验。日俄等列强以治理公共卫生之名,行扩张权力之实;行将日暮的清政府则做出最后的应对。随着伍连德奔赴哈尔滨力挽狂澜,各国医学精英云集奉天,这场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不仅仅是一场环境灾变,还是近代中国应对外侮的历史写照,生态灾害、地缘冲撞和政治交锋相互交织,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事业于危机中借势萌芽,其影响延续至今。
|
關於作者: |
威廉·萨默斯
耶鲁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近代生物史、疾病的地缘政治、亚洲医学史等,尤其致力于中国的公共卫生与医学研究。曾参与在中国的医学交流,1980年随耶鲁大学代表团首次来到中国,与湖南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建立医学交换项目,1982年在武汉、上海讲学,曾担任耶鲁大学—中国医学委员会主席。自1982年至2017年退休,一直在耶鲁大学开设中国科技与医疗史课程。
|
目錄:
|
防疫与博弈:清末鼠疫背后的大国外交 程龙
致中文版读者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鼠疫席卷东北
沿黑龙江发生的鼠疫
鼠疫在中国第二章 “东北问题”
《尼布楚条约》(1689 年)
《北京条约》(1860 年)
东北的铁路 39
鼠疫发生之前的政治分裂
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政策
美国的角色:“门户开放”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政策
中国在东北的政策
第三章 鼠疫
鼠疫侵袭哈尔滨
奉天的鼠疫疫情
大连的鼠疫疫情
疫情结束 91
三座城市,三种风格
第四章 万国鼠疫研究会及其后续
大会之缘起
鼠疫大会的筹备工作
鼠疫大会的召开
鼠疫科学
大会的后续事件
日本和中国的反应
第五章 鼠疫的来源:疾病生态学
满族人与旱獭:文化与自然
中国的边境
俄国人的渗透
日本人的渗透
皮草贸易
鼠疫的宿主及历史
生态位:文化与生物
第六章 鼠疫与政治
中国东北地区的地缘政治对峙
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
俄国在中国东北
中国在东北
殖民和后殖民时代之间的医学
结语:一个世纪之后
附录:地名对照表
术语表
|
內容試閱:
|
在历史学家看来,作为一种扰动剂的疾病(特别是传染疾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某一特定时期、文化或社会结构。通过考察不同国家与民族对待以及处理流行疾病的不同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不同的文化与历史事件。
清末东北鼠疫(1910—1911)已经受到不少关注。但是,如果要简明扼要地分析下列三个问题,这一事件仍然不失为内容丰富的语境:针对第三次世界性瘟疫后期重要阶段的一个案例,对鼠疫源及传播作出语境化描述;医学科学对鼠疫的各种作用;鼠疫在这一时期的地缘政治作用。我的目的在于通过某些细节,立足相对较短的时间段,考察产生所谓“东北问题”的历史语境,在中国东北特定环境下,鼠疫引发的不同反应及其影响,这些反应和影响表现为不同国家利益与手段的相互牵制。我重点关注的是在病原菌理论刚刚获得发展,以及鼠疫菌刚被发现那段时期,医学知识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当代疾病生态学的概念为我提供了分析框架。在局部和世界范围、技术和文化层面发生的诸多重要事件,打破了鼠疫在中国的生态平衡状态。这项研究有助于呈现德国化学印染工业的技术进步、皮草行业的世界市场、交通运输与人口迁徙的新兴路径、中国汉族—满族的文化碰撞,以及国际政治对立关系的相互联系。以上所有因素共同造成了鼠疫的暴发,以及同期近6 万人的死亡。
|
|